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之說明文閱讀全解析

中考語文之說明文閱讀全解析


一、概念:客觀的說明事物、闡明事理的一種文體,目的是給讀者以科學的知識、科學的認識事物的方法。

二、結構:總分式(總—分、總—分—總) 遞進式

三、說明文三要素:說明對象、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

說明對象 :事物說明文 事理說明文

說明順序:時間順序(古今、四季、早晚) 空間順序(遠近、上下、前後、內外)

邏輯順序 (原因-結果、主-次 整體-部分、現象-本質 概括-具體、特殊-一般)

說明方法:1舉例子、2分類別、3列數字、4作比較、5畫圖表、

6下定義、7作詮釋、8打比方、9摹狀貌、10引用

說明文語言:準確、簡明、周密

四、1.下定義 為了使讀者對被說明的事物、事理有個明確的概念,作者用準確、簡單、科學的語言給被說明的事物下定義,揭示出事物的本質特徵。

通常用什麼是什麼的判斷句式。

例如:食物就是一種能夠構成軀體和供應能量的物質,其中的“構成軀體和供應能量”是食物這一概念的“種差”即食物不同於其他概念的本質特徵,“物質”是食物的屬。這樣,我們對食物這一概念就有了更加準確的認識。

2.作詮釋 作詮釋是對事物、事理的某些特點所作的解釋說明,揭示概念的部分含義的說明方法。

這種方法與下定義的方法相似,它的不同之處在於語言不像下定義那樣嚴謹、講究科學,可以隨意些,形式也不拘一格。能夠通俗地解釋、解說事物,使用起來較為方便,與下定義相比,用得更多一些。

例如:“一種可以稱為‘游擊戰’。狂風一起,沙粒隨風飛揚,風愈大,沙的打擊力愈強……”

3.舉例子 通過具體的事例來說明事物特徵的方法。

4.作比較 分為兩類(1)為了說明事物的特徵,可以把同類的兩個事物作比較,在比較中突出事物的特徵。(2)通過不同事物之間的比較,來突出事物的特徵。

5.分類別 根據事物的形狀、性質、成因、功用等的異同,把事物按一定的標準分成若干類,然後逐類加以說明。運用這種方法,一是為了使說明文寫得有條理,二是為了使說明的對象更加全面,給人以完整的印象。

6.打比方 用比喻的方法說明事物、事理,會增強文章的形象性。用已知熟知的事物來形容未知的、抽象的事物,使文章更加具體、形象,便於讀者接受。

7.列數字 為了說明得更加準確、具體而使用的一種說明方法。

例如:這場沙塵暴從土地破壞嚴重的西部亂起來,很快就發展成一條長2400千米、寬1500千米、高3千米的一個巨大黃色塵土帶,連續3天,橫掃了美國三分之二土地。

8.摹狀貌 為了使被說明對象更形象可感、具體,進行狀貌摹寫 。從表達方式上來看,應歸於描寫。

如:《看雲識天氣》:“積雲如果迅速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雲山,群峰爭奇,聳入天頂,就變成了積雨雲。積雨雲越長越高,雲底慢慢變黑,雲峰漸漸模糊,不一會,整座雲山崩塌了,烏雲瀰漫著天空,頃刻間,雷聲隆隆,電光閃閃,就會嘩啦嘩啦地下起暴雨來,有時竟會帶來冰雹或者龍捲風。”

9.引用:為了使說明的內容更充實具體,可以引用一些文獻資料、詩詞、俗語、名人名言,可使說明更具說服力。

引資料的範圍很廣,可以是經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傳說,諺語俗語,詩詞句等。充當說明的內容或依據來說明、介紹事物。

例如:“生命在於運動”,這是生物界的一個普遍規律。人的機體,用則靈,不用則衰;腦子用得勤的人,肯定聰明。

五、筆記:對應的術語


記敘文 修辭方法 說明文 說明方法 議論文 論證方法

舉例子 舉例論證

比喻 打比方 比喻論證

對比 作比較 對比論證

引用 引用 道理論證

描寫 排比 摹狀貌

六、典型問題解題技巧 **說明方法+“作用”:答案往往在前面

1舉例子、2分類別、5畫圖表、6下定義、7作詮釋:具體準確的說明……

3列數字:具體準確的說明……,增強文章說服力。

4作比較:把……和…… 對比,具體準確的說明……

8打比方、9摹狀貌、10、引用:生動形象的說明……

典型問題:分析加點詞的作用 或: 加點詞能否刪去?為什麼?

技巧:1、結合原文內容分析 2、套話 例如(加點詞) “基本上”“大約”“左右”“在當時”

“比較”“大多數”“幾乎”“許多”“可能”等詞 格式: “XX”表示……體現了語言的準確性。

練習題:1天上的雲,真是姿態萬千,變化無常。(中心句)它們有的像羽毛,輕輕地飄在空中;有的像魚鱗,一片片整整齊齊地排列著;有的像羊群,來來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嚴嚴實實地蓋住了天空;還有的像峰巒,像河流,像雄獅,像奔馬……(比喻、排比,把雲的萬千姿態描繪得非常生動形象,能夠激發讀者的想像。)它們有時把天空點綴得很美麗,有時又把天空籠罩得很陰森。剛才還是白雲朵朵,陽光燦爛;一霎間卻又是烏雲密佈,大雨傾盆。(對比)雲就像是天氣的“招牌”:天上掛什麼雲,就將出現什麼樣的天氣。(比喻)

請判斷說明方法

1天上的雲,真是姿態萬千,變化無常。(中心句)它們有的像羽毛,輕輕地飄在空中;有的像魚鱗,一片片整整齊齊地排列著;有的像羊群,來來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嚴嚴實實地蓋住了天空;還有的像峰巒,像河流,像雄獅,像奔馬……(打比方、摹狀貌,把雲的萬千姿態描繪得非常生動形象,能夠激發讀者的想像。)它們有時把天空點綴得很美麗,有時又把天空籠罩得很陰森。剛才還是白雲朵朵,陽光燦爛;一霎間卻又是烏雲密佈,大雨傾盆。(作比較)雲就像是天氣的“招牌”:天上掛什麼雲,就將出現什麼樣的天氣。(打比方)

討論+發言

NO2經驗告訴我們:天空的薄雲,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徵;那些低而厚密的雲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

NO4出現了高層雲,往往在幾個鐘頭內便要下雨或者下雪。

為什麼不能刪去“往往” “常常”?

“往往” “常常”表示可能,不是絕對的,符合實際,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七、新課標、新教材對說明文閱讀和考查的要求:

1.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2.閱讀科技作品,注意領會作品中所體現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方法。

3.重點評價學生對讀物的綜合理解能力,具體考查學生在詞句理解、文意把握、要點概括、內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現。

4.考查能否把握閱讀材料的大意,考查能否從閱讀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對文章解讀能力的考查

1.理解重要詞語在具體語境中的含義和作用。閱讀材料中出現的科學術語、科學概念,能對其含義做出理解;重要代詞所指代的內容,能夠具體解釋;修飾限制性的詞語,能對其作用闡釋清楚。

2.理解重要句子在文章中的意義和作用。能找出段落或全文的中心句,對其在段落或全文的地位、作用做出闡述;對複雜句子、特殊句子、重要句子的意義能結合語境具體理解;能夠發現文中的語病,找出並加以修改。

3.正確把握文意,概括要點。能夠把握文章的大意,從中提取重要信息;根據文章提供的內容,對文中出現的新概念下定義;對段落的內容進行歸納;對全文要點進行概括;對事物的特點進行闡述;對事物的發展過程進行總結;根據文意,給文章增加標題。

理解並掌握說明文的技法

1.說明順序。

2.說明層次。熟練劃分不同類型段落的說明層次;在理清層次的基礎上,將抽出的句子能夠還原到文章中去,並說明理由。

3.說明結構。準確理解全文的結構特點;理清段與段之間的關係;掌握過渡句段、照應句段、總括句段的作用;對局部內容在全文中的地位及作用做出闡述,並說明是否刪掉的理由。

4.說明方法。

5.說明語言。對文章的語言特點進行歸納概括;理解加點詞語的作用;闡述具體句段的語言特點。

注重培養考生的科學素養

根據新課標中“注意領會作品中所體現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方法”的要求,說明文閱讀考查的題目勢必要引導學生關注人類、關注自然、關注生態環境、關注科技進程、關注未來發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科學思想、科學品質、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

這些題目更多地以開放性試題的形式出現。如:

1.對說明內容進行創新性的表述;

2.對某種現象發表自己獨特的看法和見解;

3.結合實際對某個問題談出自己的認識;

4.根據文章內容進行合理推斷;

5.根據文章內容延伸到文外相似的內容;

6.自然界對人類的啟示;

7.對人類關注的問題提出解決的方法;

8.有創見地補寫文章結尾;

9.針對生態環境情況,擬寫警示性的標語、建議或公益廣告等;

10.針對文章的某個方面或某段內容,自己設計題目並做出回答。

八、備考策略:

第一,立足能力技法試題,做到穩拿基本分數。對於說明文基本解讀能力和說明技法的考查,複習時要注意歸納規律,增強理解分析能力,真正掌握說明文閱讀的基本能力。

第二,關注科學素養試題,爭取拿到發展分數。對於這些開放性試題,複習時關鍵要拓展思維空間,克服思維定勢,注重思維創新,發表獨到見解,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

九、實踐與運用(一)

早在1860年至1890年,美國由於不合理的過度開發西部處女地9000萬公頃,大片焚燒草原,盲目墾茺導致發生了1934年5月震驚世界的沙塵暴。當時大氣含塵量每立方公里高達40噸左右,3億多噸土壤被捲入大西洋。這一年美國毀掉耕地4500畝,16萬農民傾家蕩產,逃離了西部大平原。

1.舉例子:用美國1934年發生的沙塵暴通俗易懂的說明了沙塵暴的嚴重危害。

2.列數字:運用數字具體說明美國1934年發生的沙塵暴給人們帶來的危害之大,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3. 不能刪掉,“左右”表示估計,刪掉後就成了“每立方公里高達40噸”與事實不符,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實踐與運用(二)

“生命在於運動”,這是生物界的一個普遍規律。人的機體,用則靈,不用則衰;腦子用得勤的人,肯定聰明。因為這些勤於用腦的人,腦血管經管處於舒展的狀態,腦神經細胞會得到很好的保養,從而使大腦更加發達,避免了大腦的早衰。相反,那些懶於用腦思考的人,由於大腦受到的信息刺激比較少,甚至沒有,大腦很可能就會早衰。這跟一架機器一樣,擱在那裡不用就要生鏽,經常運轉就很潤滑。

1.人類不注意與自然和諧相處,導致生態環境失衡,受到大自然無情的懲罰。請你舉出一個這方面的例子,並提出相應的改善的措施。 舉例 :      措施:

2.你在生活中也經常用腦,讀了這篇文章,有些什麼體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