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院士及其團隊投身疫情一線 中醫處方為患者“把脈”

早在疫情暴發初期,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王琦就積極建言獻方。王琦院士認為,從中醫觀點來看,人體感染病毒,為疫毒趁機入侵而發病;而內在因素則是由於人體正氣不足,也就是中醫所說的“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王琦

王琦現任北京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主任醫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家中醫體質與治未病研究院院長,國務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中醫藥專班專家組成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工作專家組顧問,北京中醫藥大學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醫學專家組組長。

發揮中醫藥優勢,較早公開發布預防方

王琦院士倡導發揮中醫預防優勢, 1月29日即通過《長江日報》發佈了抗擊新冠肺炎的中醫預防處方,後新聞媒體對王琦院士的抗擊疫情預防方進行了廣泛報道,引起強烈社會反響。河南濮陽將預防方製成中藥湯劑,向市民免費發放13萬份,取得很好的預防效果。

王琦院士遠程指導一線抗擊疫情工作

領銜主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診療手冊

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抗擊危急疫情,王琦院士領銜主編《新冠肺炎中醫診療手冊》,為一線臨床提供指導。該手冊榮獲最美“新冠肺炎”科普圖書投票第一,進入《學習強國》電子書推薦。

指導制定新冠肺炎恢復期中醫藥綜合干預方案

王琦院士悉心指導北京中醫藥學會肺系病專業委員會制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恢復期中醫藥綜合干預方案專家指導意見(草案)》,論證了新冠肺炎恢復期的辨證分型、中醫證治等調護方法,對於新冠肺炎恢復期的臨床干預具有重要意義。王琦院士創立的中醫體質學被廣泛應用於疫情防控工作中,有對新冠肺炎患者體質類型調查研究顯示,出現頻率超過 10% 的體質類型分別是痰溼質(50.0%)、氣虛質(41.7%)、血瘀質 (27.4%)、溼熱質 (11.9%)。患者體質類型調研成果被天津、四川、江蘇、雲南、河南等多個省市防治方案應用,相關省市在防治工作中引入體質概念,進而制定和推廣針對不同體質人群的預防方案。

根據王琦院士始創的中醫體質學說理論,人的體質分為九種,即一種平和、八種偏頗。體質辨識是根據中華中醫藥學會制定的《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標準,以人的體質為認知對象,從體質狀態及不同體質分類的特性,把握其健康與疾病的整體要素與個人差異,制定防治原則,選擇相應的調理、預防、養生方法,從而進行“因人制宜”的干預措施,以維護和提升健康狀態,已成為治未病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講授抗擊疫情專題網絡思政課

在舉國上下共抗疫情的特殊時期,北京中醫藥大學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中華民族的抗擊疫情鬥爭、中醫藥的抗擊疫情貢獻、北中醫的抗擊疫情行動轉化為鮮活的思政教育素材,打造了專題網絡思政課——《眾志成城抗疫情-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王琦院士作為網絡思政課主講人之一,以《中醫抗疫歷史成就和展望》為題,講授了幾千年來中醫藥在護佑中華民族健康方面做出的貢獻、在抗擊新冠肺炎過程中起到的作用及今後努力的方向。以深刻的理論闡述、生動的實踐分享,深化了學生對“大醫精誠”理念的理解與感悟,引導學生堅定“四個自信”和中醫藥專業自信。

率領團隊支援一線工作

王琦院士及其團隊積極開展疫情相關科研工作,“復工復課後聚集性傳染隱患的新冠肺炎中醫藥調體防護研究”被列入科技部公共安全風險防控與應急技術裝備重點專項。該研究依託中醫體質學理論,主要研究內容為針對復工復課人群的中醫藥預防、無症狀感染人群的數據分析和中醫藥干預和新冠肺炎恢復期患者中醫藥干預等。

王琦院士團隊和學生也全力投身抗擊疫情一線。應湖北省黃岡市衛健委邀請,王琦院士團隊亦奔赴前線支援防治工作,於3月29日抵達黃岡,積極開展中醫藥對新冠肺炎防護的臨床和科研工作。

王琦院士團隊奔赴抗擊疫情臨床一線,為病人把脈

深入湖北當地社區為居民診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