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彩《西遊記》 很純很絢爛-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重彩《西遊記》 很純很絢爛

丁立人 《大聖小聖鬥法之四》

重彩《西遊記》 很純很絢爛

丁立人 《七絕山》

《西遊記》是一個無盡的寶藏,激發了後來人各種藝術形式的演繹。90歲高齡的上海藝術家丁立人先生就是一位一生用畫筆詮釋《西遊記》的名家。近日,年前在廣東美術館開幕的“西遊南行——丁立人個展”也恢復展出了,並將延展三個星期。一百多件重彩作品和各個時期的文獻手稿,展現了一個很純很絢爛的西遊世界,也展現了丁立人真善美的藝術追求。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江粵軍

從6歲畫到90歲 畫出趣味畫入故事

丁立人是江南人,1930年出生於浙東海門,自幼家境殷實,父母是戲劇愛好者,親朋好友常聚家中談戲、聽戲、唱戲;在上海美專西洋畫系就讀的舅舅賀鳴聲及其同學也是家中常客,他們從上海帶來的西洋畫刊所刊登的西方現代畫派作品,也成為丁立人最早的繪畫啟蒙。而選擇從《西遊記》進入繪畫世界,則得益於丁立人的奶媽。

“奶媽不會看書,只會講故事。故事也講得不多,只能講一點點,她只會講《西遊記》故事裡的幾段……奶媽講故事的聲調,恍恍惚惚,渺若遊絲。與其說是她講故事,不如說是在囈語。正是這種聲腔語調,最適合講魔幻故事,把這《西遊記》講得虛無縹緲。講成非人間的,講成天籟之音。”因此,童年的丁立人覺得比任何故事都好聽,聽後還不過癮,就開始動筆把這些故事畫出來,於是從6歲畫到60歲,又畫到了90歲。

畫了一輩子都不厭倦,那當然還在於《西遊記》有趣。“我以為有趣最重要。寫小說,要寫得有趣,畫畫,也要畫得有趣。若是無趣,寫它做什麼,畫它做什麼。”因為有趣,畫著畫著,丁立人便覺得把自己畫進去了。“不是把自己畫進畫裡,而是把自己畫在故事裡。畫入他們師徒一行裡,我就是跟著他們走了。”

在這些畫作中,丁立人用粗獷的線條,稚拙的形象,熱烈的色彩,平塗的色塊,展現了唐僧師徒四人取經的種種趣味畫面,既融入了敦煌壁畫、漢代畫像磚和戲曲人物等傳統藝術形象,又吸收了馬蒂斯等西方現代藝術流派的觀念和技法,融會貫通,創造出獨具一格的藝術風貌。同時,在藝術上,他始終保持著唐僧師徒四人那種永遠“在路上”的心,勇於變化,勇於攀登。

曾師從關良、林風眠 對廣州印象很深

而談到本次在廣東美術館舉辦丁立人個展,廣東美術館館長王紹強表示:“廣東美術館一直重視對中國近現代沿海美術的研究,強調‘沿海性’與‘當代性’。20世紀前期,包括‘二高一陳’的眾多粵籍藝術家曾到上海去,將嶺南文化帶入海派文化環境中。今天,我們又把上海藝術家丁立人先生請到廣州來,將有助於對丁老先生的藝術成就進行系統性學術梳理與研究,加強粵滬地區的美術溝通與交流。”

事實上,丁立人跟廣州、跟廣東也很有緣分。早年,廣東兩位大畫家關良先生、林風眠先生,和丁立人都是亦師亦友關係。“關良先生教導我,畫畫不能畫得老氣橫秋,要像兒童一樣充滿趣味才好。林風眠先生也告訴我,世界性很重要,要東方的、世界的、個人的都融為一體。我也一直努力在做。”

由於對廣東很有感情,20世紀90年代初,丁立人曾在廣州住過較長一段時間,在珠三角的鄉野間悠遊採風。“關良老師是番禺人,我在番禺住了兩個月,一直在找他的故居。雖然最終沒找到,但把整個番禺都走遍了,很開心,很喜歡。另外,像老西關、東山、沙面,也都非常好,很幽深很有生活氣息。” 在此期間,丁立人還畫了很多速寫,雖然本次展覽沒有呈現,也是很值得期待了。

來源: 廣州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