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拆掉北京古城墙,林徽因撂狠话阻止未果,多年后全都说中

“武王褒封帝尧之后於蓟,北京城区肇始斯地。其时惟周,其名曰蓟”,这里的“蓟”就是如今的北京。北京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初年,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不同历史时期北京有不同的称谓,“燕都、幽州、大都、北平”等等都是曾用名。

郭沫若拆掉北京古城墙,林徽因撂狠话阻止未果,多年后全都说中

作为古代边防重镇,北京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所谓“赫赫京都千百年,钟灵毓秀萃龙渊。”,足以见得人们对北京的喜爱。作为元明清三朝旧都,北京城设施完整,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建国之后新中国一雪前耻,在北京开启了新时代。

郭沫若拆掉北京古城墙,林徽因撂狠话阻止未果,多年后全都说中

北京作为王朝都城有着900多年的历史,封建时代都城极为重要。为了保证都城不受侵犯,统治者在北京城加固城楼,增设武器,这些城墙承载了那段峥嵘岁月,也保留了许多历史痕迹。然而如今再去北京城,那些饱经沧桑的城墙遗迹仅剩两处,许多都已经被拆除了。曾经就有舆论围绕北京城墙的拆与不拆曾开展大讨论,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两牌为古城墙拆除各抒己见,梁思成撂下狠话反对

新中国成立之后百废待兴,国家急需建成工业城市。尤其是北京这样的重地,怎么能容忍遍地是烟筒。因此北京城市规划决定废旧立新,以郭沫若为代表的一派认为废旧城墙必须要拆除重建,改良市容市貌。

郭沫若拆掉北京古城墙,林徽因撂狠话阻止未果,多年后全都说中

郭沫若除了在文学方面的造诣极高以外,他还是考古方面的专家。建国之后郭沫若当选文学艺术联合主席、中国科学院院长、历史研究所所长等职务。郭沫若认为新中国区别于旧中国就是突出一个“新”字。这些残破不堪的城墙都是中国人民所受的困,不能让“没有价值的东西,阻碍新中国的进步”,在郭沫若的领导下不少“新派”成员下定决心要拆除旧城墙。

郭沫若拆掉北京古城墙,林徽因撂狠话阻止未果,多年后全都说中

另一派认为古城墙见证了中国的历史,是中国走向希望的奠基石。无论是否破败都不能随意拆除,它们是无声的见证者,更是中华文化发展的象征。从这些破败的城墙上我们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岁月的沉淀,鞭策着新时代的人们走向未来。

郭沫若拆掉北京古城墙,林徽因撂狠话阻止未果,多年后全都说中

反对派以梁思成夫妇为为代表,不过在当时的大环境下,

“守旧”被批判成崇尚封建。很多人为了自保纷纷远离,因此没有多少人支持,即使这样梁思成先生从历史大局出发,不断游说劝说要保留北京的古文化。

郭沫若拆掉北京古城墙,林徽因撂狠话阻止未果,多年后全都说中

为此梁思成先生与陈占祥先生一起向上级写了两万多字的汇报,认为拆墙不能一味从反对“旧文化”出发,适当保留能唤起人们的历史意识。

当时梁思成的夫人林徽因女士也是坚定地保护者,深受肺病折磨的林徽因强忍着疼痛控诉:“拆了城墙再想重建就失去了历史的厚重感”。只不过两人努力没有打破当时的局限,古城还是没保住。

林徽因一语成谶,重新建设“古城”

建筑拆除期间,梁思成先生每日都去现场。他做了最后的努力,看着这些充满历史遗迹的城墙一点一点沦为废墟。在这些人心中如同针扎一样,几十年过去了,中国变得越来越强大,北京也越来越繁华,成了国际一流的大都市。就在此时人们又想起了魂牵梦萦的古城,政府斥巨资恢复古城建设,一干建筑专家凑到一起讨论,尝试去恢复古城,或许正如林徽因所说的那样:“城墙重建也失去了曾经的厚重感”。

郭沫若拆掉北京古城墙,林徽因撂狠话阻止未果,多年后全都说中

城墙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缩成,尤其是北京这样有着上千年文化底蕴的古城,建造图纸与数据缺一不可,然而现在都已经丢失了。加上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可建设的空间越来越小,再造出来的古城即便外貌上有几分相似,也失去了灵魂。

如果当时人们能有文物保护的意识,是不是也就能保留下古城的风貌。如今北京城的古城规划难以开展,使得人人惋惜。原本古城就是北京的招牌,作为传承千年的都城,北京在人们的心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却因为“拆除派”将城墙拆除干净,未免过于武断。

郭沫若拆掉北京古城墙,林徽因撂狠话阻止未果,多年后全都说中

其实也不该一味地进行批判,城市建设一直在发展。如果保留下老城区,占据大片规划用地,在发展迅速的今天极有可能造成城市拥堵,阻碍工业化的进程,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作为后来人的我们只能感叹惋惜,毕竟已经回不去了,缅怀过去畅想未来,携手创建更加美好的明天才是我们更应该做的。

参考资料:

《史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