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家磨扶貧記

羅家磨扶貧記

定西現在城市美了,山山嶺嶺綠了,農村的房子也大都建了新的,並且許多村子還建起了漂亮的小洋樓,與城裡人的居住條件不分上下。但是回想起一九八七年地直機關(地區直屬機關)的幫村扶貧來,我還是記憶深刻,感情難平,當年農村的貧困現狀令人唏噓再三,當年與老百姓一起吃住並參加他們的紅白喜事秧歌社火、與村社幹部齊心協力謀劃幫扶的情景,還印象清晰地刻在我的心中腦中,以後在每一個工作崗位,都會不由自主地想起羅家磨的山水,羅家磨的鄉親們。

幫村扶貧,是地委的一個創舉。在此之前,也就是新中國成立後的三十多年裡,雖然沒有專門的扶貧這種叫法,事實上反貧困事業,向貧困做鬥爭,黨和政府一直在做這方面的工作,並且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組織領導力。以前叫作安排群眾生活,採取的方式有救濟,五保,青黃不接和災荒之年的供應糧、返銷糧,更有針對農村的穩定糧食種植、多種經營、興辦社隊企業、城鎮廠礦企業的招工等,可謂是廣開門路。最典型的就是七十年代定西地區遭受嚴重乾旱災害之後,中央號召全國全軍支援甘肅支援定西,從而有了吃的是供應糧,穿的是黃軍裝之稱。定西在全國之所以出名,就是因為定西的窮!

窮,就要想著變,改變思想,改變方式,改變工作方法。不僅老百姓想變,黨和政府更是急群眾所急,想群眾所想,時時刻刻想著改變貧困面貌,讓老百姓過上更加紅火的日子。

包產到戶激發的勞動和創造熱情提高了土地的產出率,使老百姓倉裡有了餘糧,面櫃裡的白麵也增加了不少。國家實施的“三西”建設首先讓定西的老百姓沾了光,受了益。有水的地方走水路,興堡子電灌工程、靖會電灌工程、中鋪電灌工程、排子坪電灌工程等相繼上馬;無水的地方走旱路,庭院經濟、流域治理、地膜覆蓋廣泛推開;水旱不同的地方另找出路,靖遠沿黃灌區、河西高臺張掖玉門敦煌等地有計劃地接納定西移民……

地委行署於一九八七年初提出的幫村扶貧,就是動員地直黨政機關率先行動,一個部門聯繫幫助一個條件差、經濟困難,需要注入外力,才能改變現狀的貧困村。全地區七個縣也立即相應,鄉鎮政府積極配合,一場在黨和政府領導下,有組織地向貧困宣戰的攻堅戰就此拉開序幕。

我當時從任教的一所中等師範學校剛調入行政機關——共青團定西地委,辦公在地委行署院子裡,外面的人習慣上稱為大院裡的。八七年春節剛過,聽單位領導說團地委的幫扶村定在了渭源縣會川鎮羅家磨村。當時由共青團中央、團甘肅省委、團定西地委、團渭源縣委、會川鎮團委五級團組織聯合建設的萬畝青年林就選點在羅家磨村黃香溝,地委也是為了讓團地委兼顧幫村扶貧和領導萬畝青年林建設的方便,才把團地委的幫扶村確定在了這裡。

磨,與水有關。在定西地區七個縣中,有“磨”作地名的,一般都在河邊,水邊。臨洮洮河邊上的王家磨,渭源渭河邊上的雙輪磨,隴西渭河邊上的石家磨。羅家磨,就在定西最高山峰、海拔四千多米的露骨山下,漳縣與渭源縣交界處的分水嶺誕生了一條河流——漫壩河,一路蜿蜿蜒蜒,向北流去,羅家磨村的行政區域就包括了分水嶺至本廟村總共二十多公里的狹長地帶,一水貫穿,兩山相夾,甘川公路大動脈也隨著漫壩河道,向北到了會川、臨洮、蘭州,向南去了殪虎橋、岷縣、隴南、四川。

按理說羅家磨有水有路,青山綠水,交通方便,經濟狀況應該是好的。但是八七年的羅家磨,在渭源縣卻是封閉保守、生活困難、縣上領導提起來就是救濟重點的出了名的貧困村。團地委領導秦素梅、張淑菊領著我們幾個幹事走村串戶尋找貧困原因,也在煤油燈下與鎮村幹部探討貧困根源,有時候也與小學的老師、回鄉青年、退伍軍人一起琢磨這個問題,最後一致的看法是甘川公路門前過,與本村沒有絲毫的關係,大量的車流人流經過本村,留下的印象是這個地方景色太美了,既住不了一晚上的店,吃不了這兒的一頓飯,清澈流淌的漫壩河也變不成一分錢,光是個景色優美有啥用呢?村子距離會川鎮有十公里,這是村民們唯一能上街趕集、商品交易、信息獲取、開闊眼界的地方,除了這個繁華熱鬧之所,就是深山老林,說信息封閉一點兒也不過份。喝的是出山水,不要以為“純淨”的出山水就是絕美的礦泉水,當地的老百姓都知道剛從大山裡、峽谷裡、地底下冒出來的水,那可是糝得出奇,喝上一口,冰得人打冷戰。靠著林區,煙霧繚繞,陰雨連綿,雨水三天兩頭地下,農民們說地裡經常澱(ding)著明海海的水,看著莊稼長得幹粗葉茂,實際上是草包莊稼,打不出廓子,秕著哩。就是本村的人們,也都是喜歡兌換北山上的麥子吃。一旦下雨,就是一片爛泥,莊子裡,院子裡都是黑黝黝的湯湯水水,走路非常吃力。說起房屋,茅草房比比皆是,磚瓦房只有很少一部分家庭才有。我住過的一家人人畜同屋,進門後一面是囥,用來住人,囥的側面有一截子半高的土牆隔著,另一側是牲口圈,拴著頭口盤著槽,半夜能聽得見頭口(牲畜)可齒可齒清晰的咀嚼草料聲。口子門社有個瓦四娃,家裡只有他和老母親兩個人,家裡沒有吃飯的碗,就在灶臺沿子上挖了兩個窩窩,飯熟了的時候就舀在土窩窩裡,趴在灶臺上吃。後來省委書記李子奇把這戶人家當作自己的扶貧聯繫戶,進行重點幫扶。我記得很清楚的就是有一次團中央組織的中央機關和北京天津上海等省市的團幹部來羅家磨村考察青年林,同時進村瞭解村民生活狀況,有一個白白淨淨的大個子同志不願意進到瓦四娃家去,我問他原因,他背過臉去擦了一把淚,說他在西藏呆過一段時間,看過藏區牧民的生活情況,他是不忍心多看一眼啊。

共青團組織是清水衙門,大的硬的項目手裡沒錢沒權,心有餘而力不足,確實辦不了。可是從領導到幹事,都有著火一樣的熱情,鐵一樣的忠誠,從來都把組織的安排,領導的囑託當作搞好扶貧工作的圭臬。要摸底,跑遍了全村十五個社的家家戶戶,川地裡的羅家磨、臺子、漫灘、苟家莊、包家、泉下,山頂上的王家山,偏僻山溝裡的黃香溝,我們用腳步丈量;五百多戶人,張家,黨家,周家,苟家,夥子裡親戚關係,高中回鄉退伍軍人,幹部教師,男女老少,家貧家富,誰家的衛生乾淨,誰家的女人來呆,誰家的男人精明,誰家由女人拿事,哪一家生產門路廣,等等,我們如數家珍;彩禮高娶一個媳婦拉賬幾千塊,好幾家女人得了大病家裡緩不過氣,有些家裡供學生上大學生活暫時困難,還有若干戶智力欠缺,貧困的原因抽蠶剝絲,逐漸找到……我們能幹什麼?當時團中央正在組織東西互助,團地委與北京、上海的團組織聯繫,動員羅家磨村(後來還有臨近鄉鎮、村社)的高初中畢業生到外地大企業去務工。九十年代以後,出門打工由政府組織的勞務輸出變成了農村青年的自覺行動,在八十年代,那是政府強力推動的一件事,確實需要政府的大力宣傳、充分的後續服務、對方優厚又有保障的條件,人家才願意出去啊。我記得八七年當年就動員了二十多人出去到大城市謀求發展。落實地委行署的統一部署,走田間,進村社,動員村民壓縮小麥青稞等糧食種植面積,適當擴大當歸黨參黃芪等中藥材和油菜籽大豆(蠶豆)洋芋的種植,壓夏擴秋,壓糧增經,克服當地雨水較多、氣候陰涼的不足,合理優化種植業結構,因勢利導,因地制宜,增加產出,提高效益。上級還要求我們動員群眾搞多種經營,我們除了鼓勵群眾養牛養羊養豬養雞之外,從定西臨洮隴西等地引進了兔子良種,發動群眾大力發展養兔業。好多家庭砌兔舍,挖兔窩,什麼肉兔、獺兔、長毛兔、荷蘭兔,各個品種一起上,一時間養了個熱火朝天。黃香溝社的王學仁更是辦了家庭牧場,飼養了二三十頭牛,效益相當可觀,在本村都是致富帶頭人。其他規模養豬的,養羊的,也有十來戶。村子裡有幾個三十多歲的人已經跑了幾趟廣州販歸(hu)頭,他們繼續當起了領頭羊,帶動更多的人,把本村種的中藥材收起來,還收購了會川街(gai)上其他鄉鎮的藥材上廣州,搞長途販運,據說也挺能掙錢。有一次我問他們,廣州人把咱們的中藥材都做上啥了,他們說好像是廣州那邊人除了當作藥材外,還煲了湯。我們到地區供銷社找領導,找科長,印象深刻的是管化肥的一位科長姓黎,他們態度都很好,在緊缺的化肥供應額度內,都給我們的羅家磨村特殊供應好幾噸,基本上每家每戶能保證一袋子蘭化尿素、美國二銨,最不濟也要保證一袋子硝酸銨。我正是從那個時候,知道蘭化的尿素含氮量是百分之四十六,美國二銨含磷指標是百分之六十七,硝酸銨含氮量是百分之十四。老百姓最喜歡要的是尿素,因為那種肥料在一場雨後撒到地裡,不管是啥莊稼,杆子葉子馬上嗖嗖嗖地往上竄,顏色也變得深綠墨黑。二銨最適合使用到洋芋豌豆地裡,上了二銨的莊稼,顆顆(kuo)子分外飽滿,分外重。

村子裡僅羅家磨上下社、漫坪上下社、臺子上下社通了電,其他苟家莊、口子門等還是煤油燈照明。團地委領導積極想方設法,爭取中央駐甘企業西北有色冶金機械廠的支持,他們無償支援設備、人力、物資,為苟家莊等社架設高壓電線。這個廠子是一家軍民兩用的國有骨幹企業,職工來自全國各地主要是東北,他們裝備先進,開著大汽車大吊車,穿著整齊洋氣,一律的藍色牛仔工作服,戴著各色各樣的安全帽,腰裡繫著皮腰帶,說著普通話,在我們和當地老百姓眼裡那是另一個世界的仰慕人物。高而又長的高壓電線杆拉來了,大軲轆上纏卷著的高壓電線拉來了,變壓器拉來了,一大群生龍活虎的年輕人開進了羅家磨村,引得大家好奇地圍觀。他們分散住在老百姓家裡,吃的住的也不挑剔,平常還與房東拉家常,開玩笑,漸漸的,老百姓不把他們當作天外來客了,而是用最好的臊子面、燙麵油餅、放了肉片的一鍋子面、荷包蛋招呼他們,他們自己也買了啤酒喝,還硬拉住社員一起喝,當時喝啤酒是一種“奢侈”。他們的效率就是高,僅僅半個多月,就架起了從村部羅家磨到苟家莊兩三公里的高壓電線,為黑燈瞎火了幾輩子人的村莊帶來了光明。當時我寫了一篇新聞報道類的小文章,他們廠子的報紙刊登了,團省委機關工作刊物《甘肅團訊》也刊登了。這是團地委幫扶羅家磨村,給村裡辦的一件非常受老百姓歡迎的事情。一位老領導說,共青團工作除了自身努力外,更多的還要依靠黨委政府,依靠社會力量,依靠群眾。

營造萬畝青年林,是團組織響應黨委號召,發揮青年活力和自身優勢的又一個大手筆。植樹造林綠化祖國是我們的國策,當時中央領導人胡耀邦提出甘肅要反彈琵琶種草種樹,團中央還號召全國青少年向定西採摘捐贈草木種子,加上甘肅包括定西的主要困境就是生態脆弱環境嚴酷,因此團地委彙報上級組織,提出在氣候陰涼、雨水充足、土壤肥沃的羅家磨村口子門、黃香溝一帶建設一片青年林的設想。這個規劃很快得到地委的高度重視,也得到團中央團省委的大力支持,同時得到基層團組織的積極響應,甘肅省林業廳也表示給予全力配合。萬畝青年林是團組織服務大局的一項舉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經濟建設、生態當先,美麗家園、樹木在前,這項工程亮出了共青團旗幟,承擔了光榮的社會責任,難怪從上到下得到了方方面面的肯定、鼓勵和不遺餘力的支持。團中央第一書記宋德福、書記處書記劉延東親臨指導,省委書記李子奇、副書記盧克儉現場解決問題,以實幹精神和栽樹書記聞名的定西地委書記韓正卿、行署專員張國維、地委副書記宋得壽給予親切關懷、手把手指導,省林業廳領導禹貴民感慨地說,衝著這些娃娃們幹勁和氣魄,林業部門要當作自己的事情,從種苗、技術各方面予以幫助。團地委團縣委鄉鎮團委的幹部們鉚足精神,日夜奮戰在造林第一線。會川、田家河、上灣、峽城等鄉鎮的幾千上萬名學生、青年自告奮勇開拔到了口子門、黃香溝,團旗飄揚,歌聲嘹亮,精力飽滿,熱情高漲……萬畝,是一個概數,通過幾年的努力,萬畝青年林共完成造林一萬多畝,樹種雲杉、油松、落葉松、馬尾松,還有一部分柏樹等共兩百多萬株。當年種植的時候樹苗有一米左右,三十多年過去,現在的萬畝青年林,已經長成了十多米高的參天大樹,鬱閉成林,蓊蓊鬱鬱,綠色蒼翠,粗有二三十公分,早都可以當作椽子、檁條的優質材料了。口子門樹林西坡上立了一塊萬畝青年林紀念碑,當年人們川流不息地參觀,是感動於共青團員們的一種青春創造精神,現在莽莽蒼蒼的樹林中,依然有許多人去參觀,感懷共青團組織永遠跟黨走、造福為社會的那種初衷、情懷!請記著為渭源萬畝青年林的建設做出貢獻、流下汗水的基層團幹部們,他們是秦素梅、張淑菊、黃普、孫筠、郭世傑、趙希榮、趙宏榮、杜樹旗、陳棟、陳志榮、何永誠、張劍……

團地委的幫扶幹部們把鄉親們當作親人一樣對待,羅家磨鄉親們也給幹部們拿出了自己真心和最好的東西予以招待。口子門社有個啞巴包文科,領導和幫扶幹部把他領到地區醫院進行復查,進行針灸和藥物治療,以期奇蹟的出現,安排在幹部的辦公室兼宿舍住宿,吃在機關大灶。可惜的是,這是一種先天性聾啞,無力迴天,但是從包文科滿臉含笑的表情和對我們模糊不清的稱呼中,知道他非常興奮,幸福。不論到哪一戶人家中,他們會盡其所有,為我們烙油饃饃,架起火盆,讓我們先喝上罐罐茶,緊接著是一鍋子面或者臊子面。隔三差五,村社幹部會有意識地安排我們的生活,在家境較好的村民家裡宰一隻雞,提上兩瓶“滾川”(以前瀘州老窖酒廠出的“三”麴酒)或“掛川”(八十年代由四川出產的一種“川曲”酒),一起切磋拳藝。我出校門不久,學習划拳就是從那時候開始的,並學會了劃四、十拳、還用別的拳路子破四、十拳。羅家磨的老鄉們非常熱情好客,走到任何一戶人家裡,都能看見院落中間的園子“圍牆”都是倒插的酒瓶子。我隨同鄉親們一起行情吃宴席,這裡風俗與定西等地不同的是,自家打發女兒出嫁,女兒的爸爸要親自去給親家賀喜,還會備上一塊玻璃畫的匾,上面寫著“恭賀親家為令郎完婚之喜”的字句,然後與來賓們一起吃酒席。我還隨同鄉親們去趕六月六太白山的山會,與他們一起起個大早,帶上東家準備的乾糧,步行十幾公里,爬上陡峭的山峰,在蒼松翠柏掩映的太白山頂賞景色,聽花兒,吃釀皮,劃大拳,交朋友,其樂融融,意會無窮。我還在口子門林業站與職工同吃同住,與他們一起去雙石門堵截偷砍林子的人,他們說有時候還會遇到危險,與他們一起還爬到露骨山頂,沿途植被垂直分佈,半山腰以上就只剩高山杜鵑也叫枇杷和苔蘚地衣。我起初固定住在張建元家裡,他老家武威人,說話甕聲甕氣,但是做事實在,待人真誠,他媳婦是本地人,年輕喜捺,早上準備早餐,晚上煨熱火囥,住在他們家,我有一種住在老家裡的踏實感覺。有時候我也是走到哪吃到哪住到哪,每一戶人家,都給予了我至高的尊重、最大的溫暖。有一次在苟家莊跳著過漫壩河立石的時候,我一隻腳踩空,落到了水裡,把褲子弄溼了。一家年輕婦女多次讓我穿上她男人的褲子給我洗,不到二十二歲的我很羞赧,硬是拒絕了她的好意,堅持在太陽下面把褲子曬乾了。連續駐村三個多月後領導讓我回單位修整一下,我比較固定的東家張建元一家第二天做了豐盛的早飯——荷包蛋、油饃饃,臨走的時候,又是新割下的韭菜,又是一包包自家的雞蛋。我忽然有一種酸楚或者喜悅、激動的感覺,迴盪心間。後來我斷斷續續在羅家磨呆了三年,直到一九九零年單位的扶貧村調整到另外的地方。幾年後臘月的一天羅家磨村的幹部宋欽、黨平來給大家拜年,帶的是村牧場的牛肉,山裡採的幹蕨菜,晚上我陪他們到地委賓館的公用洗浴間洗澡,他們是第一次洗澡,不知道開關在哪裡,涼水熱水怎麼調,也不知道怎麼搓背,我一一給他們詳細解說,示範。

離開羅家磨村三十多年了,羅家磨村的幹部、鄉親的面貌時不時清晰地閃現在面前。村黨支部書記周虎臉色黑青,威信高,不喝酒,但是愛報個牌,吃雞肉就愛吃個雞皮子;村委會張主任吃苦耐勞,愛說笑話,划算喝酒不輸年輕人;村經委主任黨建平年輕有為,精明能幹;村文書康道平踏實肯幹,經常性地加班加點;村會計宋欽綿裡藏針,憨厚又聰明;還有漫西的張社長,口子門的包社長,黃香溝的王學仁,羅家磨上隊的老喬……各個性格鮮明,或忠厚,或機智,或內向,或豪放,他們都成了我的朋友。

離開羅家磨三十多年,無時不在牽心著羅家磨的鄉親,關注著那兒的消息與變化。與羅家磨有緣的是,我一輩子喜歡栽樹護林,這與受到老父親言傳身教自幼薰陶有關,還是羅家磨的自然美景、參與青年林的建設,將感情與信念融注到了那兒的草木之中了。近幾年,連續看到的是穿越的黃香溝二十公里國道成了定西最美的自然景區,人在畫中,畫在眼前,上有露骨山常年積雪,下有分水嶺邊四季美景,春夏的翠綠讓人清爽,秋季的斑斕讓人迷醉,冬季的晶瑩令人心曠神怡,這裡由人們視而不見、司空見慣的不名之地突然名聲大噪,吸引了經過甘川公路的人們都要在這裡停留,拍攝,吃飯,野營,尋找那一種原始粗獷的大自然之美。更為可喜的是,得知一位由這兒走出去的大學生姚龍,返鄉創業,辦起了羅家磨村畫家寫生基地,名氣越來越大,人氣越來越旺,一年四季,吸引著蘭州、西安、上海、天津、北京等美術機構、藝術院校的畫家、學員們來這裡寫生,看不完的美景,畫不完的山水,嘗不完的美食,聽不完的故事,他們都在這裡找到了知音,找到了共鳴!真是

年年歲歲花相似,

歲歲年年人不同;

三十河東四十西,

腦筋一換夢成真。

今年定西市七縣區中將有五個縣也當然有我的羅家磨村跨入脫貧行列,祝賀我的羅家磨,祝福我的羅家磨鄉親們!

回顧羅家磨的扶貧歷程,理性客觀公正地說一聲,定西的黨政領導真是不容易,他們確實付出了比其他地方十倍百倍的勞動;定西的老百姓的確不容易,他們始終堅韌,樂觀,奮鬥,拼搏!致敬了!

(說明:

1.廓子、顆顆子,都是方言莊稼顆粒的意思;

2.歸頭,方言讀作虎頭,是中藥材當歸的頭部;

3.本文圖片全部由姚龍同志提供,取景於羅家磨村,其中那座亭子就是萬畝青年林紀念碑亭,碑亭周圍及下圖為青年林現貌)

己亥豬年甲戌月己卯日於北海休假中

羅家磨扶貧記

羅家磨扶貧記

羅家磨扶貧記

羅家磨扶貧記

羅家磨扶貧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