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復聯4看中國電影危機。

雖然廣電總局從來沒有說過五一檔是國產保護檔期,但看一下近些年五一檔上映電影的情況,就會發現國家在五一這個大檔期,還是對國產電影給予相當照顧的。

下面我們細數一下前幾年五一檔外國電影上映的情況。

從復聯4看中國電影危機。

以上電影為前幾年可以進入五一檔的好萊塢大片,可以發現除了一部動畫片外,其他電影的上映時間距離五一假期最少也有十幾天,即便進入了五一檔,票房潛力也被釋放的差不多了。而今年的復聯4顯然與之前不同,4.24號上映,距離五一檔僅有1周,可以說是一部真正殺入五一檔的電影。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我個人認為可年後電影市場不景氣有很大關係。今年一季度,全國電影市場卻出現了票房和觀影人次雙雙下降的情況——票房由去年同期的202.2億元減少至186.2億元,減少16億元,下降7.9%;觀影人次由5.6億減少至4.8億,減少0.8億人次,下降13.8%。

整個電影市場疲軟,國產電影又缺乏力作,電影局只好默許院線商們引進復聯4來救市,否則五一檔要是啞火,不僅院線商們損失巨大,對整個中國的電影市場也會造成很大影響。

這也意味著中國電影傳統保護檔期開始失守,造成這種結果,主要原因還是國產電影太不爭氣。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當年好萊塢是怎麼擊垮香港電影的。香港電影曾經統治東南亞市場,好萊塢也無法與其競爭,其中有很多原因,這裡談下個人看法。

第一,好萊塢缺乏重視,因為東南亞曾經是窮的代表,沒錢看什麼電影,所以東南亞的電影市場非常小,好萊塢自然也就不夠重視了。

第二,文化習俗,東南亞最大的文化圈是以儒家為代表的中華文化圈,所以香港電影比好萊塢更接地氣,更貼近民眾,也更能抓住觀眾的喜好,尤其是演員,東方面孔的演員,在東南亞自然比金髮碧眼更有親和力,也更受歡迎,所以八九十年代,香港造就了一大批紅遍東南亞的明星。

第三,特效不成熟,當時好萊塢雖然也有特效,但還沒有牛到以假亂真的地步,加上不了解東南亞觀眾的喜好,那種本來就不夠真的特效,自然就更不討喜了,也就缺少對東南亞觀影人的吸引力。

正是因為這些原因,所以當初香港電影統治了東南亞市場,那後來是怎麼沒落的?很多人把責任歸咎給大陸,說什麼97之後無港片,說這句話的人既不瞭解港片,也不瞭解市場,港片的沒落和內地沒有半毛錢的關係,甚至如果沒有內地拉他一把,港片可能已經死了,那港片沒落的原因究竟何在?其實並不難了解,稍微去查下就知道,只有一些居心叵測,喜歡帶節奏的中二,才喜歡把97之後無港片掛在嘴邊,藉此把屎盆子扣在內地頭上。

說了這麼多,我們就來談一下,港片究竟是怎麼垮掉的。

第一,好萊塢東進。八九十年代,因為錄像帶,遊戲機等新的娛樂工具的發展,好萊塢電影進入衰退期,只能開發新的市場增加業績,這樣一來,一些以往他們看不上的市場也成了好萊塢的目標,加上東南亞經濟騰飛,香港電影的蓬勃發展,更是讓東南亞市場一下成了香餑餑,一家獨大的香港電影也迎來了最強大的對手好萊塢。而當時香港電影卻反應遲鈍,沒有做出任何應對措施。

第二,特效發展。星球大戰的誕生,重新定義了電影,好萊塢的特效發展進入新的階段,從以往的模型特效到電腦模型特效相結合,特效開始變得以假亂真。,尤其在大熒幕上,可以給人全新的視覺震撼,抵消了錄影帶帶來的負面影響,重新把人們騙進了電影院。

與此同時,東南亞一帶除了日本,其他地區版權觀念淡薄,導致盜版氾濫,而香港電影電影又不重視特效,對於觀眾來說,在家看盜版和在電影院看沒什麼區別,而且家裡環境相對來說更好,所以去電影院的人自然就更少了。

第三,大片模式。好萊塢開始以大投資,製作精良的大片為主,以提升電影質量,同時減輕演員和明星對電影的影響,以壓制日益高漲的明星片酬。而香港卻相反,越來越看重明星對電影的重要性,導致明星片酬越長越高,甚至出現了賣片花事件,就是花大錢請幾個明星,只拍個片花,然後就把片子賣給臺灣這些地方的片商,這種態度製作出來的電影,怎麼可能抵禦好萊塢的東進。也正是因為這樣,出現了不少黑社會威脅明星拍片的事件,然後製作出很多大爛片,嚴重透支了明星的信譽和票房號召力。

第四,利益分配模式。好萊塢的電影一般都是採取分成模式,而香港電影則是賣斷,就是說好萊塢的電影不需要你花錢買,就可以拿到電影院放,然後好萊塢的片商拿分成,大家一起承擔風險。而香港電影則需要你買斷,如果是好片,那院線自然可以賺錢,可如果是爛片,那院線就虧大了,而製片方因為電影已經賣出去了,錢已經賺到手了,片子爛最多是少賺點。但一部電影能不能大賣,誰都不知道,所以當時臺灣的片商只能看演員選片了,這就導致一部電影能不能賣出去,演員至關重要,這種行為又推高了演員的片酬,然後製片方就只能壓縮製作費用,導致片子質量下滑。王家衛是有名的撲街王,為什麼當時還能拉到投資拍東邪西毒?就是因為他找了一大堆大牌明星撐場,結果東邪西毒慘敗,不僅投資人損失慘重,也嚴重損害了當時明星的票房號召力,所以梁家輝才吐槽說拍東邪西毒是浪費生命。

雖然當時香港很多票房擔當的明星票房紛紛淪陷,但還有一個擎天支柱,就是周星馳。可後來周星馳的《濟公》也一樣讓臺灣片商大虧特虧,徹底宣佈了香港明星模式的破產。

明星是香港電影的招牌,拉投資,賣片都是靠明星,然後觀眾不買明星的帳了,就算有大牌明星,片子不好看,票房依然不行。臺灣的片商們終於覺醒了,聯合跟香港的片商說,我們要設一個天花板,就是一部影片拍下來最多是多少錢,當時定下的是一千七百五十萬!

從復聯4看中國電影危機。

香港電影人並沒有把臺灣片商的話當一回事,因為他們算過,臺灣那邊的存貨只夠用三個月,如果大家聯手不供片,他們三個月之後就沒有片子放了,可惜香港電影人沒算到,這個世界不是隻有他們有電影的,還有個更牛的大鱷好萊塢正在一旁虎視眈眈,那些臺灣院商和香港談崩之後就聯合起來要求新聞局開放美國片,以前的美國片在臺灣一部只能有八個拷貝,後來臺灣新聞局同意開一百個都沒有問題,這就一下子將整個香港影片的市場給衝崩潰了!

從復聯4看中國電影危機。

如今中國也是同樣的情況,因為這些年電影市場的發展,蓋了太多的電影院,如果國產電影不給力,無法支撐票房,那國內的院線們為了自救,必然會向當年臺灣一樣,聯合向上面要求開放電影市場,或者引進更多的好萊塢電影,當好萊塢電影大舉殺進來的時候,國產電影還能靠什麼存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