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不好意思害了你

别让不好意思害了你

在以下的场景中,你是否也常常感到害羞:

当你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却不知道答案时,站在那里支支吾吾,脸红的像苹果;

当你不得不当着众人面前上台汇报时,你是不是感觉自己心脏狂跳,说话也是抖着的?

当你去吃饭,茶壶里没有水了,你是不是会不好意思让服务员加水?

相信以上的场景你不会感到陌生,几乎每个人都会经历过,但是我们都是害羞者的其中一员,你会不会感觉好像只有自己才会这样,周围的人面对这些情境都游刃有余。

但事实上,害喜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斯坦福害羞研究曾对5000人进行了调查,80%的人均表示曾经害羞过、正在害羞或者经常害羞。其中,40%的人认为自己现在正在害羞。

也就是说,我们每遇到10个人,就有4个人可能正在遭受害羞的困扰。

可见,害羞并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

由于害羞对我们的生活能够产生极大的影响,害羞的人总是容易眼光躲闪,神情不自然,易于选择离人们远一点的地方。

因此,害羞的人也失去更多机会,事后懊恼不已。

害羞是社交的障碍,而社交是人类的基本需要。

卡杜兹研究证明:「社交能力不够好的人往往不如社交能力好的人健康,情绪也不如社交能力好的人稳定。」

我们常常认为害羞是感情中无法改变的部分,根植于我们的性格、生物本能中,我们永远无法将它根除。

其实,害羞源于我们对这个世界所产生的一系列易受影响又令人信服的想法上。

津巴多将害羞比喻为“人们为自己设置的心灵监狱 ”。

别让不好意思害了你

别让不好意思害了你

为什么你会感觉害羞?

1. 父母教养方式

即使天生就是敏感和害羞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如果有意识培养和塑造也是能够改变害羞心理。

但是如果父母明知道孩子有害羞心理,却从未重视过,不曾支持与鼓励孩子走出内心的世界,放任孩子就以这般的姿态成长,那么孩子心里的雪球将越滚越大。

小艾是一个善良、真诚、老实的人,同时她也是一个害羞的人,因为从小到大,她身边的人都评价他是一个害羞的孩子,他对有些经历记忆深刻。

上小学的时候,小艾因离学校近住在了姑妈的家里,一次,姑妈让小艾跟邻居打招呼,小艾却支支吾吾说不话,姑妈当着众人的面,说“这孩子真是害羞”。

几周后,小艾的爸妈来到了姑妈家看望小艾,小艾的姑妈毫不避讳地当着小艾的面对小艾爸妈说:“这孩子真是害羞,躲在家里都不敢出去见人”。

小艾的爸妈也应和着,小艾感到非常委屈。

之后一次聚餐小艾的爸爸让小艾跟亲朋好友问好,小艾犹豫不知道说什么好,爸爸便说:“这孩子一直就有点害羞,你们不要太介意”。

听到这句话,小艾心里很不是滋味,仿佛所有人都觉得自己不够好,这样的场合让自己感到尴尬又难堪。

因为父母不重视的,也不鼓励的行为,小艾一直贴着「害羞者」的标签,想挣扎又无力。

别让不好意思害了你

2. 沉迷于网络世界无法自拔

回想一下,你每天发生最多的社交场所是否实在微信或QQ里?与其走出家门约会,不如与个人网上来盘游戏?

现在科技发达,早已实现交流不用出门,这确实很快捷,但同时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人们渐渐忘记如何去面对面社交,甚至想不起隔壁邻居的面孔。

这样的环境,更容易让我们产生害羞心理。

你是否也是在网上可以聊得热火朝天,感觉自己是一个很健谈的人,但是真正到了面对面的时候,说句话都脸红,手脚放哪里都不合适?

3. 优越感作祟作用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家长为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很多孩子从小被灌输「争夺第一」的理念,而孩子为了证明自身价值,为了被爱、被接纳,必须作出相应反应。

当我们抱着自我评价的功利态度与人交往时,就会担心自己做的是否优秀,自己是否没有价值。

当你所做的并没有得到他人的肯定,你的感受就会影响你的表现,表现则会影响他人的评价,其他人的评价反过来又深刻影响自我评价。

比如在课堂展示表现不佳后,害羞者往往会躲在教室后排,不被人看到的角落,害怕听到他人的评价,感觉“别人知道自己没有他们心目中那么的好,别人一定不会在喜欢我”。

别让不好意思害了你

别让不好意思害了你

如何克服自己的害羞心理?

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在《害羞心理学》中做了详细的阐述:

如果想要改变害羞的状态,就要坚信改变害羞是有可能的,但是改变绝非易事,不要指望迅速、简单、神奇的治愈方法,因为惯性的力量是强大的。

这么多年来的习惯不可能在顷刻间改变,继续保持在害羞的舒适圈里行为很容易。

但如果你不想再做一个害羞的人,不想在社会生活中永远做一个配角,不想因为害羞失去更多的机会。

你必须决定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并为这个目标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能够承受短期内的失败,并且不断进行训练。

需要做出的改变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 你对自己以及你害羞的思考方式

2. 你的行为方式

3. 与他人思维和行为方式有关的一些问题

4. 造成害羞的某些社会价值

5. 更好地了解你自己

6. 更好地了解你的害羞

7. 建立自尊

8. 发展特定和成功的社交技能

9. 帮助其他害羞的人

10. 学习改变「产生害羞的社会」的方法

别让不好意思害了你

不要再为自己的害羞难过,克服害羞,首先要接纳自己的害羞,减少为害羞所耗费的精力。

而将这部分精力化为你做出改变的行动力,改变不为别的,只为了遇到更好的自己。

*作者简介:哩子:心理咨询师、电影爱好者。从电影里感悟心理现象,应用于生活。欢迎关注,一起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