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論言論自由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一張一弛。物極必反。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否極泰來。太極八卦,陰陽平衡,順其自然。

要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之精神,勿有順我者昌逆我者亡之心態。不必多言。

自由之精神,獨立之思想。是一種信仰,更是一種精神。人人都希望自己是獨立的、自由的,不希望被壓制、被影響。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自以為是、特立獨行、獨立特行是個體最大的優點和缺點,所以自知者自明,無知者無畏。好的方面,推動了社會進步,壞的方面,有可能倒退。因而,必須受到某種制約和制衡。

在現實中,人不是孤立的,人是群居的,有家室子女,有親朋好友,有合作伙伴,決定了相互促進相互影響,因而就有了對和錯,恩仇怨恨與理解包容。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放之四海而皆準。

社會構成要素很複雜,人與人、物與物、人與物,要規範,就有了趨同性和代表性,一些首領、聖賢等通過口口相傳或文字記載總結把自己的思想流傳下來,供後人交流學習和借鑑。個體、群體、組織、民族、宗教、國家都是這個言傳身教的實踐者。因而形成了文化、文明,產生了規章制度和法律法規,規範個人、集體、國家的各種活動。

一個人看似很簡單,其實很複雜,若他和其他事物產生活動,更復雜。白天工作生活是一種狀態,晚上睡覺做夢又是一種狀態。一個人獨處時是一種狀態,和不同的個體相處時又是一種狀態。要做到表裡如一、慎獨,獨善其身,實在是難上加難。

所以要求別人、自己和社會要有自由之精神,獨立之思想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國家和社會也不會給予任何人絕對的自由和言論,因而謹言慎行,是個體自我慎獨的基礎。眾人拾柴火焰高很容易,眾人皆醉我獨醒很難。

中國老祖宗留下的教導很多,有些又相互矛盾,給個體造成很大的困惑。譬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嚴於律己寬以待人。譬如不能求全責備,追求十全十美而沒有遺憾的人生並不完美。不能苛責自己和別人,有些事可以做不能說,有些事能說但不能做,有些事別人能做自己不能做,有些事自己可以做別人就不能做。似是而非。為什麼,因為我們是人而不是神,我們不能預知未來,只能活在當下。未來具有不確定性,但自我慎獨後可以確定該幹嘛幹嘛,確定的是自己,只是這個確定性的自己一定要確定自己不能以傷害他人為處事原則做事,先做人後做事,吃虧是福,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至。

因此,中國先賢幾千年總結的耳熟能詳的話語、處事之道至今能被大眾所接受,就說明這個顛真不破的道理。

言論自由是相對的,不是寬泛的。言論自由又有時空侷限性,過去不能說現在能說,說明了社會持續進步,到一定階段,現在的不自由可能就會變成了自由。

慎言慎行和禁言禁行是矛盾的兩面,這就是我理解的自由之精神,獨立之思想。

期望世界變得更美好,加油現今之中國!時不我待,今日之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