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本《社戲》導學提綱

《社戲》導學提綱


語文課本《社戲》導學提綱


【建議你這樣讀課文】

用一顆童心去感受,《社戲》像一支清新的歌,讓你盪漾在純真鮮亮的童年裡;

用一顆詩心去欣賞,《社戲》像一首動人的詩,讓你流連在清新淡雅的風景裡;

用一顆愛心去品味,《社戲》像一幅美麗的畫,讓你沉醉在樸素濃郁的民風裡。

【建議你這樣積累】

1.讀一讀,記一記課文註解及《奇蹟課堂》171頁字詞。

2.試一試,瞭解下列作家作品。

魯迅(1881-1936),本名周樹人,浙江省紹興市人,中國現代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著有雜文、小說、散文、詩歌等。收在《魯迅全集》裡。魯迅青年時代受進化論思想影響,日本的留學經歷,讓他棄醫從文,謀求文藝報國。1918年5月,他首次用"魯迅"為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之後陸續創作了《吶喊》《墳》《熱風》《彷徨》《野草》〉《朝花夕拾》《華蓋集》《華蓋集續編》等專集,表現出愛國主義和徹底的民主主義的思想特色。後又創作了《故事新編》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雜文,這些作品收錄在《而已集》《三閒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且介亭雜文》等。

【建議你這樣初讀】

5.理清思路。文章標題"社戲"即點明瞭中心事件,因此可以根據事件的發生發展來梳理文章內容。請完成下面的填空。

隨母歸省——釣蝦放牛——戲前波折——( )——( )——( )——六一公公送豆

6.把握內容。文章結尾說:"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這"豆"真的好吃嗎?"戲"真的好看嗎?請結合文中具體詞句解說。

例"但那鐵頭老生卻又並不翻筋斗,只有幾個赤膊的人翻",有名的能連翻八十四個筋斗的鐵頭老生沒翻筋斗,可見戲並不如期望中好看。

7.理解情感。由此可見,那夜的"豆"味道一般,"戲"也並不好看。然而,為什麼文章要說,"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呢?也許你會說:

那夜的"戲"好看是因為有鐵頭老生和人打仗;

那夜的"戲"好看是因為有花白鬍子鞭打小丑;

那夜的"豆"好吃是因為豆是在我們"許久沒有東西吃"時吃的;

還有別的原因嗎?比如:

我發現"戲"好是因為陪"我"看戲的人好,"戲"裡帶著友情的芬芳;

我發現

我發現

8.評說人物。文章中的人物眾多,你最喜歡他們中的哪一個?說說你的理由。

例:我最喜歡阿發,因為他淳樸無私。從文中"倘給阿發的娘知道是要哭罵的"可以知道,阿發家並不富裕,但他在大家想吃羅漢豆時主動提出"偷"自己家的,因為自己家的豆大些。和這樣的朋友在一起,相處肯定會十分愉快。

【建議你這樣品讀】

9.品味語言之美:文章洋溢著童真童趣,彌散著江南水鄉的清香,流淌著真淳質樸的人情。請你說說下面句中黑體詞的表達效果。

(1)生動的比喻句——那航船,就像一條大白魚揹著一群孩子在浪花裡躥,連夜漁的幾個老漁父,也停了艇子看著喝采起來。

(2)富有表現力的副詞——只見那老旦將手一抬,我以為就要站起來了,不料他卻又慢慢的放下在原地方,仍舊唱。

(3)傳神的動詞——阿發一面跳,一面說道,"且慢,讓我來看一看罷,"他於是往來的摸了一回,直起身來說道,"我們的罷,我們的大得多呢。"

10.品析寫法之妙:

(1)情景交融的景物描寫:第11自然段是從哪些角度寫景的?有著怎樣的表達效果?

(2)細膩真切的心理描寫:說說下列描寫是怎樣表達"我"的心情的。

於是架起兩支櫓,一支兩人,一里一換,有說笑的,有嚷的,夾著潺潺的船頭激水的聲音,在左右都是碧綠的豆麥田地的河流中,飛一般徑向趙莊前進了。

11.體驗人情之醇:文中有多處描寫能表現平橋村的民風好,請你從語言、動作的角度各舉一例說明。

【建議你這樣探究】

12.文章雖題為"社戲",但是文章寫"看戲"的篇幅不多,倒是在看戲前的波折和看戲後的"偷豆"、"送豆"等情節上不惜筆墨,作者這樣寫,是不是詳略不當?請你結合下面的相關資料,做出合理的解釋。

材料一:平橋村民風醇厚,是友情的海洋,溫暖的樂土。小朋友們白天全看戲了,但晚上又專門陪迅哥兒去看戲。船搖得飛快,因為他們要讓迅哥兒早一刻看到社戲;"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艙中",他們是悉心地照看著迅哥兒的安全;看戲時,雙喜、阿發為迅哥兒隨時做著解說。八公公,本來他在村上算是較為小氣的一個了,然而就是他,使了他的航船並不需要去"借",用了他的鹽和柴,他也毫不計較。更不用說可愛的是六一公公了。

材料二:課文是《社戲》的節選,在課文前面作者還寫了兩次看戲。他寫了什麼呢?他同樣不寫演戲而寫人情。寫人情的惡劣。場子裡明明"中間也還有幾個空座",擠過去坐時,卻說"有人,不行"。後一次,實行對號入座了,可是去晚了,座位就給人佔了。問問演員是誰,一個胖紳士很看不起似的斜瞥一眼,說話很不耐煩,世風就是如此惡劣!

你的解釋:

(參考答案見下期)

《自主學習方案》參考答案

1.xǐnɡ hánɡ xiànɡ cuō

2.攛 掇 鳧 怠 糾 葛

3.這裡的意思是,完全為笛聲所陶醉,彷彿自身都不存在了 向四處擴散 形容隱隱約約,若有若無 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廟,在紹興,社是一種區域名稱,社戲即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規戲"。

4.略。

5.夏夜行船 船上看戲 歸航偷豆

6.例:"我"最願意看的蛇精和套了黃布衣跳老虎都沒有看到;"我有些疲倦了,託桂生買豆漿去",可是沒買到,因為賣豆漿的聾子也回去了;老旦出場了,"大家都很掃興",可偏偏他唱的時間那麼長;當雙喜終於熬不住了提出要走時,大家"立刻都很贊成",說明大家一致認為"戲"不好看。在看老旦唱時,"全船裡的幾個人不住地吁氣,其餘的也打起呵欠來",可見戲一點兒也不吸引人。

7."戲"好是因為看戲的環境好,"戲"裡有著美好的月色;"戲"好是因為看戲的空氣好,"戲"上染著水草的清香;"戲"好是因為童心好,童年的一切在回憶中都是美麗的;"豆"好是因為它是"我"和夥伴們親手煮出來的,有著遊戲般的趣味;"豆"好是因為它是在月夜的航船上煮出來的,帶著鄉野的感受;"豆"好是因為它是"偷"來的,別有一番新鮮;"豆"好是因為它是桂生為了彌補"我"沒有喝豆漿而提議的,有著朋友的關愛體貼。

8.例:我最喜歡雙喜。他主意多,找不著船的關鍵時刻是他一句話令大家"大悟"。他機靈,是他發現了大人們的疑惑,來"寫包票",用"船又大;迅哥兒向來不亂跑;我們又都是識水性的"三條令人折服的理由,得到了大人們的信任。他知識豐富,鐵頭先生翻八十四個筋斗啊,晚上懈了不肯顯本領給白地看啊,比誰懂的都多。他很會辦事,回來時船還未進平橋,他就先大聲喊著:"都回來了!"安慰橋上的人們。特別是偷豆後和六一公公的談話。六一公公指責他時,他先大膽承認說"是的",表現了他的勇敢純真。又用"我們請客"的正當理由堵住六一公公的嘴,很機智。接著說:"我們當初還不要你的呢。"馬上轉守為攻。最後又下逐客令說:"你看,你把我的蝦嚇跑了!"四句話顯出了聰明智慧是別的孩子比不了的。桂生的樸實、厚道、體貼、周到,也很可愛。

9.(1)這個富有童話色彩的比喻,既寫出了孩子們划船技術的高超,也表現了當時"我"的愉快心情。(2)"不料"寫老旦的舉動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仍舊"強調老旦的依然如故,與"我"焦灼的心情形成對比,烘托了"我"看戲時的煩悶。(3)"偷"字既寫出了孩子們的可愛調皮,又與後面"我們的"形成矛盾,突出了阿發的淳樸無私

10.(1)此段分別從嗅覺、觸覺、視覺、聽覺不同角度寫景,將江南水鄉寫得清新淡雅,如夢如幻,散發著泥土的芬芳,給人如在圖畫中的實感。(2)用活潑的短句來描寫孩子們嫻熟的動作、船行的迅速,來表達"我"興奮愉快的心情

11.如六一公公聽"我"贊他的豆好吃,"竟非常感激",誇"我""真是大市鎮裡出來的讀書人才識貨",送了豆給"我"吃還反過來誇"我"聰明識貨,這是多麼無私、淳樸和好客啊。看戲歸來,"年幼的和我都剝豆",可見"我"享受的是"年幼的"孩子的特殊優待

12.例:因為文章要表現的是理想的人際關係,人與人之間互相關愛、熱情無私、真誠善良,所以,能表現這個中心的材料要詳寫,與中心關係不大的就略寫。看戲前的波折正是為了反襯夥伴們的熱情,所以詳寫;看戲後的"偷豆""送豆"都是為了表現這種美好的人情,所以詳寫。

PAGE

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