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爆紅,是時候增強孩子的法律意識了

​教室裡的學生突然竊竊私語起來,都慌張著往門外跑去,周冬雨飾演的女高中生陳念見同學們都往外走,也跟著小跑出門而去。

學生們都往操場中心看去,彷彿那裡有什麼極其恐怖的東西。“噔噔噔噔噔噔噔”,背景音樂越來越急促緊張,觀眾也跟著心跳加速。

陳念穿過層層人群,焦急地走到操場上,然後她突然驚恐地哭了起來,含著淚一步步往操場中心走去,一個驚人的事實擺在眼前——好友胡小蝶從教學樓上跳了下去,死在了操場上。


《少年的你》爆紅,是時候增強孩子的法律意識了

教學樓跟操場被圍了個水洩不通,大家拿出手機拍照、拍視頻、上傳網絡、互相起鬨……臉上寫盡了兩個字:冷漠。

而只有陳念,慢慢走到胡小蝶身旁,脫下外套為她蓋住身體。

以上,是電影《少年的你》的開頭,導演將一個血淋淋活生生的校園霸凌慘案展現在眾人面前,真實的讓人不寒而慄。

1

胡小蝶是校園裡的被欺凌者,而欺凌者是以外形美豔家境良好的魏萊為首的青少年霸凌團體,他們朝胡小蝶扔東西,欺凌她、羞辱她、拍她備受折磨的樣子……直到胡小蝶不堪重負忍辱自殺,霸凌者們又將下一個目標鎖定在為胡小蝶蓋衣服的陳念身上。


《少年的你》爆紅,是時候增強孩子的法律意識了

霸凌像一場瘟疫一樣在校園裡擴散開來。霸凌者仗勢欺人,被霸凌者弱小無助,而最令我們寒心的是:周圍目睹霸凌現象的人——老師或者同學,沒有一個人站出來伸出援手、維護正義。

直到陳念遇到了易烊千璽飾演的街頭混混小北。

小北的父母早早地離了婚,小北13歲那年,母親也拋棄了她。“我媽怨恨我、打我、帶著我不好改嫁……”小北啜泣著陳述往事,還未成年的他卻早已目睹成年世界的晦暗。他早早地退了學,成了一個街頭小混混,打架鬥毆、拉幫結夥,秉承著所謂江湖的規則。

命運安排他們相遇,兩個少年在世間的冷冷寒風中相互取暖、相互依靠。陳念近乎哀求地問小北:“你可以保護我嗎?”於是,從此上學放學路上,小北總是默默走在陳念身後,小北對陳念說:“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


《少年的你》爆紅,是時候增強孩子的法律意識了

有了小北的保護,霸凌者自然老實了一段時間。然而一次意外事件讓小北暫時無法待在陳念身邊,“霸凌”這個無孔不入的瘟疫,還是對陳念下手了。而且這一次,積攢多日的惡使得霸凌者出手更加兇狠殘暴,魏萊召集了一群人,他們撕扯陳唸的衣服,撕碎了她的課本筆記本,用言語凌辱她,拍她的視頻,還拿她媽媽賣假面膜的事來羞辱她,最後,他們剪去了陳念秀美的頭髮。

看到憔悴受傷的陳念蹲在地上一片一片粘著課本,小北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怒火。然而陳念攔住了他,她說她一定要熬到高考那天,她要考上北京的好大學,早晚有一天他們要走出這泥潭。

影片進行到這裡,接下來是緊張重要的高考,所有人都以為該有一個光明的結局了,然而劇情陡轉急下,滑向了更黑暗的空間——魏萊被殺了。

一切矛頭指向陳念,她是最具作案動機的人,然而她意志堅定,投心高考,絲毫看不出有什麼問題。相反,在另一邊,小北卻製造了諸多將嫌疑指向自己的證據,就在警察們幾乎可以定案小北是兇手時,有警察提出了或許是小北為陳念頂罪的猜想。

女警官問男警官,大意是:“怎麼可能有人徹徹底底、毫無保留地為他人付出呢?搭上自己的青春?”


《少年的你》爆紅,是時候增強孩子的法律意識了

男警官說:“你不會,我不會,但是他們會。因為他們是少年。”

2

是啊,因為他們是少年。我覺得這也是整個電影最核心的地方,《少年的你》能爆紅,不僅僅因為周冬雨與易烊千璽的好演技,也不僅僅因為該影片深刻探討了校園霸凌問題,還因為它一針見血地指出了一個人在少年時期所特有的心理特點與主導活動,使我們能普遍意識到關注青少年成長的重要性。我覺得這是電影帶給我們的更深層次的意義。

《少年的你》爆紅,是時候增強孩子的法律意識了

我國心理學通常將個體的心理發展劃分成8個階段:哺乳期(0歲到1歲)、嬰兒期(1歲到3歲)、幼兒期(3歲到6、7歲)、童年期(6、7歲到11、12歲)、少年期(11、12歲到14、15歲)、青年期(14、15歲到25歲)、成年期(25歲到65歲)、老年期(65歲以後)。

青少年時期的男生女生,從童年期向青年期過渡,已經漸漸產生了成人感,獨立意識開始增強,但情緒不穩定,思維也還是帶有片面性與主觀性,半成熟半幼稚,且極易衝動,很容易剎不住車走向黑暗的深淵。

在《少年的你》中,欺負陳念最嚴重的那一次事件過後,魏萊曾經去找過陳念,她苦苦哀求陳念不要報警,聲稱那天大家都玩過火了,沒想到事情能鬧這麼大。這時的魏萊簡直像換了一副面孔,讓人們不禁質疑這看似柔弱的舉動是否也是裝出來的,其實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了青少年性格的不穩定性——自以為成熟獨立,可以駕馭一切,實際上自控力弱、做事情沒有邊界感、找不到度。

《少年的你》爆紅,是時候增強孩子的法律意識了

影片中兩個警官說起另一起校園霸凌事件,霸凌者將同學折磨致死,然而到最後霸凌者都十分詫異地說,他不知道、更沒有想到用那種方式可以使人致死。他們沒有輕重度的概念,更是缺乏基本的法律意識。可以說,他們心中的法律知識是一片荒原。

而在現實中,過去也發生過許許多多數不過來的未成年人霸凌慘案……

深圳寶安一名12歲的小女孩曾經因為拒絕交保護費而被人毆打至脾臟破裂。

15歲的張超凡被6個同學輪流毆打長至4個多小時,最終死亡。

江西永新9個未滿16歲的施暴者對一名女孩連扇耳光加拳打腳踢長達5分鐘,只因女孩是盡職盡責的學生會成員……

而據一項數據調查顯示:在我國校園,霸凌者比例約佔9%,被霸凌者為26%,霸凌目擊者為29%。不管是霸凌者、被霸凌者還是霸凌目擊者,每個感染過“霸凌瘟疫”人生都被徹徹底底地改寫了。

3

就在《少年的你》火爆熱映的近日,有一則關於青少年犯罪的新聞在網絡上引起了廣泛關注:大連一名10歲女童被一名13歲的男孩殺害,這是一起故意殺人案,而13歲的兇手蔡某因還是未成年人,所以暫關收容所教養。

加害人是未成年人,且故意殺人,還蓄謀已久,這讓人很是震驚。此案件引發了公眾對於未成年人犯罪的廣泛討論。有人認為“養不教父之過”,孩子變成殺人兇手,父母有著不可推卸的教育責任;也有人認為社會、學校應大力普法,增強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識,提高他們對生命的敬畏感;還有人認為近幾年霸凌、故意傷害、致亡事件頻頻發生,所有人都應該反思我們的教育到底怎麼了……


《少年的你》爆紅,是時候增強孩子的法律意識了


而在抒發感想之餘,有一名網友為我們提供了方法論。據他稱,陝西靖邊公安為了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識,預防青少年犯罪,採取的有效辦法是:組織學生、家長、班主任熟悉學習相關法律知識(《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育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通過抄寫重要知識點的方式來強化記憶,並且不定期舉行知識點測試,保障了從監護人到青少年自身都能做到知法、懂法、敬法。

這種做法帶來的收效頗豐:2010年至2018年,全縣青少年犯罪率同比下降了86%。且自2011年以來再也沒有發生過因學生之間發生衝突相互傷害而致亡的事件。

《少年的你》爆紅,是時候增強孩子的法律意識了

這充分證明了學習法律知識的重要性。一名青少年,除了通過學習文化課來進行智商訓練,通過欣賞美術、音樂作品來提高審美情操,通過日常同學間友愛相處來鍛鍊情商,更應該通過學習法律知識來增強規則意識與自我保護意識。

但是,專門、直接地組織孩子們學習法律知識可能會稍顯枯燥生硬,不如在日常空閒讀一些通俗易懂的法律知識相關書籍,既能吸引孩子讀進去,又能深入傳播法律知識,可謂事半功倍。

而由熊秉元教授、蔣明博士、李志剛博士、吳清基教授等法律專家聯合推薦的這套《寫給孩子的法律故事書(全8冊)》就是很好的趣味法律啟蒙故事書。因為有法律專家的把關,所以這套叢書力保法律知識的準確性,是嚴謹普法,不會誤導青少年。


《少年的你》爆紅,是時候增強孩子的法律意識了


4

《寫給孩子的法律故事書》由8本分冊組成,這8本分冊的題目分別是:《出發吧,小偵探!》《是誰被霸凌?》《交通不安全》《班上出現小偷》《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老師怎麼都知道?》《真的假的?》《偷來的100分》。而主題分別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什麼是霸凌?面對霸凌,我們能做些什麼;遵守交通規則,懂得交通安全法;關於偷盜的定義與處罰;有禮貌、守規則;關於侵犯他人名譽、賭博的行為,及應受到的處罰;違反人身安全保護令、把他人物品據為己有的違法行為;有牟利行為的考試作弊、撕毀試卷等,哪些是違法的。


可以說這套書涵蓋了青少年所必須知道的法律常識,嚴肅地講清了法律尊嚴與相關規章制度的重要性、讓人意識到偷盜、作弊、霸凌、賭博等行為的危害,並且為青少年如何保護好自己提供了方法論。


《少年的你》爆紅,是時候增強孩子的法律意識了

因為本套叢書是針對7—14歲少年所量身打造的,所以內容也偏故事化、寓教於樂化。這部法律故事書的人物一以貫之,分別是一對雙胞胎兄妹平平和安安,還有綽號為“秦博士”的同班同學、安安的小小閨蜜予萱等人物(通過學法律的大哥哥的幫助,平平、安安和秦博士三個人開始調查身邊會讓別人和自己覺得不舒服、不開心、生氣、害怕或甚至受傷的事,看看是不是有人違法了,違反了什麼法)。故事發生的場景與孩子們當下的生活環境密切相關,緊緊圍繞家庭和校園,故事深入淺出,把做人的道理和法治的精神融入期間,潤物細無聲地喚醒孩童的內心世界,彷彿是8集情節緊湊、人物鮮活的電視劇腳本一樣,以強畫面感打動小讀者的心。

《少年的你》爆紅,是時候增強孩子的法律意識了


據《中國教育發展報告》指出:我國未成年人犯罪低齡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未成年人犯罪比例已經從2001年的12%上升到了2014年的20%。

2016年,在法院公佈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例中,初中生犯罪率竟然高達68%。

這些數據讓人觸目驚心,更提醒我們關注青少年法律意識構建已刻不容緩。

青少年生活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各種資訊觸手可得,而成人世界的各種消息都有可能成為點燃孩子內心“惡”的導火索。一個孩子看什麼、聽什麼、學什麼,這些其實都是可以被引導的。

如果我們從小給孩子看的是《寫給孩子的法律故事書》這樣的普法書籍,在閱讀過程中告訴孩子如果遭遇了霸凌要及時告知父母、老師,向警察求助;如果有人危害自己的生命,要拿好法律武器保護自己……那麼像《少年的你》開頭胡小蝶那樣的慘案或許能少一些。


《少年的你》爆紅,是時候增強孩子的法律意識了

很多時候,少年在遭受欺凌過後不願意求助大人,很大的原因是出於對成年人的不信任。而信任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一朝一夕的相處與陪伴中逐步建立起來的。

我們給予孩子什麼,孩子就會反饋給我們什麼。給予他們愛的灌溉與法律意識的培養,孩子就會反饋給我們真誠自然的信任感與信守規則的正義感。你陪孩子讀的每一本書,都會成為他們成長道路上的養分與內在力量。

近日,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出爐,這也是7年來的首次大修。相信社會、家庭、媒體的多方位關注會提高大家對未成年人保護的重點重視,當所有人都用心為孩子撐起一片天,相信陰霾終會被驅散。

影片《少年的你》結尾,若干年後,陳念與小北都長大成人,那是一個晴朗的午後,陳念走在前面,小北依然跟隨在她的身後默默保護她。

希望在未來,不只是兩個孩子相依為命、互相取暖,是整個世界來保護他們啊。


《少年的你》爆紅,是時候增強孩子的法律意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