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玄武門之變:不僅是兄弟間自相殘殺,還是父子間為皇位的拼殺

根據《資治通鑑》記載,玄武門之變發生時,李建成和李元吉是毫無防備的:“建成、元吉至臨湖殿,覺變,即撥跋馬東歸宮府”,也就是說他們兩人已經進宮了,都到了臨湖殿,才發現不對勁,匆忙轉身,想打馬回府。但李世民恰好出現,阻止兩人離開。於是“元吉張弓射世民,再三不彀,世民射建成,殺之”——《資治通鑑》。

揭秘玄武門之變:不僅是兄弟間自相殘殺,還是父子間為皇位的拼殺

玄武門,太極宮的北正門,皇城禁軍的屯駐地,帝國政治中樞的命門。

誰控制了玄武門,就控制了太極宮。誰控制了太極宮,就控制了長安。誰控制了長安,就控制了天下。


公元626年7月2日,玄武門當值禁軍將領常何早早來到宮門外,秦王等人到達後,他立即進入有利地形埋伏。

這個常何是李世民很早就佈置在玄武門的一顆棋子。李建成卻對此一無所知。他絕沒有想到,在這場遲早會來的巔峰對決中,秦王李世民竟然棋先一著控制了玄武門。

《資治通鑑》:元吉曰:“宜勒宮府兵,託疾不朝,以觀形勢。”


在這個夏日的早晨,李建成與李元吉策馬走出東宮,走向了死亡的深淵,走向了一個無可逃脫的歷史宿命。

當太子一行緩緩行至臨湖殿時,內苑的景緻看上去依舊美麗安詳,可李建成的心頭卻忽然生出一絲不祥的預感。

周遭的一切太安靜了,靜得就像一座空山幽谷,靜得讓人頭皮發麻、脊背生寒。李建成說不上這種怪異的寧靜背後是否暗藏殺機,可強烈的不祥之感還是像水上的漣漪一樣迅速在他胸中彌散開來。

李建成不由自主地勒住了韁繩。“恐怕有變!”他低低地對齊王說了一聲。剎那間,齊王看見太子的眼中充滿了一種無以名狀的恐懼。他們下意識地一起掉轉馬頭。

可是,一切都已經來不及了……

《資治通鑑》:乃俱入,趣玄武門。……建成、元吉至臨湖殿,覺變,即跋馬東歸宮府。

大驚之下,李建成來不及想這麼多,因為他依然跑向了玄武門。他也沒有機會來想了,剛跑起來,一支四羽大箭破空而至,將他射落馬下。

秦王大箭,例無虛發。

揭秘玄武門之變:不僅是兄弟間自相殘殺,還是父子間為皇位的拼殺

跟李建成掉頭就跑相比的懦弱相比,李元吉還是比較勇猛的,一看不妙,馬上取下弓箭,可曾經馳騁沙場的齊王也不禁驚慌失措,雙手止不住的顫抖,連拉了數次,弓弦都沒拉起來。

接著,尉遲敬德領七十名騎兵趕到,射殺了李元吉。

然而玄武門之變到此還遠沒有結束,還有李淵。此時的唐高祖李淵在幹嘛?

《資治通鑑》:上方泛舟海池。

皇上在划船遊樂!對於兒子們手足相殘,血流成河,他毫不知情,因為李世民早已掌握禁宮,封鎖了消息。

揭秘玄武門之變:不僅是兄弟間自相殘殺,還是父子間為皇位的拼殺


看到殺氣騰騰的尉遲敬德,看著尉遲敬德手中血跡未乾的馬槊,李淵馬上明白了自己的處境。很快,他聽到李建成李元吉的死訊,他望向了裴寂。

裴寂沒有說話。

李淵又望向了其他大臣,都沒有回應。

李淵很懂事,他知道自己該退了,不然大唐當天就得換主人!

“現在立秦王為太子,將國家政務交付於他,就沒有事情了。”

好,好,你要的全給你。

在殿外的李世民鬆了一口氣,李淵的最終讓步終於讓他避免背上弒父的名聲。

史書記載“世民跪而吮上乳,號慟久之”。李世民滿臉委屈“跪而吮上乳”,吸著李淵的乳頭,嚎哭不已,就是不撒嘴。

這一天的血已經流得夠多,李世民再也不願意手上再沾上父親的血。

他步向了殿內,禁不住撲在李淵的身上,號慟大哭起來。

這一天,沒有勝利者。

李淵親筆令李世民處置諸軍的敕令傳遍了長安宮城,玄武門之變終於劃上了句號。

三天以後,李世民終於成為了太子。二個月後的八月九日,李淵退位,李世民在東宮顯德殿登基。

這場看似是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為爭奪太子之爭的血拼,實際上是李世民和李淵的皇位之爭!因為在這之前,李淵過分的傾向於李建成,打壓李世民,要不是李淵夠聰明,估計也會在這場事變中消失。

所以看歷史,不光要看表面,還要看到歷史背後那些事情。
看歷史遠比看小說更為有趣,因為歷史就是一個有著無盡謎題的長卷,更何況還可以從中學到許多的知識。
常有人問我讀什麼書好,我總是建議他去讀歷史書。
從來沒有一個國家像我們中國一樣有這樣完事豐富的歷史記錄,人類社會活動的所有變數都寫在了中國的歷史書裡,你想看問題更通透,可以去讀歷史,想少踩坑,可以去讀歷史,想搞清楚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可以去讀歷史。甚至當心情不好時,也可以去讀歷史。

揭秘玄武門之變:不僅是兄弟間自相殘殺,還是父子間為皇位的拼殺


成千上萬人的生死榮枯,被你一頁翻過,多少王侯將相在你的指間滑過,與你對話的都是帝王將相,你還會被眼前的小問題困惑住嗎?
因此欲瞭解更多歷史的智慧,應該多讀、細讀《資治通鑑》。畢竟在所有史書中,《資治通鑑》幾乎是一本,能夠讓人各方面素質都全面提升的書,看完等於多活了1300年。
但是對於普通大眾來說,閱讀文言文還是比較吃力的。因此,《白話資治通鑑》這套書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由臺灣大學國文教授、博士生導師黃錦鋐領銜主持,集27位教授、學者,歷時3年,合譯而成。


因為編纂此書的學者本都是國學大家,尊重原文,逐字逐譯,不多增一個字,以求貼近、還原《資治通鑑》本義。#歷史# #423頭條知識節# #相信閱讀的力量#
不以“現代眼光”作解,更不平添枝葉。作為歷史愛好者,入手這一套非常划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