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給別人打工,是小店老闆開店第一理由

近日,一份“店鋪生存能力普查報告”顯示,“不想給別人打工”是眾多小店主排名第一的開店理由,且三年來結果基本未變。

 >

不想給別人打工,是小店老闆開店第一理由

小店經營者年輕化

隨著復工復產步伐加快,越來越多個體小店開張,讓城市的煙火氣息越來越濃。社區超市、小店等再次回到普羅大眾視線,其正常運營增加了人們生活的便利。國內領先的快消行業大數據平臺貨圈全旗下微數實驗室發佈的“店鋪生存能力普查報告”顯示,線下進貨仍是主流,線上進貨開始逐步被接受。選擇線上賣貨的理由從高到低依次是:趨勢、方便、別人也在做。受大環境的影響,小老闆們也都緊跟時代,同時老闆圈子的相互影響也加速了小店在線化。

選擇沒有線上賣貨的老闆中,排名第一的理由是“沒有合適的線上平臺”,這部分老闆實際也有在線化的心,而操作麻煩、收費高是阻礙了其選擇的重要原因。

數字經濟時代,實體小店給消費者帶來的購物感受、響應速度、購物成本等依然不可替代性。此次調研的小店店主分佈20個省份,4個直轄市,共2085人。其中,未加盟品牌的自營小賣部佔40.6%,綜合超市排名第二,佔了21.8%,餐飲店老闆佔6.8%,選擇“其他”的老闆,包括網吧、自動售貨機、轟趴館等。

不想給別人打工,是小店老闆開店第一理由

80後是參與此次調研的小店老闆主力軍,佔近半;90後排第二,超過調研老闆總數的1/4。從性別上看,男老闆佔七成,同時,有大學及以上學歷小店店主佔比達到47.5%。與2017年3月調研時的12%相比大幅提高,這可能與此次線上收集樣本有關(通過各種老闆群發出的問卷)。

不想給別人打工,是小店老闆開店第一理由

近八成已經線上進貨

調查顯示,店主生意受到疫情影響。不同位置店鋪受影響不盡相同:車站附近店鋪受影響最大,相對而言鄉鎮居民區店鋪受影響最小,該類型店主中有37.3%反映沒有影響或影響不大。原因是大量城市人口過年回村,受封城影響無法及時返回為該區域店主提供商機。

不過總體上,相當程度80後(30.9%)和90後(35.1%)表示受疫情影響不大或沒有影響,主要是這些店主開通了線上賣貨渠道,利用線上渠道賣貨減輕了疫情衝擊。

此外,區別於傳統的線下進貨方式,近80%的老闆已經採用線上進貨,絕大部分老闆有1-3個線上進貨渠道。超市、小店具備維持物資供應、選品、商品力打造、門店管理的基本功能,進貨方面一大訴求就是“一站式進貨”,在此次的調查中,“節省成本”是小店老闆選擇線上進貨主要原因。其中,“便於管理”、“必然趨勢”、“賺得更多”也是熱門理由,還有老闆因為“節省空間”而選擇線上進貨。

貨圈全聯合創始人莊菁認為:小店響應社區需求,想辦法解決基本生計,是社會物資流動體系內的重要一環,具備電商沒有的點對點及來客銷售能力。

針對小微企業,中央及各級地方政府推出了減免稅收、金融支持等扶持政策。據小店老闆反饋,扶持政策落實到店主手中仍有距離。例如,針對各地出臺的房租減免政策,受訪的老闆中83.3%聽說過,但很少拿到,因為這批店鋪基本從個人手中承租。

貨圈全創立於2016年,已收錄逾30萬快消品SKU數據,並與30萬+零售小店、1萬+線下批發商以及相關快消品牌商建立了合作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