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思維習慣與工具,讓你的工作效率更出眾

必備思維習慣與工具,讓你的工作效率更出眾

對於工作而言,效率提升永遠是揮之不去的的話題,下面分享幾點個人工作中十分受用的經驗方法和工具,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1.在“偷懶”這件事上多加鑽研

偷懶是第一生產力。我不是技術或工程人員,但秉持著”實用原則“和“拿來主義”,我從不因為自己不直接從事技術工作,而對各類技術和工具的學習瞭解抱有排斥心理,對於各類“工具”始終抱有旺盛的瞭解慾望。學習各類工具技術,並應用到工作中實現流程的優化和處理速度的提升,絕對是一件特別值得“投資”的事。很多優秀工具的功能能高效解決各類問題,同時,各類軟件自帶的邏輯也能有助於我們梳理工作思路,增進我們對於各類工作場景的理解。

對於碰到的各類工作,特別是相對機械重複的工作,我第一個想的就是,能否優化,是否有更快更偷懶的方法和工具可以使用?這樣的思考方式讓我儲備的“解決方案”得以迅速積累。偷懶並不是降低目標和質量,而是將關注點更多地放在對做事過程的簡單化、清晰化、流程化和自動化上。秉持這樣的觀念,形成的結果會很自然地高效優質,而節省下來的時間,也能很好地用於精力的恢復並投入到更多具有“創造性”的事務上,也就形成了一個高效且創新的良性循環。

我在文末列舉了我個人的工具軟件清單。硬件方面,我推薦兩個:

1.電腦一定要裝固態硬盤(SSD)

2.空間足夠(個人/公司預算足夠)的情況下,儘量雙屏工作,十分方便

總之,建議大家培養“解決問題就找工具選工具”的思考和搜索習慣,可以極大地提升工作的靈活度與效率。

2.適當的“侵佔性”

麻煩別人是件不好的事嗎?並不是。如果你只是普通員工,即使是一個老員工,在未經授權地情況下指揮他人絕對也是一件令人生惡的事。但這絕不意味著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扛下來,在分析完一件工作事務的目標和內容後,除了思考“我如何做好”這件事外,也可以在考慮過程中將公司內外的相關方視為資源,考慮他們對於“做好這件事”的作用和價值。如果覺得能有助於達成目標,就應該去嘗試申請授權(向領導彙報申請XXX一起來做這件事),或者直接溝通表明目的表示希望得到對方的協助。對方當然有拒絕的權利,但如果能夠提供一定的幫助甚至共同承擔壓力,事後也一定要表達私下或者公開的感謝,是人家的功勞,一分都不要搶。

侵佔性與“不要給他人添麻煩”的傳統觀念是反向的,且特別容易出現在新入職場的人身上。這裡並不是說要去壓榨他人或者佔他人便宜,而是要儘早擺脫請求他人協助時的心理負擔,更多地關注與如何解決問題,記著他人的幫助並及時回報。

相應的,如果你是一個領導(無論大小),我見過的凡是高效的領導,“侵佔性“絕對是必備特性,只是有人表現得很直接,顯得很強勢,有人十分客氣與貼心,但仍然佔用著你的資源。

至於大老闆們,不知道大家是否有發現,凡是18點後的加班會議上,他們絕對是精力最充沛,笑容最多的人:)

3.避短不如揚長

我過去一直追求一種較為“完美”的工作狀態,如果覺得自己在哪方面表現不佳,就會有很多的焦慮,進而想要精進,做得更好。比如在大學期間,我並不外向,在剛入學時,在公眾面前講話也顯得十分拘謹和不自然,但我逼著自己參加辯論賽,甚至是上臺唱歌... ...(我唱歌還算一般,但我這輩子都不想再上臺唱歌了,哈哈)這些舉措確實像一劑猛藥,迅速地改變了我的怯場,在工作場合我也十分受益於此。

這種“死磕”精神固然有其積極的意義,在有時間有興趣的情況下,補短板也具有很大的價值。但是非要把自己一項低於及格線的能力,變成七八十分的水平,並不是性價比很高的行動。在可以選擇的情況下,應該優先精進專長,而非補短。一個人在職場上獲得嘉獎或者成為領導,更多地還是取決於其優勢發揮的程度。短板誰都有,只要別打腫臉充胖子,讓短板嚴重影響到當前的事務,就沒有太大的問題。做不來就直說,或者請求他人的協助。所以“避短”強調的是隱藏短板,降低其風險發生的概率,而並不一定要強行發展和改善它。

所以任正非先生對於短板長板的理解對於企業管理是高效成功的: “我的短板,去的你,我不管了。我只把我這塊板做長,再去拼別人的長板,拼起來不就是一個高桶了嗎?為什麼要把自己變成一個完美的人呢?” 在他的各種講話中,對於個人,他強調每個人拿出自己的“長板”,收起短板,共同拼出華為這個“大桶”;對於企業,他強調華為只做通信行業的管道,做好自己的專長,與其他行業的企業共同創造更大的價值。

4.搜索能力

雖然很多人都知道“多百度,多谷歌”的道理,但是真正碰到問題的時候,卻往往沒有這個意識,且很難搜到想要的解決方案。我總結起來的原因有兩點:

1.對於問題描述的詞彙量不夠,這個需要在平常多記錄多積累。

2.缺乏明確的搜索目標和搜索途徑。很多時候只從百度搜索是不夠的,還需要從一些特定的網站和搜索引擎入手。(但知道有特殊搜索引擎和優質主題導航網站的人並不多。這個大家在知乎上搜索一下也是一大把。)

總得來說,我們需要明確自己獲取信息的目的,知道上哪找,並且善於做減法,不斷地精簡關注方向,避免信息過載。

以下是我個人的信息獲取源,僅供參考供參考

必備思維習慣與工具,讓你的工作效率更出眾

這個界面是谷歌插件infinity


必備思維習慣與工具,讓你的工作效率更出眾

Inoreader上的RSS訂閱源


5.工作是會膨脹的

工作會自動地膨脹佔滿所有可用的時間。——帕金森定律

面對需要講究效率的工作事項,一定要為待辦事項設定一個完成時間,而不是給自己規劃很寬鬆的時間,過多的時間只會讓人放慢節奏以便用掉所有分配的時間。

同時,這句話也可以這樣去理解。我們一切提升效率的有效措施,其實都會讓我們的時間變得富餘。這個時候領導或許會給我們派更多的活,我們就需要進入到下一輪的效率改進過程,所以很多人在發現自己的效率提升後反而更忙了。這在一定的範圍下是可行的,能者“多”勞嘛,也能充分體現自己的價值。但是不斷地做加法也容易讓人疲憊,從長遠來看,是不可持續的,一段時間用力過猛的後果,是可能在後續產生“報復性”懈怠的心理。

一旦熟練了就馬上攬新活幹,這很積極,但並不一定是好的做法。我在剛入職場時經常這樣,但當超過自己的承壓負荷時,就會出現“失衡”,進而感覺無論生活還是工作都很匆忙,效率顯著降低,自己也容易在諸多事項的逼迫下陷入情緒的低潮。主要的原因,在於我們在攬新活的時候,對很多可能發生的”突發“狀況難以預測,你現在有兩個小時的時間,你就去攬2個小時的活,但也許這項事務會衍生出新的事務,或者生活上的某個突發狀況(比如生病、男女朋友關係問題、堵車等)就可以輕易地擾亂節奏。

所以我的做法是適當地轉變觀念,用效率換空間:

1.把通過效率提升贏得的時間視作對自己的獎勵,適當地休息放緩當前的工作節奏。

2.利用贏得的時間,多做總結和分析,做一些自己喜歡做或者想做的工作。

我在這裡並不是鼓動採取“老油條”的工作策略,而是提醒大家適當地為自己的工作留有空間(緩衝帶),這樣可以讓我們的高效變得持久。在更好地激勵自己的同時,贏得的更多緩衝空間以及應對風險的能力。

這裡並不是鼓動採取“老油條”的工作策略,而是提醒大家適當地為自己的工作留有空間(緩衝帶),這樣可以讓我們的高效變得持久。在更好地激勵自己的同時,贏得的更多緩衝空間以及應對風險的能力。

6.避免多線程工作

多線程看起來很厲害,像個大忙人一樣的日理萬機,但其實十分地消耗精力和效率,並影響工作的最終質量。人的大腦並不適用於同時去處理多件事務。這就需要我們建立好自己的待辦事項清單(IOS軟件推薦Things或者Microsoft To Do,小巧美觀精緻),一件件去執行。知道這件事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可能出現的多線程工作場景,但能夠幫助你提前拒絕或者推遲一些可能要做的事,進而減少多線程的可能性和程度。

附個人工具清單(僅供參考),這些工具極大地提升了我在各類工作場景中的效率,也希望能對你的工作有幫助。

常規工作軟件

  • PowerPoint
  • Word
  • Excel
  • Project
  • Foxmail

數據提取、清洗與分析

  • Navicat
  • TableauPrep
  • Kettle
  • Tableau
  • Power BI

文件管理、搜索及工作流管理

  • Everything
  • Listary
  • Duplicate Cleaner(文件查重清理)
  • Quicker
  • Rolan
  • Total Commander

時間管理&任務管理

  • ManicTime(電腦軟件使用時間監控)
  • Things(IOS,暫不支持windows)
  • ColdTurkey(網站禁用)

桌面分區及系統視覺效果優化

  • Satardock Fences 3(桌面自定義分區)
  • StartsBack++(將工具欄變透明)

文件處理、預覽與標籤卡插件

  • Seer(文件預覽工具)
  • Clover(文件夾標籤欄工具)
  • Total Commander(綜合文件管理工具)

解壓縮

  • Bandizip

截圖,取色,貼圖,文字識別

  • Snipaste(截圖、貼圖、取色碼)
  • FastStone Capture(截長圖)
  • 天若OCR

雲文件管理

  • 堅果雲

剪切板管理

  • Ditto(存儲你複製過的內容,快速調用)

瀏覽器

  • Chrome
    • Vimum:鍵盤功能拓展
    • Tampermonkey:腳本管理
      • 百度去廣告及自定義清爽界面
      • 百度雲直鏈下載
      • 視頻網站去廣告及VIP觀看
      • ...更多待發現
    • AutoPagerize:自動翻頁
    • Screencastify:截屏與錄屏
    • Infinity:自定義標籤頁及管理
    • SmoothScroll:瀏覽器滑動更平滑
    • Axhub Icons:一鍵複製Iconfont至Axure
    • 印象剪藏(Evernote Web Clipper):剪藏網頁內容
    • IE Tab:IE瀏覽器內核
    • LastPass:密碼管理
    • 流量節省程序:降低流量消耗
    • 劃詞翻譯
    • inoreader(RSS閱讀器)
    • Axhub Icons(阿里巴巴素材庫直達與Axure調用,Axure素材庫直達)

筆記

  • 印象筆記(Evernote)
  • 幕布
  • OneNote
  • Notion
  • Typora

思維導圖&流程圖&原型

  • Xmind
  • ProcessOn(網站)
  • Draw.io
  • Visio
  • Axure

下載

  • Eagleget
  • 迅雷極速版
  • 速盤(百度網盤解除限速)

卸載

  • Revo Uninstaller

Office插件

  • 方方格子(Excel插件)
  • OfficeTab(Office選項卡)
  • islide(PPT插件)

屏幕護眼

  • f.lux

播放器

  • PotPlaye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