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父子關係,為什麼李世民敢造反李淵?而朱棣卻不敢稱帝?

  為什麼李世民敢向李淵造反,而朱棣卻不敢向朱元璋造反呢?簡單來說,是因為這兩對父子的權力結構完全不同。

李世民造反李淵的優勢

  先來看李淵父子。我們都知道李世民很少殺功臣,為什麼?因為他就是大唐最大的功臣之一。論開國戰爭不存在功勞甩李世民幾條街的將領,最多隻有跟他差不多的,相對而言,李淵這個皇帝的威信就差多了。畢竟就算是長期坐鎮後方的李建成也打過仗,李淵除了起兵那會直接管過軍事,其餘時候幾乎一直是坐在長安城的。


同是父子關係,為什麼李世民敢造反李淵?而朱棣卻不敢稱帝?


  長期的功勳積累,使得李世民在朝堂內外的影響力巨大,我們來看玄武門之變前房玄齡給李世民的建議“大王功蓋天地當成大業。今日幽威乃天贊也,願大王勿疑”當成大業?怎麼成大業?殺了李建成等李淵立自己為太子?胡扯,李世民的終極目標就是李淵,殺李建成也是順帶的,如果那天早上李建成不來,李世民也不可能會停止自己的行動,只不過會跳過殺兇這一環節,直接逼父,搞不好還能弒君。

李世民造反李淵的有利武器

  槍桿子裡出政權,李世民敢於發動政變,原因就是他掌握了皇宮的槍桿子,禁軍已為其所用。按照新舊唐書和資治通鑑的記載。李世民進玄武門就帶了十幾個人。就憑這十幾個人,他能造反?而且就算是十幾個人,他是怎麼帶武器進去的呢?史書給出了答案,是收買了守衛!


同是父子關係,為什麼李世民敢造反李淵?而朱棣卻不敢稱帝?


  其實李世民不僅收買了守衛,皇宮宿衛,也已經成為了他的人。李世民是優秀的政治家,而政治家很少做毫無勝算的事情,我們覺得李世民發動政變是危急之下不得已而為之,實際上他在背後做了非常多的工作。玄武門之變第二天,李世民就已經掌控了朝廷,並用最快的速度大換血,同時鎮壓著關東地區可能會出現的判亂。三個月後,換血完畢,李淵退位。

朱棣與李世民的不同之處

  我們再來看朱元璋父子,朱棣跟李世民的最大差距在於年齡,李淵起兵造反的時候,李世民18歲參與的即後唐王朝建立和統一過程中,絕大多數大規模的軍事行動,而朱元璋造反的時候,朱棣可能還在地府沒投胎,朱元璋在南京稱帝的時候,朱棣也才九歲而已,開國戰爭和他毫無關係,即便是之後的北伐北援,朱棣也是在看著。直到洪武九年,朱棣17歲才被朱元璋派回老家鳳陽體驗生活,四年之後,朱棣翻燕京北平,這才開始參與明朝的北方軍事活動。


同是父子關係,為什麼李世民敢造反李淵?而朱棣卻不敢稱帝?


朱棣不敢造反朱元璋的原因

  朱棣的軍事戰果也是很輝煌的,兩次率師北征,招降蒙古那兒不花,生擒百員大將索林帖木兒,在北方軍隊中頗有影響,但也只是有影響而已,而且只限於北方軍隊,從他日後造反的支持度來看,這種影響並不能讓北方軍隊全部為他賣命。由於錯過了開國戰爭,朱棣的威信只侷限於北方,確切的說只能讓他燕王的屬軍為止賣力,其他王爺的軍隊他根本管不了,朱棣對於南方軍隊的影響微乎其微,尤其是南京城中朱元璋的禁衛,


同是父子關係,為什麼李世民敢造反李淵?而朱棣卻不敢稱帝?


  他是不可能施加影響的,不僅僅是鞭長莫及,還因為朱元璋不是李淵可比。朱元璋從草莽之中崛起,狠戾殺伐,遠比李淵這位貴族皇帝要中,為了廢除丞相制度,一下子拉了一批功臣陪葬。為了給孫子清場又是一批功臣上天,乖乖在北平抵禦蒙古,那就是他的好兒子,如果敢把手伸到南京分分鐘剁掉,再不濟也是囚禁,所以朱棣不會去冒這個毫無勝算的風險,畢竟他也是一位優秀的政治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