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門宴時項羽的四十萬人大半是諸侯聯軍,實際兵力還不如劉邦嗎?

少年不大冷


項羽,兩千多年以來一個爭論不休的人物,一代梟雄,最後自刎烏江,世人皆對項羽的結局表示可惜,就連李清照都說“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因為我們都認為楚漢之爭項羽應該是勝出的一方,項羽有好多機會可以滅了劉邦的,那麼最著名的就是鴻門宴了,很多人都說如果鴻門宴項羽把劉邦殺了,不就沒有後來的楚漢之爭了嗎?項羽不就可以一家獨大,一統天下了嗎?其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那麼,鴻門宴上項羽為什麼不殺劉邦呢?讓我們把時間倒回兩千多年前那個群雄出沒的年代…

從鉅鹿之戰時開始說起,此時的項羽領著五萬楚軍與王離和章邯所領的四十萬秦軍大戰。項羽先是擊退了章邯,隨後又殲滅了王離所部的二十萬秦軍。項羽這種強大的戰鬥力,深深震懾住了各國諸侯,於是他們就推舉項羽做四十萬聯軍的首領。半年以後,項羽又擊敗章邯,坑殺章邯麾下的二十萬秦軍,自此秦國的四十萬大軍全軍覆滅,這也是秦國全部的軍事力量。

  

鴻門宴時,項羽確實有四十萬聯軍,當初,各國諸侯迫於強大的秦國,聯繫在一起,實則是利益將他們捆綁在一起,這種聯盟說白了不牢固,真正屬於項羽屬於自己兵只有七萬。此時的劉邦在幹嘛呢?劉邦此時剛剛帶領自己的兩萬漢軍攻下了武關,秦王子嬰帶八萬秦軍向劉邦投降,至此,劉邦有了十萬兵力,隨後,劉邦在關中稱王。這一舉動,必然引起了聯軍諸侯的極大不滿。

  

項羽才藉著四十萬聯軍的兵威,為劉邦擺下了鴻門宴。迫於形勢的劉邦只能投降項羽,並將自己十萬軍隊裁撤至三萬,並且去赴鴻門宴。問題來了,鴻門宴上項羽能不能殺了劉邦呢?答案是能的,但是上面說過,這四十萬聯軍當初是因為有了強大的秦軍他們才選擇聯手,現在又出了一個漢王劉邦,他們也會選擇聯手,但是如果劉邦死了以後,實力最強的項羽就成為了他們的眼中釘。所以這是鴻門宴上項羽不殺劉邦的一個原因,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在項羽的身後還存在著一位大敵~熊心。在項梁死後,熊心為了壓制項羽奪其兵權,他便以楚國王上的名義不讓項羽向西進軍。同時在項羽率軍前往鉅鹿之時,熊心還派出了親信范增和宋義做楚軍的主將,來壓制項羽。隨後范增反水轉投支持項羽,這才讓項羽誅殺了宋義。

  

眼見項羽逐漸擺脫了自己的控制,後懷王熊心又擔心項羽會揮師攻打自己所在的彭城。於是他便封項羽為上將軍,讓項羽前往鉅鹿和四十萬秦軍死戰,其意就是借秦軍之手除掉項羽,可他沒想到項羽竟以少勝多大敗秦軍。此時的項羽已經完全脫離了他的掌控,覺得項羽已經不在自己掌控之中的熊心,為了除去項羽,雄心已經開始支持劉邦了。

  鴻門宴上項羽需要留下劉邦,讓自己和聯軍諸侯以及劉邦之間,達到互相牽制的平衡關係。這樣的項羽才能爭取到,足夠的時間和機會來發展壯大自己。鴻門宴時對項羽威脅最大的,是在其後方虎視眈眈的楚後懷王熊心。所以說,有些歷史不能光看表面,有些事情我們也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即使當初項羽殺了劉邦,自己也會成為眾矢之的,且還不說殺劉邦自己得付出多大的代價。


峰峰說史


1項羽的兵四十萬,駐鴻門;劉邦的兵十萬,駐霸上。

項羽以四比一佔壓倒性優勢,怎麼說不如劉邦?

2,兵力來源

項羽兵力來源,是綜合性的把各諸侯的兵合起來的。

王離的兵被消滅,章邯的兵二十餘萬先降後殺於新安城外。即,項羽的兵少有秦兵。

劉邦開始西征不到一萬,在陳留獲得幾萬,到饒下關,秦王子嬰派最後的六萬餘守饒下,卻被殺豬匠貪財打敗仗,劉邦吸引過來幾萬秦兵,到咸陽又收到秦兵幾萬人。合計十餘萬。

因此,從項羽一入關到項羽出關,劉邦都佔劣勢,完全打不過項羽,所以,即使被封在巴蜀漢中,也不敢明言反對,更不敢不去。因為,他的軍隊有許多人認為巴蜀險惡,並不是什麼天府之國。認為是流放犯了的地方。所以,不去,半路上跑了一半多。

秦之遷人皆居蜀。《史記》

有了這種觀念,當然不會跟隨。其次,關斥候士兵都不願意在關中或者去更惡劣的巴蜀漢中。如此一來,劉邦還沒有到達目的地南鄭,開始三萬餘人跟隨,後來又逃跑了一萬多,這裡頭就有大名鼎鼎的韓信,剩下的就這麼點了。

3,不管是聲聞的,還是實際上的,劉邦的兵力比項羽差遠了。

如果項羽殺劉邦,不是兵力和能力上的優劣,而是項羽在觀念和謀略上出了問題,他的軍隊再強大,沒用到刀口上,又有什麼用?我們知道張耳被陳餘打敗後,要去投項羽,甘公勸他別去,去找劉邦,看中的就是劉邦比項羽更有謀略,會得人。這是勢力,軍隊多少可能轉化的問題。但劉邦在鴻門宴前後的勢力,實在大劣勢了。連項羽也安心回彭城顯擺去了。認為鹹魚翻不了身。

今天看古人較量,看得見的,自然會給第一印象。怎麼說都可以,但在局中之人的劉項,恐怕他們也沒有想那麼多。

項羽的實際兵力遠超劉邦強大。項羽失敗不在兵力上,劉邦勝出也不在兵力上。他們是在鬥智,在這個決定性的因素上。項羽越來越弱,耗省嚴重,最後輸了一回,便輸了一生。


劉一千五


項羽在鴻門宴上沒殺劉邦,被後世史書當做他因此失去天下、最終烏江自刎的原因。

但是,項羽雖然有四十萬大軍,但大部分都是諸侯聯軍。而且,楚懷王當時約定過先入關者為王,如果因為劉邦佔據咸陽就殺了他,不僅師出無名,也會嚴重損害自己政治名望,從此成為天下公敵,自取滅亡。

真正屬於項羽的兵力只有七萬。劉邦此時剛剛帶領自己的兩萬漢軍攻下了武關,秦王子嬰帶八萬秦軍向劉邦投降,至此,劉邦有了十萬兵力,隨後,劉邦在關中稱王。這一舉動,引起了聯軍諸侯的極大不滿與恐懼。

項羽才藉著四十萬聯軍的兵威,為劉邦擺下了鴻門宴。迫於形勢的劉邦只能投降項羽,並將自己十萬軍隊裁撤至三萬,並且去赴鴻門宴。

這四十萬聯軍當初是因為有了強大的秦軍他們才選擇聯手,現在又出了一個漢王劉邦,他們也會選擇聯手,但是如果劉邦死了以後,實力最強的項羽就成為了他們的眼中釘。所以這是鴻門宴上項羽不殺劉邦的一個原因。

在項梁死後,楚王熊心趁機奪取項家兵權,項羽成為楚國一名普通將領。

熊心派出了親信范增和宋義做楚軍的主將,來壓制項羽。隨後范增反水轉投支持項羽,這才讓項羽誅殺了宋義。

眼見項羽逐漸擺脫了自己的控制,懷王熊心又擔心項羽會揮師攻打自己所在的彭城。於是他便封項羽為上將軍,讓項羽前往鉅鹿和四十萬秦軍死戰,其意就是借秦軍之手除掉項羽,可他沒想到項羽竟以少勝多大敗秦軍。為了除去項羽,熊心開始支持劉邦。

鴻門宴上項羽需要留下劉邦,讓自己和聯軍諸侯以及劉邦之間,達到互相牽制的平衡關係。這樣的項羽才能爭取到,足夠的時間和機會來發展壯大自己。鴻門宴時對項羽威脅最大的,是在其後方虎視眈眈的楚王熊心。

項羽挾四十萬大軍之威,通過鴻門宴,兵不血刃迫使劉邦拱手歸降,並裁軍至三萬,實力大損,更有了分封諸侯的權力。從這個意義上說,只有五萬楚軍的項羽,擊潰了四十萬秦軍,裹挾了諸侯聯軍,以勢欺壓劉邦,逼迫劉邦廢除了先入關中為王的誓言,退出關中沃野,前往了蠻荒之地的巴蜀郡,而項羽通過一系列手段,做了天下共主,成為了最大的贏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