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不起“第二轮”了!新疫情防控常态下,我们该怎么做……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但随着境外输入风险的持续“加压”,随着国内新增病例的悄然“反扑”,我们严防境外输入和疫情反弹的任务变得愈加繁重起来。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当前疫情防控进入新常态、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之际,谁也不愿吃“回头草”,谁也经不起“第二轮”!我们必须上下一心,倍加珍惜和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绩和战果,咬牙再坚持,把疫情防控这根弦时刻绷紧在心里,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

  1、问问自己,还有什么没做好?

  如今,我们走上街头,是不是有把口罩戴在下巴上的?来到小区,是不是有测量体温开始“变形”的?路过餐馆,是不是有觥筹交错人满为患的?明天,初高三年级开学复课了,是不是真的有以为疫情真的离我们远去了的……

  绝非危言耸听,事实胜于雄辩——4月16日晚,黑龙江卫健委官网公布15日新增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轨迹情况,传染链条再度延长,新增感染人数升至36人,其中包括6名医护人员。1传36,问责18人!哈尔滨的疫情新变化来势汹汹,让我们看到了“大意失冰城”的严重后果。

  当时有人还在自我安慰,哈尔滨那离我们天津还1196公里呢……17日夜间,天津市疾控中心就重重敲响了警钟——哈尔滨16日新增的当地第2例确诊病例陈某,曾于4月7日在大庆市与现居天津河东区二号桥街的3人有过就餐、同车等密切接触行为!

  是不是马上又有“兵临城下”的紧张感了?我们是不是该把松得有点远的那口气儿赶紧拽回来?是不是该打起十二分精神扪心自问、审视自我——

  对所有入境人员和所有来自疫情高风险地区来津人员的防控措施,我们是否做到全覆盖、真落实了?医院、集中隔离点内,对可疑病例加强监测,医务人员加强防护以及避免交叉感染的种种措施,我们是否真落实了?市民对自身防控措施的到位,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和公共场合的聚集、聚餐,我们是否做到真落实了?

  上述一个环节做不好,一个漏洞堵不住,失守的就将是整个津门,我们就得再来“第二轮”!

  2、想想自己 应该坚持什么?

  “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绝不是躺在前一阶段防控成绩单上沾沾自喜就能延续下来的,更容不得一丝一毫的“坐等靠要”!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关键仍在于,一以贯之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滴水不漏地做到从“国门到家门”的全链条、封闭式防控。

  全市各交通场站、口岸,是为第一道关口。对境外和高风险地区来津人员,风险评估、口岸检疫、航班接驳、应对处置等各项机制,要继续全力以赴;机场、海关、疾控、公安、边防检查、外事部门、相关各区还要继续奋战。

  压实企事业单位防控责任。各用人单位,特别是有入境人员、外事接待或高风险地区员工的,要严格落实报告制度和防控规范,严守第二道关口。

  抓实社区防控。各街道社区村镇,做好辖区入境相关人员的信息查验、政策解读和人文关怀,严守基层防线。

  然而最关键的,还是要入境人员和高风险地区来津人员自身及其家属,不要心存侥幸,要及时、如实上报自身准确信息,积极配合并严格遵守集中隔离、居家隔离等各项防控规定。

  解决了“防”的问题,就该下好“准”字棋。“一刀切、大帮哄”的非常态化防控已经是过去时,做好新常态下的疫情防控,必须要有一手“绣花功夫”。

  这手“绣花功夫”是如何炼成的呢?答案是重点人群、重点防控。比如从中高风险地区来津的,需要先集中隔离,无论中外,一视同仁;对有发热、干咳等可疑症状人员,由120负压救护车转运至发热门诊检查;如有确诊患者,则由负压救护车转运至天津市海河医院医疗救治;对密切接触者统一协调,各相关区政府安排车辆,转运至隔离点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对新增本土确诊病例要加强流行病学调查,及时发现其中暴露出的防控问题,加固薄弱环节、补上短板漏洞。同时不知不扣地落实好医院和隔离点内的各项管理措施,杜绝医护人员感染和区域内交叉感染。

  3、管好自己,还要做些什么?

  打好上述这套组合拳,我们才能将疫情反弹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才能为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提供有力保障,才能有效应对新常态之变。说到底,复工和防疫不是一对矛盾体,而是相辅相成。没有安全保障的复工复产,不过是无缘之木、无水之鱼,没有经济的健康运行,又怎能给我们战胜疫情的底气?摆在我们面前的,是防控和复工两张考卷,哪张答不好,结果都是零分!一边守着防疫不能松,一边护着复工不能停,两手抓、两手硬才是全社会科学防控、理性战“疫”的最有力行动,方显津沽大地的担当作为!

  面对“反复无常”的疫情,不变的则应该是我们每个人坚定的防控决心。告诉自己,不能随便松口气、歇下脚,还要拿出非常态的作为,将防疫作为一种习惯,转化为个人的自觉行为方式,做最坏的打算,争取最好的结果。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特别是跨省域的流动,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不聚集、不拥挤,正确做好消毒,保持1-1.5米安全距离……这些我们在疫情期间养成的习惯,需要进一步巩固。这也是常态化防控的“题中之意”:疫情防控由过去的大张旗鼓,变为了如今的润物无声,由过去的被动接受,变为了如今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5·1长假即将到来,放飞自我的“群体性”活动,不顾后果的“报复性”购物和聚餐,拉家带口的“聚集性”旅游和远行,结果很有可能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习以为常的“零新增”不代表“零风险”,全国和全市上下付出大量心血、无数牺牲换来的疫情持续向好形势,不能因我们的疏忽大意,付之东流!

  新常态下,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变身防控的扎实行动者,才能成为最终胜利成果的受益者。(评论员 慕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