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解析一下“可憐無定河邊骨”這句詩?

都市混口飯


此處參考上海辭書出版社的唐詩鑑賞辭典中的分析

該句出自唐代陳陶的《隴西行四首》其二: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

隴西,是今甘肅寧夏隴山以西的地方。無定河,是黃河中游支流,在今陝西北部。

《隴西行》詩反映了唐代長期的邊塞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痛苦和災難。

詩的首兩句描述了五千精銳部隊皆喪胡手,戰鬥激烈,傷亡慘重。

接著,筆鋒一轉,逼出正意:“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

“可憐”句緊承前句,為題中之義;“猶是”句盪開一筆,另闢新境。“無定河邊骨”和“春閨夢裡人”,一邊是現實,一邊是夢境;一邊是悲哀悽涼的枯骨,一邊是年輕英俊的戰士,虛實相對,榮枯迥異,造成強烈的藝術效果。一個“可憐”,一個“猶是”,包含著多麼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詩人對戰死者及其家人的無限同情。

這裡沒有直寫戰爭帶來的悲慘景象,也沒有渲染家人的悲傷情緒,而是匠心獨運,把“河邊骨”和“春閨夢”聯繫起來,寫閨中妻子不知徵人戰死,仍然在夢中想見已成白骨的丈夫,使全詩產生震撼心靈的悲劇力量。長年音訊杳然,徵人早已變成無定河邊的枯骨,妻子卻還在夢境之中盼他早日歸來團聚。災難和不幸降臨到身上,不但毫不覺察,反而滿懷著熱切美好的希望,這才是真正的悲劇。

這首詩,後半首出名,前半首多有評論不出彩,在於寫詩,是一種興,能啟發,能過感動讀者,過於直白的描述就失掉了感動,失掉了聯想。當然,前首的描述,戰況之慘烈,為後半首的場景提供了鋪墊。


不喝酒的酒徒


隴西行四首·其二

唐 陳陶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這裡沒有直寫戰爭帶來的悲慘景象,也沒有渲染家人的悲傷情緒,而是匠心獨運,把“河邊骨”和“春閨夢”聯繫起來,寫閨中妻子不知徵人戰死,仍然在夢中想見已成白骨的丈夫,使全詩產生震撼心靈的悲劇力量。知道親人死去,固然會引起悲傷,但確知親人的下落,畢竟是一種告慰。而這裡,長年音訊杳然,徵人早已變成無定河邊的枯骨,妻子卻還在夢境之中盼他早日歸來團聚。災難和不幸降臨到身上,不但毫不覺察,反而滿懷著熱切美好的希望,這才是真正的悲劇。


金兆鑫


這是唐朝詩人陳陶的《隴西行》: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

  本詩讚美了前線將士英勇無畏的愛國精神,揭示了唐代長期征戰給人民帶來的痛苦和災難,對深閨少婦的遭遇給予了深深地同情。

  後兩句寫邊的白骨,是春閨少婦日夜盼望歸來團聚的親人: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可憐呵,將士們的白骨堆積在無定河邊,而他們遠方的妻子,則深信丈夫還活著,依然在夢中深情地呼喚著他們,盼望著有朝一日與他們相依相伴。

  後兩句,以“無定河邊骨”與“春閨夢裡人”相對照,一邊敘現實,一邊寫夢境,虛實相生,情深詞苦,感情悽楚,凝聚了詩人對犧牲者及其家人的無限同情,使人潸然淚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