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絕倫的銅胎掐絲琺琅工藝(上)

景泰藍的正式名稱是“銅胎掐絲琺琅”,這個名稱顯然是指工藝流程說的。為什麼又叫景泰藍呢?目前流行的說法是它發展在景泰年間,並以藍色為主,故名。

我國古代沒有琺琅這個詞,不僅如此,《辭源》中甚至沒有法這個字。從這點來說,琺琅194好象是外來的。

事實上,這個詞確實產生得很晚,而且與西洋物品進口有關。明清之際,西洋的機械產品與工藝品已進入中國。

精美絕倫的銅胎掐絲琺琅工藝(上)

國人看那些嵌著西洋美女和小天使之類的精美飾面挺新鮮,最初稱其為“洋瓷片兒”,稍後認為它來自法蘭西,便又稱其為琺琅。

琺是取的法蘭西第一個字的諧音, 換上個素來與玉有染的王字偏旁,而琅字在漢時就為玉石之意。

琺琅是指覆蓋於金屬製品表面的玻璃質材料。用石英、長石為主要原料,並加入鈍鹼、硼砂等為熔劑,氧化鈦、氧化銻、氟化物等為乳濁劑,金屬氧化物為著色劑,經粉碎、混合、熔融後,傾入水中急冷成熔塊,再細磨成粉,或配入粘土溼磨而得漿。塗敷於金屬製品的表面,經乾燥,燒成即可。

若經掐絲等複雜工藝塗布於銅胎上,即是景泰藍;如果簡單地塗敷於一個小鐵罐上,就是個搪瓷缸子。


從這個工藝流程來看,所謂琺琅質,就是琉璃釉質,而我國在商代便已有釉陶(接近瓷器,近代又稱為“原始瓷器”)了。

釉是什麼?即是覆蓋在陶瓷表面的玻璃質薄層。種類很多。一般瓷器所用的以石英、長石等為原料,經研磨、加水調製後,塗敷於坯體表面,再經熔燒而成。

我國古人發明釉的目的性很明確,且不說它能使陶瓷器更結實、更美觀,起碼它能使陶罐子更不易漏水。

精美絕倫的銅胎掐絲琺琅工藝(上)

作為一個最早與陶瓷打交道的國家,釉在我國極為資深。因此,在先秦的越王劍和漢朝的銅殼上飾以琺琅質,絕非偶然。

同樣的或差不太多的玻璃質塗敷材料,塗數在金屬表面稱為琺琅,而塗敷在陶瓷表面則稱為釉,其實二者基本上是一碼事。

但清人始終沒品出這個昧來。清康熙時開始燒造一種由彩釉加工堆造繪成的瓷器,雍乾時仍繼續。因其底部有“古月軒”字樣,俗稱為“古月軒瓷器”,大名則是“琺琅彩”。

後續文章中繼續介紹青銅器相關內容,幫大家更好的學習,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