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從“校園人”轉變成“職場人”?

平安聊職場


你問如何快速從"校園人"轉變成職場人?這是所有職場外的人都將面對的問題。我能告訴你的實招是"三個轉"。所謂的三個轉就是:首先從文化心理定位上,由校園人文化心理轉變到職場人文化心理;所謂校園人文化心理,就是三個基本特徵。一是理論與實踐脫節;二是校園與職場的判斷評價標準迥異;學校是以試卷分數判斷評價優劣;職場是以實錘的業績為考核標準;三是處理人際關係的依據與方式不同。校園的人際關係處理依據與方式,主要是以感情愛好,甚至性格等等感性取向為依據;職場主要是以社會或者經濟利益作為依據。在處理方式上前者依靠感情籠絡與維繫;後者依靠利益調節來維護人脈的平衡;

其次從淺層嵌入轉變到深度的融入。就是從三個側面輕變。一是形象上,包括語言、,著裝、髮型,坐臥舉止等側面,擺脫學生樣與學生腔;轉變到員工的穩重成熟直率的形象;二是從文化認同上,改變被動接受與溫良恭儉讓的書呆子氣;轉變成主動勤奮實幹的勞動者形象;三是從感情融入轉變到利益融合。就是從情感上的認可,打成一片,轉變到對共同體的認同。

最後是從學用脫節轉變到學用結合。以上回答的是轉變內容。那麼,怎麼樣採用適當的方式來實現這個轉變呢?就是結合工作實際,帶著問題去學,在現場操作過程中堅持從三個方面完成這個任務。一個是帶著文化心理認同方面的問題,不斷向企業文化學習,吃透企業文化的精髓;二是帶著缺乏工作經驗的心理,向老員工及管理者學習。就是學習他們的專業技能與經驗教訓;三是帶著知識轉變成能力方面的問題,向實踐學習。就是堅持在實踐中邊幹邊學,不斷地總結不斷地提高。

就像圖中的萬木,只有經受住惡劣環境的考驗,才能更加強大,充滿不竭的活力。



天道若龍



美麼噠551


要從校園人轉型成職場人,那你首先要搞清楚校園人和職場人的區別,,校園人是以學習理論為主,他的考核標準是成績也就是分數,職場人是以實際成果為主,他要求完成崗位的所有工作,不管你用什麼方法,業績為王,成果為王。在學校人家會給你面子,考差了可以重來,但是在職場當中有些事情不能犯錯,比如安全事故,一旦因為錯誤的操作導致安全事故,可能毀掉一家公司。

從思維上我們要做以下的改變:學校人分數是給老師和家長看的,職場的結果直接影響到工資的發放,工資是你自己給自己掙的,不是老闆給你的,這人都是自己的老闆,老闆為什麼給別人發工資發1萬給你只發3000,那是因為你的結果,老闆只能給你發3000,總有人認為自己的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要求公平,從思維上你必須認清一點,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公平,為什麼人家出生在富翁的家庭,而你卻出生在普通的家庭,你說這個能公平嗎?所以放棄追求公平的想法,重點以能力為主,業績為導向。

從行為上約束自己:在學校我們可以撒撒嬌,耍耍小姐脾氣,在職場沒人慣著你,在學校更多的是到期末考試成績差了,第二學期可以重新來,是不是可以逃一堂課?在職場我們需要謹言慎行,而且要評估自己的能力,圍繞著自己的工作責任,履行我們的職責,有一些崗位是不能夠出現差錯的,一旦出現差錯發生的損失不是個人或者單位能夠承擔的,所以在行為上面我們也一定要增加責任意識,都已經是成年人了,必須負起我們該負的責任,另外現在的知識更新迭代非常快,大學裡面所學的知識已經滯後幾年,你需要在職場裡面邊學習邊成長,我們的自己的目標在公司的平臺上面全力以赴大膽的行動,拿到好的結果。

從情緒上控制自己:每個人都會有情緒,真正控制情緒的是自己內心的信念,價值觀或者對某個事情的標準,當你有情緒的時候想想看自己是因為什麼生氣?允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標準,你是你的,別人是別人的,所有事情分為三件事,老天的事,自己的事,別人的事。認清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要用自己的情緒為別人的錯誤買單。

以上是一個培訓師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說說看你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你是怎麼校園長轉變成職場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