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新怪象:磨坊消失、麵粉暢銷,種糧卻買糧吃!老農:該改了!

  長期以來,人們提到農民就會想到種地,種地似乎就是農民的“天職”。的確,在外出打工成為普遍現象以前,無數的農民只有一條出路,那就是種地。把地種好、產量提高,成為種莊稼的“好把式”,是農民從年輕到年老一輩子的目標。

  

農村新怪象:磨坊消失、麵粉暢銷,種糧卻買糧吃!老農:該改了!

  在那時候,農民依靠種地,就能支撐起一家人的生活,不管是孩子上學,還是娶媳婦、蓋房子,都是如此。但是,時代發展到現在,農民想要再像以往一樣,僅僅靠著種自家的幾畝承包地來養家,已經遠遠不夠了。因此,無數的農民開始選擇進城打工,也有少數人進城做小生意等等。

  

農村新怪象:磨坊消失、麵粉暢銷,種糧卻買糧吃!老農:該改了!

  進城的人多了,留在村裡的就少了。很多家裡,一家五六口人,兒子、兒媳一起外出,孩子爺爺身體好的話也會外出打工,只有奶奶在家照顧孩子。有的是孩子長大也輟學打工,家裡只剩下年邁的爺爺奶奶。這樣一來,家裡的地就無人種了。多數人會把地租出去,但有的地方卻找不到願意租地的,為了外出打工,就出現了土地拋荒的現象。近年來,有人為了多掙錢,開始在自家耕地上種樹,這樣總比拋荒強。

  

農村新怪象:磨坊消失、麵粉暢銷,種糧卻買糧吃!老農:該改了!

  在耕地種樹怪象之外,筆者在農村又發現了一個新現象,那就是很多農村人家裡還種著地,卻年年買糧食吃,自家不存糧了。農村人都知道,過去收了小麥、水稻之後,除了賣掉一部分,都會留下來足夠的口糧,一家人到下一年麥收前,都會吃自家的存糧。

  那時候筆者老家這邊,家家戶戶屋子裡都會有專門存糧食的地方,有的人家裡用的糧囤,有的則是用水泥建一個池子,還有用大缸存糧的,一缸能存好幾袋子。等到家裡麵粉吃完了,就會取出小麥,撿乾淨裡面的小石子、小土塊,再淘洗乾淨,最後才會拉著去小磨坊裡磨成麵粉。

  

農村新怪象:磨坊消失、麵粉暢銷,種糧卻買糧吃!老農:該改了!

  以前農村有很多小磨坊,幾乎每個村子裡都有。老家村子磨坊裡的磨面機器很高,要在地面上向下挖個坑,把機器放裡面。磨出的麵粉,自己還能留下麩皮,是餵豬的好飼料。筆者記得,小時候每磨一袋子麥子,只要兩三塊錢。

  但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農村的小磨坊開始消失了,很多村子裡都沒有磨面的了。不僅如此,筆者老家村子裡,幾乎十戶人有七八戶都不再自己存糧食了。筆者家裡就沒有了糧囤,筆者熟悉的幾個鄰居家,有的也沒有了,有的即使有,也都空了幾年了,不再存糧食了。而在很多村子裡,村民已經把以往裝糧食的大缸直接扔掉了,放在村裡小樹林裡、路邊坑塘裡,也不存糧了。

  

農村新怪象:磨坊消失、麵粉暢銷,種糧卻買糧吃!老農:該改了!

  筆者老家這,雖然也有地裡種樹的,但種糧食的還有不少。為啥明明自己種糧食,卻不再存糧了呢?連吃的口糧都要花錢買。筆者村子裡老人說,原因很簡單,因為糧食價格在這擺著,反正不貴,買也花不了多少錢,誰還自己費時費力存糧食,然後每個月磨一次麵粉?現在收莊稼,都是大型收割機,收好的麥子,很多人都不往家裡拉,直接從地頭拉到糧站或者糧販那賣掉了,糧食根本都不進家裡。

  

農村新怪象:磨坊消失、麵粉暢銷,種糧卻買糧吃!老農:該改了!

  而吃的口糧,直接去超市買麵粉就行了,價格也不貴。因此,以往農村超市裡哪會賣麵粉?可現在村裡超市面粉銷量都不錯,10斤裝的、20斤裝的、50斤裝的銷量都很好。

  而自己存糧自己磨面的話,就很麻煩了,從收糧食起,首先要曬乾,其次要入庫,還要防止生蟲。吃的時候要撿乾淨雜質再淘洗,最後再拉著去磨面。如果家裡只剩老人在家,根本無法完成。磨面也不能一次磨很多,因為小麥比較好存放,而麵粉不行,夏季容易生蟲變質。因此都興起了買麵粉吃。

  

農村新怪象:磨坊消失、麵粉暢銷,種糧卻買糧吃!老農:該改了!

  正是因為農民都不存糧了,農村超市裡的麵粉就暢銷起來,而農村的小磨坊就逐漸消失了。但是,農村老人始終覺得,這種現象並不可取。村裡老人就說“手中有糧,心裡不慌”,可家家戶戶不存糧,始終感覺不踏實。

  你們村裡,現在自己存糧食的還多嗎?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