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打,父母應該教孩子打回去嗎?為這,我和老公起了爭執

前兩天,朋友攜孩子來家裡做客。朋友家孩子小西比我家孩子小銳大一歲,兩個都是男孩。小西上了一學期幼兒園了,小銳今年兩歲半。

小西一進家門,就把所有玩具收在自己面前,小銳想玩兒什麼得看他心情,大多數時候兩個人因為一個玩具爭得哇哇直哭。小西認為只要是玩具就是他的,小銳一直擁有這些玩具,突然不讓玩,也是很鬱悶。於是兩個人就各不相讓,經常發生拉扯。

孩子被打,父母應該教孩子打回去嗎?為這,我和老公起了爭執

除此之外,家裡所有的零食小西都認為是他的,小銳吃一片面包他都能哭半天,認為是小銳搶走了他的零食,只要看見小銳吃東西,必定又是一陣大哭。

小西在學校有很多朋友,屬於道德糾察員的角色,他會以自己的意志去管控別人,只要別人不按他說的做,他就會失控,大哭、打人,甚至咬人。

而小銳在面對哥哥各種爭搶的時候,不知道怎麼應對,也只有哭。小西喜歡控制小銳的行動,老是抱他腰,掐脖子,推到小銳然後騎在他身上。對於哥哥這些行為,小銳也不知道怎麼反應,還是一個勁兒哭。

孩子被打,父母應該教孩子打回去嗎?為這,我和老公起了爭執

於是這些在我老公眼裡,就成了小銳軟弱的表現,他認為應該教孩子“只要遇到不公平對待,就立馬反擊,被搶就搶回來,被打就打回去。”

我卻不這麼認為。小西和小銳之間雖然吵吵鬧鬧,但是大多數時間都相互喜歡和思念,也有很和諧的場景。小西之所以會有這些行為,一是因為他比較大,能夠控制住小銳;而是在家裡唯我獨尊慣了,沒有人及時制止他的不當行為。

孩子被打,父母應該教孩子打回去嗎?為這,我和老公起了爭執

如果我們到他家做客,小銳想玩他的玩具,而他不同意,小西父母就會採取讓小銳趁著小西不注意的時候給小銳玩,如果小西不同意給別人吃的零食,他們就會要求客人躲著吃,不讓小西發現。

長此以往,造成了小西以為自己能掌控全世界的錯覺。一個在力量上和認知上都霸道慣了的孩子,自然容易成為道德糾察員,凡事都要求別人以自己的行為行事,稍有相左,就會用暴力的方法嘗試糾正回來。

於是在和小西的相處中,小銳的應對方式其實不是懦弱,反而算得上是智慧的。當他們爭搶同一個玩具時,小銳不會輕易放手,即使搶不過,也要堅持去搶。玩具被搶走後,他才哇哇大哭。

孩子被打,父母應該教孩子打回去嗎?為這,我和老公起了爭執

他不輕易鬆手,是告訴對方,這玩具我也要玩,表明自己的態度。在搶不過後大哭,雖然有委屈的成分,但是也最直接地告訴旁邊的人,“我的玩具被哥哥搶走了”,從而爭取了更強大的人來幫助他。

我之所以說不同意老公“以暴制暴”的方法,是因為這個辦法並不能更好的解決類似的問題。

首先,孩子之間有特殊的相處方式。不論小西和小銳打得多麼難捨難分,他們會很快和好,就像根本沒有發生任何衝突一樣。

孩子被打,父母應該教孩子打回去嗎?為這,我和老公起了爭執

所以這個時候,小銳要做的,是合理反擊,而不是以暴制暴。當他感覺的危機,發現對方不是單純的打鬧時,他應該打回去,要告訴對方,我不是待宰的羔羊。但當意識到對方並沒有惡意,下手也不重的時候,口頭警告是更好的辦法。

兩歲多的孩子怎麼判斷對方有沒有惡意呢?其實他們不能判斷,所以父母就應該告訴他:如果有小朋友把你弄痛了,你應該明確告訴他“你弄痛我了”,並且反擊。如果對方只想和你打鬧,沒有下重手,那就開心地和他玩吧。

這樣做至少有兩個好處,一是告訴小夥伴,我也不是好惹的。孩子圈其實是最原始的,他們不講道理,力量很重要。

孩子被打,父母應該教孩子打回去嗎?為這,我和老公起了爭執

二是告訴看管的大人,我需要幫助。有點類似職場生活在兩個員工起爭執,老闆當然更偏向表現良好的員工。一個孩子如果平時大部分時間乖巧,當他和其他小朋友爭執時,大人更願意相信他是無辜的。一個孩子如果霸道慣了,當他和其他小朋友發生爭執時,根據他平時行為的慣性思維,得到除自己父母以外信任的幾率至少降低50%。

我老公認為小銳之所以這麼“懦弱”,就是因為我們平時都跟他講道理,沒有告訴他應該打回去。但是我認為,父母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樹立正確的三觀和保護自己的方法,這之間並不衝突。

以暴制暴是扭曲的,不正常的,它只能解決當下的爭端,並不能夠在以後的生活中有什麼正向的幫助,甚至會讓孩子走上“熊孩子”的錯誤道路。

孩子被打,父母應該教孩子打回去嗎?為這,我和老公起了爭執

如果一個孩子三觀正確,有有效的自我保護手段,那麼當他遇到爭端時,他就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因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所以當孩子被打時,父母要做的,不是隻讓他打回去,還應該教他更智慧的應對方法。如果覺得受到威脅,應該打回去,如果只是單純的打鬧,就享受其中。這之間不同的應對,關鍵點在於孩子有沒有感受到痛苦。

除此之外,父母還應該正確教育孩子的三觀,告訴他們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只有心中有正義,才能站在正義的地方,讓更多的人來幫助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