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黄宾虹学笔法,大师的笔法到底高明在何处?


跟着黄宾虹学笔法,大师的笔法到底高明在何处?

黄宾虹

中国自古即有"书画同源"的传统认知,在文人们看来书画一体本是共识。然而在用笔问题上,黄宾虹却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黄宾虹认为中国传统绘画的用笔源自书法,书法与绘画一体但却不同源。换言之,他认为书法是基础,绘画是在书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黄宾虹曾言:中国画法之要,根本精神全从书法中来,不明书法,即不知画法。

跟着黄宾虹学笔法,大师的笔法到底高明在何处?

黄宾虹书法

姑且不论观点正确与否,但不懂书法,即不明大写意之精要,似乎是行家之共识,不懂书法之笔墨精神,便不知中国画的高级语言,言外之意,中国画的精神来源自书法之“气”。

跟着黄宾虹学笔法,大师的笔法到底高明在何处?

黄宾虹书法

以书法入画并非黄宾虹独创,其始自苏轼、米芾等宋代文人,然而真正的蔚然成风与开宗立派则归功于元人赵孟和元四家的努力。后来的大师大家如八大、徐渭、吴昌硕,都以书法入画,能真正将理论与实践并行,指出一条康庄大道的是黄宾虹,其传承的魏晋的碑学审美,以及笔墨的唐人之厚,用在大写意山水中可谓独辟蹊径。

跟着黄宾虹学笔法,大师的笔法到底高明在何处?

黄宾虹 林泉高致图

因此要懂黄宾虹的画,更需读懂他的笔法。黄宾虹除了碑学审美和书法为基的论述实践以外,更是提出了用笔的五要。即用笔的平、圆、留、重、变。详细见于其画论,这里不再赘述,所谓平、圆、留、重、变,其平处,既要求用笔者执笔的姿势,运助全身之力,笔笔送到,又要用力平均起讫分明;其圆处,圆润势取,往不复,无垂不缩;其留处,欲左而右,积点成线,如屋漏痕,这也是书法追求的境界。其重处,非滞重、凝重,而是弩发万钧之势,快而有力道,黄宾虹强调的是厚重之疾,重而有灵动。其变处,则是顺应自然,顺呼应之势,法变更自变。

跟着黄宾虹学笔法,大师的笔法到底高明在何处?

黄宾虹 松泉听琴图

可以看出黄宾虹论的绘画笔法之论,其实是对书法笔法的总结与延伸,虽然笔法古已有之,但如此系统全面地提出,并在绘画上加以实践,除了洞见之外,更是以身修行。而黄宾虹笔法之论更高明之处,并非止于系统总结和延伸,如果说用笔更多是技艺层面的练习升华,那么“笔法”之法用,则体现了胸襟与智慧。黄宾虹的画为什么初看之下会给人“黑乎乎”的感觉,又或者黄宾虹画山,往往山又“朦胧模糊”,分不清哪里是山。何也?黄宾虹以“法”眼描绘山川,则山川处处是“法”,山被“法”所笼罩,似万有气息的任意游走,这就是为什么黄宾虹的画要初看,二看,三看,反反复复地看,看多了“黑乎乎”的东西反而变成了宇宙的磅礴与浩瀚气息。

跟着黄宾虹学笔法,大师的笔法到底高明在何处?

黄宾虹 支硎山秋色图

这是黄宾虹用笔之高,有论者曾指出,黄宾虹用墨顶级,但用笔则次之,说不好听点,就是说黄老用笔太烂,并以此质疑黄老的书法功力。显然这只是不懂黄宾虹笔法高妙的陋见,按黄宾虹自己的话来说,黄书法的造诣比绘画高,从其汪洋恣肆、气吞山河之势便得以窥见,更毋宁说其草、篆、行的真实功力在业内的好评。只是这并不意味着黄之笔法在山水中的表现并无缺陷,事实上黄的笔法激情饱满,但于表现画的意境来讲,太过理性,有时反而失去了情趣,黄宾虹的笔法书意高深,但少了趣味。当然书画之风格,沉雄厚重与恬淡天真本身就是不同的路径,只能说黄宾虹太过追求老子般的奥义,少了几许庄子般的飘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