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孩子是不是傻了?又尿褲子了!

本號所有文章均是本人原創獨家首發。禁止抄襲和改編,侵權必究,全網追擊。

有些寶寶一歲半了,兩歲了,甚至三歲了還會尿褲子,馬上該去幼兒園了,爸爸媽媽都著急了。那麼今天呢就給大家分享寶寶自主如廁的注意事項哦。

第一,不能用暴力。

最近幾日,小天天都是拉在褲子裡了,(他快三歲了)。姥姥發現後一頓兇,一頓揍:“怎麼不說!怎麼不提前說!讓你不說!”

於是我告訴姥姥,其實這樣的態度對於寶寶來說,是一種壓力。有了排便壓力之後他會像小狗狗一樣躲起來拉了也不說,你會越來越頭疼的。不如放輕鬆,任其自然一點!

這孩子是不是傻了?又尿褲子了!

以前他有尿意也是不說,都尿褲子。後來不也會說了嗎?不揍也可以的,對吧?要知道訓狗師們也都是強調狗狗如廁不能使用暴力的哦。

第二,不用過於心急。

我們讓寶寶學會自己提前告知或者自己去廁所,除了讓自己省事一點之外,就是為了去幼兒園做準備,現在還沒有到去幼兒園的時間,還有時間,來得及,著急什麼呢?我之所以這麼說,是針對那些心急的家長。

其實孩子能夠自主如廁,需要他的語言能力和身體發育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勝任的。首先要他的肢體動作靈活,能自如蹲和起,你要觀察他能夠獨立的雙腳跳離地面,能連續的往前跳,這說明時機才成熟。

其實孩子對身體每個部分的感知,並不是生來就全部清晰的。隨著月齡的增長他才能逐步意識到自己的身體的每一個部位。我記得小天天兩個月的時候躺在床上,自己舉著胳膊盯著看,他一定在想:“這是什麼?”他都不知道那是他身體的一部分。

孩子隨著成長慢慢知道四肢,手腳,肚子,頭這些身體部位,逐漸的認知自己的身體。而排便部位到四五歲才能被真正感知。所以在此之前孩子自己上廁所的控制能力是很有限的。

第三,倒退期放鬆心態。

大部分寶媽都知道“睡眠倒退”的概念,其實如廁也有倒退期。就是他本來做的很好了,後來突然退步了。這讓一些家長焦慮納悶。從生理學的角度講,孩子小時候有一個“口欲期”和“肛欲期。”只有順利渡過這些階段,他才能成功的升級。口欲期的表現就是吃手,這時候家長不干涉,他吃夠了後來就不吃了,就像小學讀的很棒,順利升級為中學。而那些被家長嚴防死守,沒吃夠手的孩子,他的口欲期可以延長到兩三歲甚至更大。這就像小學留級了,升中學的時間就推遲了,多耽誤事?而且給孩子心理也造成陰影。而肛欲期的表現就是寶寶通過憋大便來感知。那是生理學上他要經歷的一個階段。不被幹涉,不被妖魔化,不被大驚小怪,他就能順利渡過,然後成功進階、正常發育。試想口欲和肛欲期不順利,長大後會怎麼樣,細思極恐!

寶寶說了要大便,但是把他抱上馬桶,他又故意憋半天?彆著急,記住順其自然。不要給他壓力。

這孩子是不是傻了?又尿褲子了!


其實對於育兒,我貫穿的一個理念就是以疏代堵。你想治理水患,好的辦法是疏通,讓水流淌。而不是去堵。因為越堵越氾濫。吃手的時候你把他手抹上辣椒或者把他手綁上,不如任其自由去吃,吃夠了很快他就不吃了。孩子撒嬌求抱,你越躲他越鬧,不如干脆好好抱抱他,欲先取之必先予之,你沒有時間給他,不如先給夠他。孩子很多的哭鬧,都是求關注,都是缺愛撫,不如順著他,給他足夠的愛撫,他就不鬧了,然後很開心的去玩了,然後他也聽你的話。與其讓他的心始終在匱乏中不安,與其在焦躁中與他抗衡,不如好好的去滿足。孩子往往就是想確認一點:你愛他,你給他安全感和無條件的愛。如果確認不了這一點,他始終不會乖的,甚至變的更叛逆調皮,招致更多的嫌棄指責,他更加感覺不到愛,形成惡性循環。

第四,弱化提醒,強化鼓勵。

最近小天天在老家放羊,家裡的老人們一個是餵飯狂人,一個是提醒尿尿的狂人。一天可以義正言辭的問一百遍:“你有尿嗎?”好像解便是一件讓人非常高度機警、非常不允許出錯的事情,讓孩子感覺到一種緊張的氣息。其實心情緊張的孩子是很難放鬆的玩耍、認識世界、建立自信的,甚至影響長個子,因為消化系統也受內分泌的影響,而心情影響內分泌和脾胃協調,消化不好怎麼長個子。

這孩子是不是傻了?又尿褲子了!

不如換一個方式,比如說:”寶寶,我要去廁所,你也需要嗎?“可以讓他陪你去,然後在廁所門口等你。後來可能就是他也說”我需要去廁所“哦!

而且不必頻繁提醒。偶爾提醒一下就足夠了。

當他提前告知你他有尿意的時候,一定記得誇獎他。跟他說”謝謝你告訴我。”

如果他沒有來得及說,就尿褲子裡了,也不要暴跳如雷,不要讓他感覺遭受了嫌棄。

耐心溫和堅定的告訴他:“下次早一點告訴我,好嗎?”他會很乖的答應你的。

其實無論對待什麼問題,耐心都比暴躁管用的多的多。

其實無論對待什麼問題,不要著急,靜待花開。

這孩子是不是傻了?又尿褲子了!

五,避免冬季訓練如廁。冬季一般穿衣比較厚,肢體控制不靈活。最初訓練的時候,讓孩子坐在馬桶上的時間不必太久,五分鐘之內即可。不要讓他感覺在“受刑”,更不要對這件事產生排斥心理。應該給他一個愉快的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