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不好意思害了你

別讓不好意思害了你

在以下的場景中,你是否也常常感到害羞:

當你被老師點名回答問題,卻不知道答案時,站在那裡支支吾吾,臉紅的像蘋果;

當你不得不當著眾人面前上臺彙報時,你是不是感覺自己心臟狂跳,說話也是抖著的?

當你去吃飯,茶壺裡沒有水了,你是不是會不好意思讓服務員加水?

相信以上的場景你不會感到陌生,幾乎每個人都會經歷過,但是我們都是害羞者的其中一員,你會不會感覺好像只有自己才會這樣,周圍的人面對這些情境都遊刃有餘。

但事實上,害喜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

斯坦福害羞研究曾對5000人進行了調查,80%的人均表示曾經害羞過、正在害羞或者經常害羞。其中,40%的人認為自己現在正在害羞。

也就是說,我們每遇到10個人,就有4個人可能正在遭受害羞的困擾。

可見,害羞並不是一種病,而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

由於害羞對我們的生活能夠產生極大的影響,害羞的人總是容易眼光躲閃,神情不自然,易於選擇離人們遠一點的地方。

因此,害羞的人也失去更多機會,事後懊惱不已。

害羞是社交的障礙,而社交是人類的基本需要。

卡杜茲研究證明:「社交能力不夠好的人往往不如社交能力好的人健康,情緒也不如社交能力好的人穩定。」

我們常常認為害羞是感情中無法改變的部分,根植於我們的性格、生物本能中,我們永遠無法將它根除。

其實,害羞源於我們對這個世界所產生的一系列易受影響又令人信服的想法上。

津巴多將害羞比喻為“人們為自己設置的心靈監獄 ”。

別讓不好意思害了你

別讓不好意思害了你

為什麼你會感覺害羞?

1. 父母教養方式

即使天生就是敏感和害羞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如果有意識培養和塑造也是能夠改變害羞心理。

但是如果父母明知道孩子有害羞心理,卻從未重視過,不曾支持與鼓勵孩子走出內心的世界,放任孩子就以這般的姿態成長,那麼孩子心裡的雪球將越滾越大。

小艾是一個善良、真誠、老實的人,同時她也是一個害羞的人,因為從小到大,她身邊的人都評價他是一個害羞的孩子,他對有些經歷記憶深刻。

上小學的時候,小艾因離學校近住在了姑媽的家裡,一次,姑媽讓小艾跟鄰居打招呼,小艾卻支支吾吾說不話,姑媽當著眾人的面,說“這孩子真是害羞”。

幾周後,小艾的爸媽來到了姑媽家看望小艾,小艾的姑媽毫不避諱地當著小艾的面對小艾爸媽說:“這孩子真是害羞,躲在家裡都不敢出去見人”。

小艾的爸媽也應和著,小艾感到非常委屈。

之後一次聚餐小艾的爸爸讓小艾跟親朋好友問好,小艾猶豫不知道說什麼好,爸爸便說:“這孩子一直就有點害羞,你們不要太介意”。

聽到這句話,小艾心裡很不是滋味,彷彿所有人都覺得自己不夠好,這樣的場合讓自己感到尷尬又難堪。

因為父母不重視的,也不鼓勵的行為,小艾一直貼著「害羞者」的標籤,想掙扎又無力。

別讓不好意思害了你

2. 沉迷於網絡世界無法自拔

回想一下,你每天發生最多的社交場所是否實在微信或QQ裡?與其走出家門約會,不如與個人網上來盤遊戲?

現在科技發達,早已實現交流不用出門,這確實很快捷,但同時帶來的負面影響是人們漸漸忘記如何去面對面社交,甚至想不起隔壁鄰居的面孔。

這樣的環境,更容易讓我們產生害羞心理。

你是否也是在網上可以聊得熱火朝天,感覺自己是一個很健談的人,但是真正到了面對面的時候,說句話都臉紅,手腳放哪裡都不合適?

3. 優越感作祟作用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家長為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很多孩子從小被灌輸「爭奪第一」的理念,而孩子為了證明自身價值,為了被愛、被接納,必須作出相應反應。

當我們抱著自我評價的功利態度與人交往時,就會擔心自己做的是否優秀,自己是否沒有價值。

當你所做的並沒有得到他人的肯定,你的感受就會影響你的表現,表現則會影響他人的評價,其他人的評價反過來又深刻影響自我評價。

比如在課堂展示表現不佳後,害羞者往往會躲在教室後排,不被人看到的角落,害怕聽到他人的評價,感覺“別人知道自己沒有他們心目中那麼的好,別人一定不會在喜歡我”。

別讓不好意思害了你

別讓不好意思害了你

如何克服自己的害羞心理?

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在《害羞心理學》中做了詳細的闡述:

如果想要改變害羞的狀態,就要堅信改變害羞是有可能的,但是改變絕非易事,不要指望迅速、簡單、神奇的治癒方法,因為慣性的力量是強大的。

這麼多年來的習慣不可能在頃刻間改變,繼續保持在害羞的舒適圈裡行為很容易。

但如果你不想再做一個害羞的人,不想在社會生活中永遠做一個配角,不想因為害羞失去更多的機會。

你必須決定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併為這個目標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能夠承受短期內的失敗,並且不斷進行訓練。

需要做出的改變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1. 你對自己以及你害羞的思考方式

2. 你的行為方式

3. 與他人思維和行為方式有關的一些問題

4. 造成害羞的某些社會價值

5. 更好地瞭解你自己

6. 更好地瞭解你的害羞

7. 建立自尊

8. 發展特定和成功的社交技能

9. 幫助其他害羞的人

10. 學習改變「產生害羞的社會」的方法

別讓不好意思害了你

不要再為自己的害羞難過,克服害羞,首先要接納自己的害羞,減少為害羞所耗費的精力。

而將這部分精力化為你做出改變的行動力,改變不為別的,只為了遇到更好的自己。

*作者簡介:哩子:心理諮詢師、電影愛好者。從電影裡感悟心理現象,應用於生活。歡迎關注,一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