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中国画传承中一个有意思的规律,这个规律在其他领域也一样的

千百年来,中国画的发展一直是靠传承,所谓的创新,其实也是在传承的基础上,离开了传承,就不是中国画了,在传承中有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就是隔代传,什么叫隔代传,说白了,就是一个时代的画风总是会隔一个时代出现。

从元代说起吧,宋元是古代绘画的一个高峰期,但元代绘画和宋代的风格是迥异的,元代基本没有继承宋人那种非常严谨具象的画风,元四家中大多受到五代时期荆.关.董.巨的影响,宋人画风则和唐代比较接近。

发现中国画传承中一个有意思的规律,这个规律在其他领域也一样的

倪瓒作品

发现中国画传承中一个有意思的规律,这个规律在其他领域也一样的

黄公望作品

明代大体上以明四家为代表,大多没有继承元代那种野逸.萧散的画风,和宋代最接近,比如唐寅学刘松年,李唐,范宽多些,仇英.文征明也是这种严谨细密的路子,除了明四家,明代还有一位顶级大咖董其昌,他早年也是学的宋人较多。

发现中国画传承中一个有意思的规律,这个规律在其他领域也一样的

唐寅作品

发现中国画传承中一个有意思的规律,这个规律在其他领域也一样的

董其昌作品

清代比较多元,但主流是清六家和四高僧,其他还有金陵八家,新安画派,浙派,扬州画派,他们多数都是学的元人较多,清主流画派的四王更是以仿元四家为宗,明代的影响则不多,一时间家家言大痴,人人说云林,即便是特立独行的石涛和尚早年也仿过不少云林,清代人痴迷元人甚至会追溯到元人的老师,董.巨.荆.关...

发现中国画传承中一个有意思的规律,这个规律在其他领域也一样的

王翚作品

发现中国画传承中一个有意思的规律,这个规律在其他领域也一样的

渐江

发现中国画传承中一个有意思的规律,这个规律在其他领域也一样的

石涛作品

到了民国时期,清代的这种仿古画风已经让人觉得腐朽缺乏新意,除了海派对石涛,八大有推崇外,四王那一路的画风是遭到抵制的,这个时期,国家已经开放,有不少学子有机会走出国门,西洋画那种结构和色彩一下子抓住了所有人的眼球,文艺复兴时期(相当于中国明代)的绘画不少进入国内,一时间国画好像找到了新的出路

发现中国画传承中一个有意思的规律,这个规律在其他领域也一样的

徐悲鸿作品

解放后,中国画一直是以徐悲鸿那种用毛笔画的素描的样式为主流,以宣传画为主流,多数缺失了些中国画的民族性,只有少数艺术家坚持这种纯粹的名族性,比如齐白石和黄宾虹。李可染的画虽然好,但名族性还是欠缺了些,用古人的标准来说,格调不高,书写性不强。吴冠中的画更是徒具形式而已,外行看看,是好看,但没有深度,基本的笔墨关都没有过,跟徐悲鸿比又差多了,起码徐悲鸿书法秒杀他。

发现中国画传承中一个有意思的规律,这个规律在其他领域也一样的

黄宾虹作品

改革开放以后,国画在一片穷途末路的讨伐声中似乎迎来了又一次高潮,新水墨的出现让颓靡已久的国人看到一丝希望,八十年代,几乎是近代中国的文艺复兴,诗歌,音乐,电影都有大踏步的发展,国画也不例外,几乎是百家争鸣,什么当代水墨,新文人画派,各种实验艺术让人着实鸡血了一回,题材前所未有,胆量前所未有,然而,终归还是缺乏高度和深度,毕竟断过何止十年呢!

当然,这个时期的佼佼者还是有的,比如李味青,圆霖,朱新建,他们的笔墨还是能代表这个时代的,虽然在当时不被认同,这是正常的,多数大家在当时也都不被认同,但他们却能代表他们生活的那个时代,也无愧于那个时代。

发现中国画传承中一个有意思的规律,这个规律在其他领域也一样的

李味青作品

发现中国画传承中一个有意思的规律,这个规律在其他领域也一样的

圆霖作品

纵观以上谈到的中国画传承的这种规律,这个规律就是多数事物总是隔代,甚至是隔时空发展,这正应了易经的阴阳论,和事物往往是螺旋式往复发展的规律,这个规律放在财经领域,比如股市也是一样的,或者地产市场也一样,这个规律总结起来就八个大字:否极泰来,物极必反。

这样,我们也就不难预测事物未来的发展。就中国画领域而言,个人预测,未来几十年中国画一定会进入一个复古时期,你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