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ONE月销量超宝马5系新能源,李想说10亿美金做到盈利

李想透露,理想汽车目前有一支团队在开发自己的操作系统,名字叫Li OS,在下一代产品上体现。


理想ONE月销量超宝马5系新能源,李想说10亿美金做到盈利


对新造车企业来说,有钱比什么都重要,如果产品卖得好,那就是喜上加喜。

4月7日,理想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想在社交平台中表示,“理想汽车的现金储备足够最糟糕的状况下持续36个月了,这个大家不用担心。我们企业省吃俭用惯了,外部环境艰难的时候更能凸显我们的管理能力。”

根据最新的机动车上险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理想ONE共销售了 1475 辆,成为插混车型销量第一,首次超越宝马5系PHEV。

李想表示,理想ONE 的销量“如果没有疫情,现在应该就过万了。” 他放话称,“年底变街车”。

发布销量喜讯后,4月8日,李想与雪球创始人、董事长方三文“方丈”直播畅聊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变量与格局,他又放狠话称,“很多人说需要花三五百亿进入汽车行业,给我十亿美金我们就能做到盈利,真的,说到做到。”

“我们上一轮融的五亿美金,到今天为止,我们动还没有动,就是这么一个事实。”李想说某种程度上他们像个穷孩子,“我们总部办公楼每平米在北京是一块多钱,基本上在北京这种城市,找不到再便宜的地方了。其实不是我们缺这些钱,而是我们觉得作为一个创业企业,必须得这样来管理。 ”

新造车企业的技术路线是市场和投资者最关注的点,理想选择的增程式混合动力方案直到上市前都是行业讨论的焦点,有业内人士表示该方案是个过渡方案。

针对该问题,李想依然坚定地认为增程式混合动力是长期解决方案,“长远往历史上发展,我们会是增程和纯电都会介入,而且我们介入纯电之后,商业模式一定不是今天的电动车的商业模式,这是比较往后的事情了。哪怕到2030年,市面上的车,串联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基本上是5:5的市场份额,甚至串联式混合动力更多。接下来大家看,会有多少国内外的汽车厂商开始进入串联式混合动力的趋势里,大家往后看,我们拿历史,各种各样的实际来证明。”

关于新产品,李想透露,目前有一支团队在开发自己的操作系统,名字叫Li OS,在下一代产品上体现。

作为马斯克的超级粉丝,李想依然看好特斯拉的前景,他预测特斯拉未来市值能够达到3000亿美金,Model Y有机会单车销售突破一百万辆。

以下是对话节选:

1、关于自动驾驶:2030年进入自动驾驶时代 或只剩下5-10家车企

方三文:我看现在可能做自动驾驶的市场上,其实已经有很多潜在的供应商,一种是特斯拉这样的软硬件一体化的,从软件开发商到硬件的制造商,一体化的玩家,可能也包括Google的Waymo;第二种是纯软件公司在做这个事情,做了以后把它卖掉;第三种,有的传统的汽车厂商,也在自己做这个技术,我想问一下李想,你认为这几方最后会变成什么格局?

李想:我觉得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还有FSD那样的产品,本质在技术上是完全不同的,一个是汽车基础的感知和控制的方案,还有是真的涉及到了技术领域了,L2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部分厂商都能做好,但是再往上,做到更高级别的,真的到深度神经网络,需要自己的学习,自己的算力,甚至包含自己的操作系统,到了这个级别,大量的厂商就会被刷掉。最开始的时候大家做PC机的时候,只需要买到主板,买到电脑自己就能篡起来,当你真正自己做手机的时候,所有的系统、云服务、安全、帐号,包括后面的OTA都要你自己做了,这个时候就刷掉了很多的厂商,而自动驾驶的难度比这个高得多得多。

最后,当车于2030年以后,要加入自动驾驶时代的时候,可能剩下的玩家也很少了,大概就是5到10家,前面5家占了80-90%的市场份额,跟今天的手机变得非常相似。

2、关于行业竞争:现在竞争都是假象,未来要战略集中

主持人:沿着这个问题,刚才还提到了,如果将来自动驾驶汽车能够实现,汽车这个行业有哪些可能性?大家怎么看汽车行业远期的趋势和未来?汽车这个行业是不是一个好的行业?汽车类的公司市场份额和利润率能到多少?制约的因素是什么?

李想:我觉得汽车行业,目前大部分汽车厂最大的问题,是本身战略方面不合格,最基本的战略集中都没有做到。如果苹果像诺基亚那样,一年推出几百款手机,苹果今天也不是这个利润。因为靠这种规模产生的成本降低,很快就有瓶颈,你如何能够把你的少数产品做到极致,产生用户对于品牌和心理的认知产生的溢价,其实才能产生利润。

举一个例子,我们看宝马这样的企业,本质上宝马这个企业要想把利润翻一倍,其实并不难,但是要从战略上入手。比如说宝马的3系、5系、7系、X3、X5、X7这六款车,基本上占了他80%的收入,90%以上的利润,甚至更高的利润。其实在过去,汽车厂商上百年的发展,建立了非常高的壁垒,造成了厂商之间竞争,很多时候是无脑竞争,奔驰出CLS,宝马就要出一个6系;宝马有一天非要出一个4门的,奥迪跟着出一个A5四门的产品。你会发现他们出了很多全新的车型,无数的车型,但是大多数车型在中国路上根本见不着,但是每研发一个车型都是几亿美金,每一个车型还要花很多的市场费用。像奔驰、宝马、奥迪、大众这样的企业,很多时候他们的车型砍掉2/3,利润可以翻一倍,销量不会有任何的下降。过去这么多年,大家老说汽车厂商之间有竞争,其实汽车厂商之间有什么竞争?丰田、大众、通用竞争了这么多年,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奔驰、宝马竞争这么多年,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谁也没把谁干掉,这种竞争都是假象。相反,天天盯着这些竞争,公司的战略完全失衡了。

苹果干掉传统手机,不是大家看到的,靠这些技术、这些软件就实现了,是苹果在战略方面跟他们完全不再一个量级上,完全碾压的战略。到今天为止,你能买到的苹果手机也就那么两三款,你去诺基亚网站上查手机的时候,款型多到根本查不过来。这是一个最基本的战略能力的问题,这是汽车行业的第一个问题。

汽车行业的第二个问题,汽车行业的门槛高是一个假门槛,其实汽车研发不需要花那么多的钱,只不过因为过去没有竞争。刨去中国,在全球范围之内,过去的30多年里,真正活下来的汽车厂商只有特斯拉这一家。传统汽车厂商做电动化的,都被特斯拉干掉了,传统汽车厂商也出电动化了,跟特斯拉的差距越来越大,传统汽车厂商有的说三年前就提供了OTA,到今天为止,能够提供OTA的厂商有几家,真正把OTA做下去的有几家。传统汽车厂商一旦做了什么东西,就说要把特斯拉,这些新势力造车企业干掉,你得拿出行动,几年前就在说,四五年过去了,没有看到任何的行动,也没看到任何的证据。请问中国的厂商,国外的厂商,不要说比特斯拉了,比国内销量第二名新势力的蔚来,请问哪一个传统汽车厂商,他们也花几亿欧元,十几亿欧元做出一辆车来,哪一个干掉蔚来的ES6了?没有啊。我们也是一样的,你说过去你们发动机做得好,有混动,请问2月份、3月份,理想ONE在很多城市,几乎大部分城市,插电式混动里我们是销量第一,这就是事实,拿结果说话是最有效的。

本身过去的壁垒建得太高了,有很多的浪费,是战略不清晰,为了拉高这个门槛儿拉高门槛,怎么可能一辆车需要几千人的软件研发团队,做出来那么一个东西,还有大量的外包公司,这个管理一定是有问题的。只不过过去没有外来者竞争的时候,没有什么问题,当有外来者竞争的时候你会发现,原来那些所谓的壁垒,是拿钱堆出来的,不是拿实力堆出来的。所以这个行业可突破的地方还是很多的。

3、关于特斯拉:汽车界最接近苹果的,市值能达到3000亿美金

主持人:那你刚才也提到了传统的汽车行业,其实没有像苹果在手机行业这样明确的战略优势,和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我问一个问题,特斯拉有没有可能成为汽车界的苹果,或者说他是不是汽车界的苹果?

李想:我觉得特斯拉是最接近苹果的。我之前预测特斯拉能够在2020年达到1000亿美金市值,再往后发展,一定能看到3000亿美金,我今天继续坚持这样的观点。

可能Elon的脾气躁一点,女朋友多一点,但是并不妨碍特斯拉在每一个关键时间点是最清楚看清本质的企业,他的创业能力跟美国其他几家电动车企业比完全不再一个量级上,完全是碾压的,Elon的能力跟他们比,完全是碾压的。

碾压到什么程度呢?我们回头看一看,一个车发展的终局的局面,会是一个超级终端,也会是一个超级空间,其实我们可以看特斯拉三代产品,把每一个步骤走得非常清楚,他通过第一代产品,让他自己掌握了自己开发一个终端的能力,他在第二代产品上,做到了所有的硬件自己做系统集成,虽然芯片还不是自己生产的,同时他在第二代产品上,产生了自己的实时操作系统,特斯拉自己的操作系统是自己的,车的实时操作系统,才有助于他快速的切到自己的LSD上,当他的第三代产品推出的时候,有了自己的芯片。

我们看到数字化如果最后是一个超级终端,超级空间,往之前看,包括苹果都是一样的,有自己的终端能力,有自己的操作系统能力,有自己的芯片能力,这三个能力是任何传统汽车厂商能比的吗?完全不再一个量级上,差距大了,这个门槛非常非常之高。所以我说,特斯拉隔音差一点,做功糙一点,这都是小事解决这个东西,比做操作系统,比做芯片容易得不是一点半点,只是他今天没有重视而已。

方三文:我问一个问题,如果你说特斯拉要成为汽车行业的苹果,你觉得特斯拉的单车销量必须达到什么量级?

李想:Model Y是有机会单车销售突破一百万辆的,他不会那么快速的成为苹果,苹果发展到今天,第一代iPhone,2007年到今天,也过去十几年了,苹果之前也有iPod等一些产品是他发展的基础,还是拉长时间来看,一个好的企业,还有一个好的投资者一定要跟时间做朋友,绝对不要干跟时间做敌人的事情。

4、关于差异化竞争:理想汽车解决了电动车两个致命的缺陷


主持人:你刚刚看到了特斯拉对国内的企业有倒逼和带动的作用,也看到了国内的造车新势力选择特斯拉Model的延展,其实理想汽车选了不一样的定位和道路,你能聊一聊你的想法吗,是不是只有差异化的竞争才会有机会?

李想:对于智能往下发展我们是有信心的,这里面最核心的问题还是我们要解决,造成今天大家不盈利的问题还是在于电池本身。

对于消费者而言,电动车在消费者端有两个致命的缺陷,第一个缺陷是成本高,今天说增程这样,增程那样,但是我们的价格只是Model X的1/3,或者是其他中大型电动车几乎一半的价格,这是重要的一个特点。作为一个中大型车,大尺寸车,电池很重,要上全铝的车身体系,必然造成成本持续上升,把一个车放到30万和放到50万,和八九十万,他所面向的市场规模都是几倍的差距。消费者就两个问题,第一,凭什么电动车比燃油车贵那么多,没有道理,哪怕对于特斯拉Model 3也是一样的,去掉送牌照,尺寸和车内空间就是一辆速腾,速腾只卖十几万,Model 3需要卖30万,作为一辆车,大部分消费者认为这是不合理的,是因为它有了号牌,有了智能,才迈步回来很多东西。第一个问题是贵。

第二个问题,使用不方便,今天看到的续航400公里、500公里,都是NEDC,正常开打八折,冬天打六折,车之所以出现过去一百多年里面,最大的好处,给我们带来了出行的自由,不是出行成本的问题。今天在北京、上海养三五十万的私家车比打车贵好几倍,每公里的成本超过十块钱,远远比打车贵,但是他给我们带来了出行的自由,你需要它的时候就有它,否则的话,你早上打车,滴滴前面排二三十个人,你挣再多钱有什么意义?连出行都不自由。车必须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是成本的问题,第二是车本来所拥有的自由度的问题。大家想办法解决充电的问题,电池成本的问题,在用户端这是必须要解决的两个问题。第一,你的车不能燃油车更贵,这样才能真正的扩大市场。第二,我知道电动车很好,但是你要让我的车使用的便利程度并不比燃油车更差。

我们作为一个后来者,不太可能用前面相同的方式,我们用了增程的方式,我们的用户就是能在市区纯电行驶,出去玩想去哪儿都可以,不会因为今天你在北京开了一段时间,后面你要去天津玩一下,还要再找地方去充电,说走就走了,电驱动给城市带来的环保,还有驾驶体验,成本低,长途的优势,我们都具备了,没有什么问题。在市区里,180公里和150公里的车,只要有充电桩,都是一样的,而且我们车的价格也很低,价格很合理。增程是挺好的,增程的寿命可能比今天看到的各种电池的寿命更长,真正到电动车普及的时候,是我们脑子里没有想象的电池产生了。

另外回到企业的问题,跟那个问题是一样的,第一,电池的成本很高,一个电动车的成本远远比燃油车高很多,一个企业没有利润,这是无解的,必然等着电池价格的下降,但是再怎么下降,还是比燃油车贵得多。另外一个问题,今天电动车的商业模式是非常糟糕的,电动车今天复制了所有燃油车的商业模式,但是电动车几乎没有什么售后保养,售后保养的成本和产值只有燃油车的1/5,甚至1/10。燃油车你开去4S店,我们都选择了直营的方式,因为我们根本养不起4S店,宝马给4S店只给一个点、两个点的销售利润,靠售后保养做起来,随便在北京开一个宝马的店,一个月起来以后,按照保有量规模,售后保养就是1000万到1500万。我们招募一个经销商,再给他三个点的利润,哪怕给到五个点的利润,你一个月能给他的保养收入15万都没有,根本养不活4S店,没有机会养活4S店,这种商业模式就是巨大的问题。所以我们就得解决这些问题,如果我们解决不了这些问题,我们也会没钱赚,我们也会亏损,我们也要死扛,但是资本市场不会给我们像特斯拉那样的机会去发展,我们作为后来者得发展出来自己的路线。

主持人:增程是不是阶段性的方案,还是长期来看,你有没有很长期的解决方案?

李想:很长期的解决方案,长远往历史上发展,我们会是增程和纯电都会介入,而且我们介入纯电之后,商业模式一定不是今天的电动车的商业模式,这是比较往后的事情了。哪怕到2030年,市面上的车,串联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基本上是5:5的市场份额,甚至串联式混合动力更多。接下来大家看,会有多少国内外的汽车厂商开始进入串联式混合动力的趋势里,大家往后看,我们拿历史,各种各样的实际来证明。并不是因为宝马推混合动力没用,这个技术就不需要了,只是因为当时各种各样技术的指标,电池的成本,电池的密度并不适合做这个事情。增程式也是一样的,我们就看实际的市场表现。你也可以去下载一个理想汽车的APP看一看我们实实在在的用户是什么反馈,很多用户家里有Model 3,也有理想ONE,看看他们是不是神经病非要买一辆烧油的电动车,因为能买30万车的人也不傻,都是这个社会的精英。

5、关于盈利:给我十亿美金我们就能做到盈利

方三文:我问一个最敏感的问题,如果是现在的技术路线,现在的车型,现在的售价,你预测达到净利率为正,年销售量的规模得多少?

李想:我们很快就能达到。

方三文:具体的数字不能说吗?

李想:我们很快就能达到了。我们比较倒霉的是成立时间比主流的新造车势力晚了一年,我们是2015年成立的,大部分人是2014年成立的,2014年的时候非常容易,那个时候不用考虑什么盈利,因为特斯拉也不盈利,而且特斯拉的市值在不停的涨。乐视汽车那一轮,六亿还是七亿美金,连估值都不给的,我只拿你的债,估值都不给你,那个时候大家变成了军备竞赛,比的是谁能去国外建研发的,谁能更烧钱,谁能租更好的地方。当时这么做是对的,因为当时的竞争是这样,大家所有人竞争一件事情,证明谁是中国的特斯拉,起初商业模式,商业逻辑设计的时候,就是高成本,高打高举的方式。但是我们其实没有这样的机会,我们融资其实并没有那么容易。

我们比较好的一点,是大概只需要花10亿美金,就可以让这个公司做到盈利。未来有一天我们IPO的话,数据大家都可以看得到的。我们本身从最开始整个行业的认知,战略的设定,整个业务架构,系统和运营的设计,还有整个人力组织的架构,还有整个财务,从预算,到我们的现金流,到我们的整个损益表,我们一环扣一环,都是保证这个车卖出来以后,我们能够获得很健康的、正向的现金流。由于我们出生的年代不一样,面临的融资环境不一样,表示着我们逻辑都是不同的,穷孩子有穷孩子的做法,富孩子有富孩子的做法,我们出来以后就是穷孩子,因为我们这个公司成立是2015年7月1号,遇到了中国的股灾,所以我们的融资一直没有太顺利过。

主持人:我插一个问题,和你很相关,去年融了5亿多美金以后,理想的现金流还能撑36个月,你们也是自建工厂,自建网点和服务网络,现金流控制得不错,花的钱也比较少,能不能分享一下是怎么做到的?

李想:还是我说的那个问题,理想汽车是我第三次创业,其实我三次创业的难度都完全不一样,我第一次创业的时候,太容易了,那时候互联网时代,1999年,2000年,基本上是圈地运动,我觉得到第三次创业的时候,整个创业难度不一样了,靠一个梦想,或者是靠你有产品的特长,或者是技术的特长,要想在今天创业成功,几乎没有可能。本质上要求我们每一个CEO必须是一个专业的CEO,我们在整个的行业认知得是能力最强的,得是最深的,得是不停根据这个市场去深入变化的,我们在整个战略能力,包含我们用户的定位,整个节奏的把控,我们目标的设定,我们的策略,都是做得最好的。包含到了具体的业务上,我们的业务架构设计,我们业务系统的对应,还有运营能力,以及再往下,刚才我讲的,我们整个组织能力,我们如何能够做到责任服从于整个业务架构,功能服务于责任架构,绩效体系能够支撑。包含再往下很多的公司做财务处了问题,我们能不能精确的做出来自己的预算,这个预算对应出来整个现金流量是如何控制的,我们的损益表如何反映我们最真实的经营,而不是做任何短期的掩盖,这是一个完整的经营系统。当你把所有的人放在一个系统里来运营的话,就不会做什么出格的事情,也不会乱花钱,当他花任何一笔钱,都会经过计算。因为花钱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另外一方面,我们某种程度上像个穷孩子,方丈也来过我们总部,我们总部办公楼每平米在北京是一块多钱,基本上在北京这种城市,找不到再便宜的地方了。

其实不是我们缺这些钱,而是我们觉得作为一个创业企业,必须得这样来管理。因为很多时候并不是说我们花了这个钱就完事了,是因为当你花了一部分不该花的钱,就会出现第二部分,第三部分不该花的钱。你非要花十块钱租一个办公室,你就会为了让你的钱花得值,就要上每平米五六千块钱的装修,而不是一两千就够了。你要上五六千块钱的装修,就会发现办公家具也要用得好一点,才能匹配上这个装修,钱就会越花越多,花钱都是容易的事情,这么花钱不需要什么技术。

但是很多时候,事实是这样吗?事实不是这样的,事实是说,什么是一个好的办公环境,不是要在这里烧很多的钱,而是我们有没有给我们的员工提供非常好的座椅,我们的厕所是不是足够的干净,空气质量是不是足够好。你仔细想这些问题的时候,不需要花很多的钱,和我们做业务,做研发是一样的,拍脑袋容易做事情,但是我们怎么做重要的事情。

所以很多人说需要花三五百亿进入汽车行业,给我十亿美金我们就能做到盈利,真的,我们说到做到。所以我们上一轮融的五亿美金,到今天为止,我们动还没有动,就是这么一个事实。汽车之家,一直维持在接近30%的净利,不是白给的,是我们做出了比一般企业多五倍,十倍的工作,才实现了这样的净利,因为我们的运营质量非常高。

主持人:你们有百分之多少投入是放在研发上的,百分之多少投入放在营销上?

李想:我们有一半的钱放在了研发上,大概有30%多的钱放在了工厂,到现在为止,估计花的这些钱里,只有不到20%的钱在人员和营销上。

6、关于下一代车型:搭载自研操作系统,命名为 Li OS

主持人:接下来有一个问题,苹果是系统比较封闭,但是产品非常单一的比较简单的战略,理想汽车这一块儿,李想怎么看汽车的系统,是不是比较近似于苹果的战略参与竞争?

李想:我们肯定会做汽车的操作系统,因为操作系统是不一样的,在PC时代的操作系统是,到了手机时代是iOS和安卓,到了车时代的操作系统是基于自动驾驶的操作系统,我们自己内部讲的Li OS,我们自己有一支团队在开发我们自己的操作系统。

大家看到我们下一代车的时候,无论是我们整个车的整车控制,自动驾驶所跑的系统,这个会在我们下一代车公布,这上面核心的系统就是我们自己做的操作系统,名字叫Li OS。

目前除了我们以外,华为也在做车方面的实时操作系统。这也没什么特殊的远见,我们学的特斯拉。特斯拉第一代产品完成了终端,第二代产品实现了自己的硬件集成和实时操作系统,第三代产品做到了自己的芯片,我们正在研发第二代产品的路线上,实时操作系统必须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没什么可商量的。这里去掉娱乐,信息娱乐系统我们使用安卓,因为安卓有非常好的开发者的生态。

主持人:最后一个问题,想问理想的下一代车型会是什么样的?

李想:大家也都知道,我们最喜欢的创业者CEO是乔布斯,所以我们基本上会跟苹果的做法一样,我们的产品会很认真,很用心地研发,但是产品发布之前,我们不会对外透露任何的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