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臣子平時怎麼稱呼他們的皇帝呢?有什麼歷史依據?

燒音箱


夏朝的君主有兩種稱呼:一種稱“帝”,一種稱王。

有關夏朝的歷史記載,主要有《竹書紀年》、《尚書》、《史記》等,孔子是非常有名的改編大師,《詩經》3300多篇,刪減為305篇,《尚書》也是孔子簡選了100多篇而已,其他都刪除了。一方面我們要讚揚儒家將一些經典傳承了下來,另一方面他刪除了很多歷史記載,使得後人對歷史產生了很大的誤區。

幸虧考古界發掘了一些文字史料,從而得到了《竹書紀年》、《尚書》等的真實面貌。

夏朝怎麼稱呼他們的君主,這事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那麼我們看夏朝的君主稱呼就不能以孔子刪減後的《尚書》和司馬遷的《史記》來找歷史依據了。

根據比較原始的歷史資料來看,夏朝的君主有兩種稱呼,一種是稱“帝”,另外一種是稱“王”。(《山海經》中的夏帝啟形象)

有關夏朝君主稱呼的歷史記載。

一、古本和今本《竹書紀年》。

《竹書紀年》是晉朝晉武帝時期發掘的戰國時期魏襄王的墓葬發現的,宋朝時期散失了。清朝人將古籍中有關《竹書紀年》的記載全部整理出來,發現與流通中的《竹書紀年》有很大差別,蒐集整理出來的稱古本《竹書紀年》。後人將之整合成《古本竹書紀年》。

《竹書紀年》分今本和古本之說,古本為真,今本為“偽”,不過今本《竹書紀年》也不完全是假的,是經過改編的。《竹書紀年》古本一出現,孔子改編的《尚書》、編寫的《春秋》、司馬遷的《史記》被一面倒的稱為“偽史”,尤其體現在對三皇五帝和夏朝的記載,顛覆過去的認知。也就是說孔子、司馬遷都是帶著一定的思想意識去寫歷史的,有些地方進行了大改動。

譬如,堯舜禹禪讓一事,《竹書紀年》記載的根本就不是禪讓,而是被推翻了。

堯被舜推翻了,禹把舜推翻了,啟把伯益殺了;著名的伊尹曾經殺夏朝的王太甲。至於真偽,有待考證,但是出土的東西應該是更具有說服力。

有關夏朝君主的稱呼,將古本《竹書紀年》進行對照,畢竟今本《竹書紀年》被改編了不少:

1、元年癸亥,帝即位於夏邑,大饗諸侯於鈞臺。

2、諸侯從帝歸於冀都。大饗諸侯於璇臺。

3、二年,費侯伯益出就國。王師伐有扈,大戰於甘(有扈,在始平鄠縣)。(古本《竹書紀年》記載的帝啟)

這裡講夏朝的開國君主“啟”稱為“帝啟”,但是他的部隊稱為“王師”,這裡就已經可以瞭解到,夏后氏的“啟”有兩種稱呼:帝和王

不單單是夏啟被稱作“帝”,之後還有夏朝君主都稱“帝”,如帝仲康、帝少康、帝芬、帝芒、帝洩、帝不降、帝廑、帝孔甲、帝昊、帝發、帝癸等,這都是古本《竹書紀年》中對夏朝君主的稱呼。又記載:

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與無王,用歲四百七十一年(始壬子,終壬戌)。(《竹書紀年》古本)

看來這是“帝”和“王”都是夏朝君主的稱謂了,更加偏向於“帝”的稱呼。

而古本《竹書紀年》中對商朝君主的稱謂只是“王”,沒有“帝”,如下:

仲丁,名莊。元年辛丑,王即位,自亳遷於囂,於河上。(古本《竹書紀年》記載的商王都是稱“王”,而沒有“帝”)

《竹書紀年》古本中對商朝王的記載大都是這種模式,稱“王”。

二、《尚書》記載

《尚書》之中有關夏朝的記載只有四篇,分別是:《禹貢》、《甘誓》、《五子之歌》、《胤徵》,其中《五子之歌》和《胤徵》被證明是偽作,也即是後人寫的,不是原來《尚書》中的文章。因此我們只能以《尚書》之中的《禹貢》、《甘誓》來看一看對夏朝君主稱呼的記載了。

啟與有扈戰於甘之野,作《甘誓》。

大戰於甘,乃召六卿。

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棄三正,天用剿絕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罰。左不攻於左,汝不恭命;右不攻於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賞於祖;弗用命,戮於社,予則孥戮汝。”(《尚書.甘誓》)

在《尚書》中稱“王”,夏啟的自稱。司馬遷就毫不客氣了,他在《史記》中是這樣說的:

啟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女:有扈氏威侮五行,怠棄三正,天用勦絕其命。(《史記》)

司馬遷直接寫成了啟,而《尚書》中稱“王”,司馬遷有點貶低的意味。(夏啟發動甘之戰,開戰的誓詞就是《甘誓》)

本人覺得,夏朝的君主稱呼應該是“帝”,而“王”的稱呼則較弱一些了,可能後世記載的問題。


穿越再現彼岸


這問題應該是這樣的:

1、在夏、商、周朝是沒有皇帝這個稱謂的,最高統治者稱為“王”,例如紂王、周文王、周武王等,皇帝這個稱謂,只有從秦王嬴政統一六國之後稱謂“秦始皇”,才有皇帝。

2、至於歷史依據,目前看來是都沒有,那時候沒有明確的文字記載,都是一些演義之類的。


太陽下的奔波


夏朝是中國上古三代夏商周的一代,時間在大約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之間,

距今有大約3600-4000年的時間。而中國的編年曆史,始於公元前841年,也就是說此後歷次重大歷史事件,均有年份記錄。距今有2800多年。

在沒有文字記載的夏朝,人們只能從碎片的歷史遺蹟中求索,真實程度就有很多折扣。這就是本題的難度所在。不過,到目前為此,夏朝的最高統治者稱謂是"後"這一點,歷史學專家和學者是有共識的。比如,夏朝第一代最高統治者,大禹的兒子啟繼位後,開啟了中國歷史上世襲制的先河,史書記載他的稱謂,就是"夏後啟"(還有夏王,帝啟等稱謂),在位時稱"後”,去世後稱"帝"。至於歷史依據,這是一個太專業的問題,不是簡單的問答欄目所解決的。建議你在百度搜索查閱國家九五重點科技工程項目-"夏商周斷代研究工程",這也只是科普一下,若認真嚴謹,尚須進入專業領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