縱觀歷史,小國家如何做好國防建設?

歐陽紅樹


今天的英、美、俄三大強國,歷史上卻曾經是非常小的國家。

英國的本土面積只有24.3610萬平方公里,與我國廣西省的大小(23.67萬平方公里)相當。很長一段時間內,所謂英國其實就是英格蘭的彈丸之地,要經歷十餘代人的努力,才實現了英倫三島的統一。但是,伴隨著海外擴張的步伐,在最鼎盛的時期,英國領土遍全球,號稱日不落帝國,統治著4億4000餘萬人口(超過當時中國的人口總數)和353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超過日後蘇聯的國土面積)。直到今天,英國女王至少在名義上還是英聯邦十六國的共同元首,這十六國分別是: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巴哈馬、牙買加、伯利茲、圖瓦盧、聖基茨、安提瓜和巴布達、聖盧西亞、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巴巴多斯、格林納達、巴布亞新幾內亞、所羅門群島。固然,這個元首已經只具有象徵性。但是,他日形遷時移,誰能說帝國一定不會復活?

俄羅斯當年更是小的可憐,不過是個區區1300平方公里大小的莫斯科大公國,靠著長期的擴張,這國家才一路變成2240萬平方公里的蘇聯。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仍有1700餘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至於美國,建國之初同樣不過是大西洋岸邊90萬平方公里的狹長殖民地,經過獨立戰爭進行大幅度擴張,翻越阿巴拉契亞山,來到密西西比河畔,但總面積也不過200萬平方公里。但是,這個“合眾國”不斷合眾國為一國,一步步變成兩洋國家,當今更是基地遍全球,成為新一代“日不落帝國”。

事實上,國土面積小、力量弱,固然會對該國的擴張構成客觀限制,但也往往在主觀上構成刺激該國擴張的誘因:正因為國土小,所以要超常規的變大;又因為力量弱,所以才謀求增強的捷徑。明治維新後的日本就是最好的證明。到日俄戰爭(1904-1905)時,俄國的人口、國防支出是日本的三倍,鋼鐵產量、軍隊人數是日本的六倍,但依然不妨礙日本採取擴張主義策略。而在普奧戰爭中,奧地利比之普魯士,人口多出78%,軍隊多出38%,國防預算多出54%,但普魯士依然採取了擴張性策略,並將前者的影響力徹底驅趕出德意志諸邦。如果再往前追隨到勃蘭登堡時代,普魯士就更是個小邦了,卻仍不妨礙其選擇擴張策略。

但是,我們在講世界史的時候,往往未能回到這些國家的小國原點,從而嚴重扭曲了歷史的真實,進而讓我們只知道防範、批判昨日的強者,卻忽視了現實中偽裝成弱者的擴張者。影響所及,一些學者容易喪失力量消長的敏銳性,以及國家競爭的動態性,往往想當然地以為小國擴張不過是螞蟻緣槐、蚍蜉撼樹,卻忽略了當年印度雖大卻被小小英國撼倒、歷史上波蘭雖大卻扛不住德意志和斯拉夫勢力的兩面蠶食,三次瓜分,更不要說小國通過蠶食小國,穩步擴張為新興大國的例子。

因此,小國的國防建設更應強調精幹和雄強,要花傾國之力全面做強高精尖的國防科技建設。


酒城酒痴


小國家做好國防,首先要保證部隊以精為主,以此來彌補量的不足。其次要學會在大國之間博弈,學會利用大國與大國之間的競爭關係為本國謀取最大利益。


駭浪無波瀾


小國家要做好國防建設,最好的例子是三個,以色列、瑞士、瑞典。

先看以色列、瑞士,都是全民義務兵役制,每個成年人都要當一段時間軍人,接收系統的軍事訓練。

10大方法有助於小國家做好國防建設。

1、抱大腿,跟對老闆。比如以色列抱緊美國的大腿,瑞士雖然是永久中立國,但背靠的是法國、德國、意大利這歐洲三個強國,一旦它被進攻周邊大國不會坐視不管。

2、全民義務兵役制,都去當兵,提升居民國防意識和戰鬥力。中東戰爭好幾次以色列都是直接徵集最新的國防戰士。

3、發展尖端武器,如導彈、第五代戰鬥機、潛艇、預警機、轟炸機、反火箭彈系統等等,以軍火業養軍。

4、發展強大的國防經濟,提升綜合國力。

5、完善國土的防空、防核彈襲擊的預警、反擊機制。

6、建設強大的空軍、民兵。

7、準備儲備彈藥庫和彈藥。

8、準備強大的宣傳機器。

9、經常舉行實彈軍事演習,多兵種參與。

10先發制人打擊對手,完善情報信息蒐集和特種作戰,如以色列的摩薩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