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使用超過三千年的物品,精美絕倫!(一)

在我國古代典籍中,“鏡”字卻晚至春秋戰國才出現,並由“照”、“借鑑”之義引申為鏡子。《墨子.非攻》:“君子不鏡於水而鏡於人。鏡於水,見面之容;鏡於人,則知吉與兇。”

其中“君子不鏡於水而鏡於人”的“鏡"是照的意思,以下數句中的鏡則是鑑——鏡子的意思了。

《莊子。應帝王》:“至人之用心若鏡”,同書《天道》也有“聖人之心,靜乎天地之鑑也,萬物之鏡也。”

我國使用超過三千年的物品,精美絕倫!(一)

《韓非子。觀行》:“古之人,目短於自見,故以鏡觀面”,《楚辭●九辯》:“今修飾而窺鏡兮”。這些記載表明,青銅鏡在春秋戰國時期已相當流行,是貴族觀面修飾的必備之物。

《尚書●酒誥》:“古人有言曰:‘人無於水監,當於民監’”,《莊子.則陽》:“生而美者,人與之鑑。不告,則不知其美於人也。”可見早在先秦就鏡鑑通用、鏡鑑並稱了。

銅鏡是中國青銅器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早在青銅器誕生之初,銅鏡就破土而出。殷商西周以前是王室勳戚、高級貴族的專用器具,平民百姓尚無緣享用。

春秋以降,一般的貴族得以使用。大概秦漢以後,銅鏡才得以逐漸“飛入尋常百姓家”,其數量也越來越多。


中國銅鏡與西亞和埃及、羅馬、希臘等文明古國廣為流傳的銅鏡,在形制、風格、花紋裝飾上都有明確的區別,學者們據此將銅鏡分為東西兩大系統。

前者以中國為代表的東亞、東南亞地區盛行圓板具紐鏡系統,即在鏡背中央設組以穿絛帶;後者以希臘為代表的西亞、北非、東南歐地區,流行圓板具柄鏡系統,即圓形有柄鏡。

兩大系統在相當長時期內是獨自發展的。由於種種原因,尤其是考古發現的匱乏,西方學者曾長期認為中國銅鏡起源於漢代,最早至東周(前8世紀),甚至斷定中國銅鏡是受希臘銅鏡影響的產物。

我國使用超過三千年的物品,精美絕倫!(一)

隨著中國早期銅鏡的陸續出土,這些觀點已不攻自破。在世界範圍內,銅鏡的出現以西亞和中國為最早。

考古發掘資料表明,伊拉克的基什遺址出土的銅鏡為公元前2900至前2700年,伊朗的蘇薩遺址出土的銅鏡約為前2300至前2000年,巴基斯坦的印達斯遺址出土的銅鏡為前2000年左右。中國甘肅省和青海省齊家文化遺址出土的銅鏡,約為前2000年。

後續文章中繼續介紹青銅器相關內容,幫大家更好的學習,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