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你喜歡的女性是哪一位?為什麼?

亙古聞今


中國幾千年光輝燦爛的歷史,江山代有人才出,我最欣賞的一個人,宋代詞人李清照,李清照不會知道,千年以後,我這麼一個普通平凡的小女子,讀著她留下的不朽詩詞,心裡湧起對她無限的崇拜和嘆息!

詩詞和愛情,這兩者讓我們認識了李清照,在這裡說說她和趙明誠的愛情吧,李清照寫出那麼多流傳不朽的詩詞,和趙明誠的愛情是有一定的關係的。這裡淺談一下她們的愛情。千年才出一個李清照,縱使她才華蓋世,但走下神壇褪去光華,她也是一個普通人,她和趙明誠前期的恩愛是真的,他們是珠聯璧合最般配的一對,後期人到中年,走到婚姻的平淡期,再身逢世事變遷,再恩愛也不會如初了,縱觀李清照的一生,大起大落讓人感慨,前半生順遂,春風得意讓人羨慕,後半生孤苦,奔波慘淡讓人心疼,我喜愛李清照,不只喜愛她的詞,更喜愛她是一個有真性情的女子,我覺得李清照和趙明誠一直都是愛著的,哪怕有婚姻的平淡期,趙明誠棄城拋妻,趙明誠納妾,李清照對趙明誠有失望有不甘,但內心的最深處,他們始終是彼此愛著的,尤其是趙明誠死後,李清照曾和一個渣男短暫的婚姻之後,她肯定會更思念趙明誠的,她後半生的悽慘流浪生活,人到老年,我想她肯定是靠著美好的回憶活著的,而她最美好的回憶就是和趙明誠年輕時一起走過的。


yz小瑞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你喜歡的女性是哪一位?為什麼?

在我國古代歷史上我喜歡的女性是沉魚落雁,閉月羞花,金屋藏嬌,非要找一個就是王昭君。歷史上對她的存在有爭議,或許只是一群命苦的女人的總稱,也許卻有其人,只是沒有留下名字,但是其壯舉足矣打動人心,千里迢迢到荒漠去和親,這犧牲……值得歌頌。一個人孤獨遠行,告別了故土,乘馬北去,路上,馬嘶雁鳴,悲切淒涼,她在騎在馬上,輕輕撥動琴絃,聲雖小,卻依然入心。南飛的雁竟然能聽到這悅耳的琴聲,尋聲望去看到馬上的美麗女子,竟然忘記擺動翅膀,忽然跌落到地下。從此,昭君就得來“落雁”的代稱。


遙遠的故鄉夢


最喜歡南子的智慧,能讓大學術家孔子被自己利用,也是厲害了。一說到孔子大家最先想到的是孔子述而不作的《論語》,在孔子的《論語》中可以看出孔子教導弟子時總是用最為簡練的話語道出生活的學問,孔子的學生總能在孔子簡略的話語當中感受到人生的智慧無所不在。但就是這樣人人都為之稱讚的博學者也有思慮不周的時候。

孔子認為人性沒有絕對的善和惡。

孔子認為人性中沒有絕對的善與惡,而是在環境的影響之下每個人所做出來的判斷會影響出個人的行為。容易導致個人行為的偏頗,有時候自身的行為會傾向於善和惡之間。孔子認為知人的前提是我們要自信自身的內在有一定的正確價值戶觀,用我們的智慧和我們內在的正確價值觀去影響他人的行動,使他人能在偏離正確價值觀之前間接受到我們自身的內在修為所影響。

孔子應邀拜訪衛國國君的夫人南子。

•南子給孔子下帖子。

南子是衛國君主的夫人之一,雖然南子長相貌美但生活作風卻很是堪憂。當孔子周遊列國來到衛國宣傳自己的學派思想時,當時的南子就曾下帖子給孔子,希望能與孔子相見並希望請孔子前來賜教。

•子路勸說孔子要遠離是非之人。

子路聽說孔子要去見南子,子路就去勸說孔子:“那南子在民間傳聞不是太好,實在沒什麼好見的,你就別去了,不然一不小心你自己就可能被利用了。你是一個大學問家,沒有必要和這些人扯上關係。”孔子卻回答子路說:“南子是衛國君主的夫人,人家都發帖子到手上了,按照制度和禮儀不能不去。我們周遊列國就是出來作客的,衛國的主人都請上門了,我們不能不去,不去的話反而顯得我們自身不懂禮數。”

本身孔子的儒家思想就提倡正名和禮儀制度,所以可想而知的結果就是孔子沒聽子路的勸解,去見了南子。

•孔子被南子所利用。

南子召見孔子時,根據當時男女有別的禮儀,用簾幕相隔交談。南子和孔子進行了一番交流過後,南子邀請孔子坐在隊伍後面的車子上。孔子跟隨南子的隊伍一起在街道上游行。這時候衛國的百姓全都知曉孔子和南子有所交際,這樣一來南子的聲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而孔子卻如子路所說的一般,孔子真的被他人給利用了。

•孔子對自己的思慮不周也很是後悔。

孔子和子路回到自己的住所後,子路很是不滿孔子不聽自己的勸說去見南子。當時的子路當著孔子的面直接說出了自己心中的不滿,而孔子也表現出了自己可能考慮不周的態度出來。孔子和子路之間雖然是師徒,但年紀差距不大,有時候相互之間的談話交心更像是兩個很要好的朋友。

孔子對子路很是看重。

孔子曾有兩次官場失意時有想要遠渡他國的想法,有一次孔子提到出,如果遠走他鄉的話,孔子說他會想要是帶子路出門。孔子之所以會帶子路出門,是孔子認為子路的勇敢超過了大多數的同學。而且就憑子路能在同學面前公開維護孔子和子路的果敢,就證明孔子在三千弟子中只想帶子路出遠門還是很高明的選擇。而子路對於孔子的擁護也是一直來有目共睹的。

結語:

孔子認為我們在分析一個人的對和錯時要聽其言,也要觀其行。而這些個人的行為不是永恆不變的狀態。好人也有做錯的時候,壞人也會有想要行善的時候。

我們要在動態的思維模式下,對他人進行合理的分析,我們不能武斷地對他人的行為進行斷定,而是應該客觀理智地去分析他人的所作所為的環境,然後用我們的善意去引導他的人行為,讓他人偏頗的行為,在我們正直的觀念下被為之引導成為正向的人物。

原文盜版者必究其責。

在下:“寫紅塵作夢語”,

感謝各位看官的賞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