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舍離的人生有多輕鬆

斷舍離的人生有多輕鬆

究竟什麼是斷舍離呢?

斷舍離的創始人山下英子出版了家庭生活類作品《斷舍離》,於是這個概念得以推行。山下英子,日本早稻田大學文學部畢業,大學期間開始學習瑜伽,通過瑜伽接觸到了修行哲學:斷行、舍行、離行。

這是“斷舍離”概念形成的雛形。後來作者通過對日常家居環境的收拾整理,讓“斷舍離”的理念變得立體和豐滿了起來。

斷:不買、不收取不需要的東西;

舍:處理掉堆放在家裡的無用之物;

離:捨棄對物質的迷戀,脫離物慾;


斷舍離的人生有多輕鬆

當你走進房間裡,一個房間是雜亂無章,一團糟,而另一個房間則是整潔清爽,東西擺放井然有序。不難想象,肯定是後者更讓人心曠神怡,令人感到舒服。

家居環境如此,人生其實也是如此。由此可見,斷舍離的主角不是物品,而是自己。

為什麼我們的家裡會變成到處堆滿雜物和破爛兒的樣子?很多人的答案往往是:扔掉太可惜了。其實,這折射出了我們內心的真實情緒——不安全感。

我們活得太小心翼翼了。當我們掂量起一件物什想著要不要扔掉的時候,內心深處總是有個聲音在說:想用的時候手邊卻沒有怎麼辦?所以你會在家裡塞滿各種各樣“有一天”會用上的東西,儘管你也不知道這一天到底什麼時候來,會不會來。除了不安全感,太過寂寞的人也會拼命囤積物品。如果一個人缺乏對自我的認同感,就會藉助物質來排遣自己內心的寂寞。

不管是對物對人,當決定斷舍離的時候,都會遇到“斷掉捨去離開”的痛苦。

這個時候我們該如何面對呢?其實很簡單,也很直接,就是充分的去品嚐的份痛苦。如果從痛苦中逃離,行動就會停滯,如果和這份痛苦對立,行動也會停止下來,只有當我們在整理的時候接受了,正在品嚐這個這種不舒服的自己。

我們就能在那一刻,痛苦過後得到恢復,繼續向前邁進,我們斷舍離的這個行程。


斷舍離的人生有多輕鬆

丟掉多餘的事

許多事,可做可不做,那就不要去做。你做每一件事的時候,都是在擠佔其他事的時間。若是把生命浪費在做不重要的事上,失去的就是做重要事情的機會;丟失了這些機會,錯過的是一個更好的自己。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個人一輩子無法踏遍全世界,也無法做完所有的事。拋棄可有可無的事情,收效甚微的應酬,把時間用在你最重要的事上吧,學想學的技能,見想見的人。

丟掉多餘的關係

人總是生活在社會之中,保持著一張關係網。交一百個酒肉朋友,不如兩三位良師益友。精簡了自己與他人的聯繫,才知道哪些關係無關緊要,那些人真的重要。節約自己的生命,投入更重要的關係中,將它們的紐帶培育得更緊密,比維持著許多泛泛之交要充實太多了。

斷舍離,簡簡單單的三字,卻是人生的秘訣。

大道至簡,最好的生活其實就是簡單的生活,褪去了浮躁,擯棄了多餘的部分,留下的一切都是剛剛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