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彈一星元勳姚桐斌:他被害的消息,讓周總理驚掉了茶杯

由於他的存在,中國的航天材料躍進了世界第一陣營;

他打下的基礎,讓神舟飛船和嫦娥四號順利上天。

兩彈一星元勳姚桐斌:他被害的消息,讓周總理驚掉了茶杯

姚桐斌

姚桐斌,兩彈一星元勳之一,中國火箭材料及工藝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中國著名冶金、火箭材料及工藝技術專家。

在他豪情壯志地為國奉獻時,卻遭歹徒毒打致死,年僅45歲。科研人員都說,如果他能活下去,中國的航天事業進步的速度會更快。

絕大多數中國人可能不瞭解姚桐斌,甚至沒有聽過他。

在流量小鮮肉橫行的年代,國人可以精確地知道他們戀愛出軌等各種苗頭,但那些撐起新中國的脊樑們,聲音越來越淡。

英雄可以戰死,卻不該被遺忘。


01

彭潔清有一個保持多年的習慣。

每年,她都會帶上45朵花前往無錫黃土塘鎮的“姚桐斌紀念館”緬懷丈夫。

兩彈一星元勳姚桐斌:他被害的消息,讓周總理驚掉了茶杯

彭潔清

在她的眼中,姚桐斌依舊是那個人群中“又高又帥”的男子漢,永遠停留在他最好的年華——45歲。

1922年,姚桐斌出生於江蘇省無錫縣黃土塘鎮一個小戶家庭。他排行老二,前面有個哥哥。一家人守著糧食小鋪,支撐姚桐斌小學畢業。

生活拮据,父親讓姚桐斌輟學,到鋪裡幫工。小學校長聽說後,數次來到家裡勸說姚桐斌繼續上學,“像這樣的好學生, 不上中學實在太可惜了。”

父親才勉強同意,姚桐斌很快便考上了無錫縣中學。

家裡已經沒有餘錢給他交學費了,姚桐斌自力更生,擺地攤賣針頭線腦、打零工和做家教,一點點的湊錢,中間一度輟學,斷斷續續地熬過了初中三年。

父親以為這下終於多一個幫手了,姚桐斌還想繼續讀,父子間產生了極大的矛盾。無錫縣沒有高中,在哥哥幫助下,他隻身前往上海,考取了私立高中。父親勃然大怒,斷了他的經濟來源,讓長子寫信告訴他“要是回家,就打斷你的腿。”

獨闖上海灘的姚桐斌捱了悶棍,但他並未消沉。住宿費交不上,就睡書桌;課本買不起,就借同學的來謄抄,只要能學習,就心滿意足了。

02

真是應了那句話,沒有過不去的坎,只有過不完的坎。

時鐘來到了1937年7月,日寇全面侵華,偌大的上海容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求學心切的姚桐斌只好再尋出路。

當一個人內心堅定,老天都會讓路。

青春熱血的姚桐斌和四個同學一起,竟然幸運地繞過日軍封鎖線,跨越重重困難,於1939年抵達江西吉安,考上了國立十三中高中部。

這一次的學費有著落了,學校發放了助學貸款。

兩彈一星元勳姚桐斌:他被害的消息,讓周總理驚掉了茶杯

一向成績優異的姚桐斌沒有讓自己失望,高中畢業會考榮膺江西省狀元,他一口氣報考了五所大學,均被錄取,因為喜歡礦冶專業,最終他被保送到當時已遷到貴州平越的唐山交通大學。

唐山交通大學是全國工礦重點大學,課堂上使用英語教學。出色的天賦和勤奮的努力,讓姚桐斌很快脫穎而出,有時老師還會徵求他的意見。好在大學勤工儉學的機會多,他再次擺脫了學費的糾纏。

優秀成為了姚桐斌的習慣,1945年,他再次以全班總分第一的成績從唐山交通大學畢業,取得工學士學位。

第二年,他參加了公費留學考試,即使競爭激烈,他仍以優異成績獲得英國伯明翰大學工業冶金系的錄取通知書。

這個學業有成的大學生,想起自己離家已八載,當初斷了自己經濟來源,聲稱要打斷腿的父親和家人過得如何?父親是否還生自己的氣?

他小心翼翼地回到闊別的家鄉,見到了滿臉笑意的父親。

兩彈一星元勳姚桐斌:他被害的消息,讓周總理驚掉了茶杯

姚桐斌故居

在新建的二層小樓上,沒有上過學的父親請人寫下“耕讀家風”的匾額,訴說著黃土塘第一個留洋學生的榮光。

03


1947年,姚桐斌來到伯明翰大學,師從冶金領域著名教授弗·康德西,開啟了他異國求學之路。因為國民政府在1949年倒臺,所以只得到2年的學費,但他必須花夠4年。

每天就著茶水嚥下粗糙的麵包後,就投入到刻苦學習中。四年後,他以一篇《對液態金屬及合金的粘性與流動性的研究》的論文通過了答辯,獲工業冶金學博士學位。

兩彈一星元勳姚桐斌:他被害的消息,讓周總理驚掉了茶杯

導師弗·康德西教授興奮異常,大呼姚桐斌是自己教過最好的學生之一。

何出此言呢?

因為姚桐斌關注的領域,非常重要,但在當時的世界上沒幾人研究,更不消說有什麼重大成果了。

29歲的姚桐斌再接再厲,到倫敦帝國科技學院深造並謀得一份實習指導員的工作。這所學校聲名赫赫,在英國僅次於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姚桐斌的科研水平得到極大的提升,一年後獲得文憑。

在英國期間,姚桐斌得知了新中國成立的消息,激動萬分,積極傳播新中國的各類消息,引起了英國保守勢力的敵視,被勒令離境。

在旁人引薦下,姚桐斌受聘於德國亞琛工業大學冶金系,擔任鑄造研究室任研究員兼教授助理。在亞琛工業大學,姚桐斌專注金屬粘性及流動性的研究,成為學校的知名專家。除了理論研究,姚桐斌還充分利用所處德國工業環境,深入冶金工廠實習,實地考察德國的先進製造工藝。

值得一提的是,嚮往祖國的姚桐斌於1956年在瑞士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為歸國做好了一切準備。

04

鑑於當時的國際形勢,為了讓新中國的骨頭硬起來,必須擁有原子彈和導彈。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即導彈研究院很快成立,任命剛剛回國的姚桐斌擔任第五研究院一分院第七室主任。

姚桐斌是被聶榮臻點了將。

我們常說新中國剛成立是一窮二白,很多年輕人沒有概念。拿剛剛成立的第七室來講,一窮二白就是分配給姚桐斌主任的,只有12個大學生和1臺顯微鏡,再無其他。

這與國外良好的研究條件形成鮮明反差,有人問他為什麼回來,姚桐斌回答:“我回國不是為了地位和金錢,而是要把學到的知識奉獻給祖國的建設。我願意同大家一起,為我國火箭上天貢獻力量。”

兩彈一星元勳姚桐斌:他被害的消息,讓周總理驚掉了茶杯

聽到姚桐斌這樣說,12個大學生其實並沒有多少信心。

火箭是綜合性非常強現代技術工程,一是需要相關頂級人才,二是製造火箭的材料和工藝。這些在當時的中國,幾乎都是0。

蘇聯曾經說,可以賣給中國用於研製火箭的關鍵材料釺焊合金,但1960年撤走專家撕毀合約後,再無指望。

沒有指望,就靠自己。國家給姚桐斌下的任務是,1960年底必須研製出這種釺焊合金, 否則會影響發動機的研製任務。

姚桐斌並無火箭研究基礎,只能從頭學起。經過無數次學習研究實驗,終於確定了釺焊合金的成分,但又遇到了新的困難。

在將這種新型材料裝備到火箭上,發現火箭的燃料燃燒後會產生高溫,燒壞很多零部件。所以必須精確地計算出在不損壞零部件的前提下,適合火箭燃燒的溫度,材料和工藝起決定性作用。

姚桐斌提出這種新型材料設想,要吸收大量熱能,從而讓火箭“發汗降溫”,因此被稱為“發汗材料”。課題建立後,卻遭到某些人的嘲笑質疑,他們斷言這是“鬍子課題”,意思是等到姚桐斌鬍子白了也研究不出來。

天道酬勤,迎難而上,姚桐斌團隊很快就讓這些人打臉了,將新研製的材料和工藝用在火箭上,不僅成功降溫,而且還增加了火箭的射程,榮獲國家發明二等獎。

在姚桐斌的帶領下,又研究成功鈦合金,“還有新型不鏽鋼、高強鋁合金、難熔金屬、焊接新工藝、化學銑切工藝、金屬軟管、蜂窩結構等。”

這些研究成果填補了我國多項空白,即使放到世界上,也處前沿水平。新型材料和工藝全部應用在我國運載火箭和衛星上,第一枚火箭的結構材料和功能材料全部實現了國產。

不斷遭到質疑,姚桐斌帶著團隊一個一個攻克,直至那些聲音煙消雲散。

姚桐斌在科研工作中形成的兩個重要理念,直至今天,仍被武裝在中國航天人身上。

第一, 他提出“材料先行”的理念,無論是做火箭還是導彈,材料最關鍵;

第二,他強調要按照科學程序辦事, 樹立和培養科學的態度、作風、秩序和程序。專門撰寫《研究工作方法》的文章發表,帶領科研人員學習,培養出一大批航天骨幹人才。

有很多研究所的同事回憶,姚桐斌工作作風極為嚴謹,獎懲分明,針對錯誤的科研態度作風,陳列出來展覽,不留面子,產生極大震動。

作為領導和管理者,指責永遠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以身作則才是。

姚桐斌他在展板上詳細地寫明“科學研究工作程序”,從具體的實例出發,一步步地介紹怎樣做才是科學的程序,什麼是對,什麼是錯,清清楚楚,密密麻麻的文字中藏著嚴謹的科學態度。

一個人對了,一群人也就對了。

後來者站在姚桐斌等老航天人的肩膀上,才有了以後“神州飛天”“嫦娥探月”等輝煌成就。

05

像那個時代大多數特殊領域的科研人員一樣,姚桐斌的工作要嚴格保密,甚至辦公室的電話都不能告訴彭潔清。聯繫不上姚桐斌,臨盆的彭潔清只好敲開鄰居的門。

鄰居趕忙給彭潔清叫上一輛車,她自己一個人去了協和醫院。要說當時沒有埋怨,肯定是假的,但彭潔清總是覺得丈夫是牽掛她的,但他把黨的事業放在第一位,所以不能來。抱怨很輕,理解很重。

兩彈一星元勳姚桐斌:他被害的消息,讓周總理驚掉了茶杯

姚桐斌與彭潔清

第二天一早,姚桐斌趕到醫院,帶著一捧鮮花和急匆匆的腳步,彭潔清登時就原諒了他。

06

十年浩劫開始後,姚桐斌的工作受到很大沖擊,但他堅持上班,因為“不上班拿工資,於心不忍”。

1968年6月8日,對於彭潔清來講,是個永遠不願回憶的日子。姚桐斌中午下班回家的路上,遭遇一夥不明身份的歹徒毒打,拳頭、鋼管砸在身上,鮮血汩汩,最後被扔在距離家門200米的地方。

嘔心瀝血研製的火箭和導彈,在殘暴面前失去了威力。

下午3點,正值壯年的姚桐斌被活活打死。

頃刻間,三個女兒失去了父親,妻子失去了丈夫,中國失去了英雄。

“他被害的那一刻,我感到所有的時鐘都停止了跳動,所以他永遠是45歲。”彭潔清回憶道。

當姚桐斌被害的消息傳到中央,舉座譁然,正在開會的周總理手中的茶杯一下掉在地上,要求立即查明這個案子,並擬定一張對我國有重要貢獻的科學家名單,要求軍隊對他們加以保護。

“可惜!太可惜了!如果他活著,還會做出更大的貢獻。”這是身邊同事對他的普遍評價。

1976年10月,彭潔清向中央反映姚桐斌蒙冤被害的情況,得到回應,犯罪分子被處以應有刑罰,姚桐斌也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姚桐斌走了,但他一直在幫助著中國航天事業,直至今天。

上世紀70年代,因為發動機材料不行,造成火箭發射經常失敗,科研人員找到一篇法語論文才解決了問題,後來查明論文作者正是那名失去的英雄——姚桐斌。

07

1999年9月18日,國家在人民大會堂頒發“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共有23位震顫華夏的科技專家獲此殊榮。姚桐斌是其中之一,但他不能像其他功勳那樣親自出席。

兩彈一星元勳姚桐斌:他被害的消息,讓周總理驚掉了茶杯

彭潔清靜靜地坐在主席臺下面,聽到丈夫的名字,格外激動。

此刻,距離姚桐斌去世已經31年。

拿到獎章之後,彭潔清做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又在情理之中的事情。

她把獎章捐獻給國家博物館,希望有更多的人瞭解到姚桐斌的精忠報國精神。

兩彈一星元勳姚桐斌:他被害的消息,讓周總理驚掉了茶杯

在遠離姚桐斌的日子裡,彭潔清難免會抱怨命運的捉弄,但丈夫生前的話會圍繞在耳邊:“不要怨這怪那, 應該多想想自己為祖國做了些什麼”。

08

1938年,武漢失守,日寇肆虐,詩人艾青眼見大好河山支離破碎,寫下詩篇《我愛這土地》,其中有兩句永遠刻在了中國人的心裡:“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姚桐斌用自己的一生詮釋了什麼叫愛國,怎樣是報國,他曾說:“只要能把科研搞上去, 我就是死了也甘心。”

這個世界上,有人仰望星空,但有的人就是星空。

姚桐斌這樣的中國脊樑,才是我們應該追的星。

致敬!


來源:煙臺市牟平區檢察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