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政大擺空城計,韋孝寬氣死高歡,南北朝的三國要比東漢精彩

提到三國,很多人第一印象肯定是東漢末年分三國,因為這是一句歌詞,魏蜀吳同時也是大家最熟悉的三國。

其實在我國南北朝時期,也有一段三國曆史,而且戰亂紛飛的時間更長,戰爭策略更加精彩,那就是東西魏和南朝梁這三國。

北魏王朝一統大北方以後,並沒有南下攻取南朝,而是在孝武帝元修手裡,一分為二,分成了東魏和西魏。

東魏實權領袖是大丞相高歡,西魏實權領袖是關隴豪族宇文泰。南朝梁偏安一隅大搞佛法的時候,東西魏之間的戰爭從未停歇過。

王思政大擺空城計,韋孝寬氣死高歡,南北朝的三國要比東漢精彩


01高澄好色,坑慘了老爹高歡。

西魏的實力遠比不上東魏,這是可以想見的。當時東魏掌握著中原所有的資源,而西魏只有關隴地區,人口、經濟完全趕不上趟。

北魏孝武帝元修那是看高歡太霸道,這才帶著宗室跑到宇文泰這邊來。沒想到宇文泰也比較霸道,甚至把元修給毒死了。

慎前妻吏部郎中崔暹妹,為慎所棄。暹時為世宗委任,慎謂其構己,性既狷急,積懷憤恨,因是罕有糾劾,多所縱舍。高祖嫌責之,彌不自安。出為北豫州刺史,遂據武牢降西魏。慎先入關。周文帝率眾東出,高祖破之於邙山。慎妻子將西度,於路盡禽之。高祖以其勳家,啟慎一房配沒而已。---《北齊書,卷二十一》

元修死後,北魏正式滅亡,宇文泰扶植元寶炬登基,延續北魏,被稱為西魏。而高歡則扶植元善見為帝,延續北魏,在歷史上稱之為東魏。

兩魏之間一直都有大戰,主要是高歡想要一口吃掉宇文泰的人馬,宇文泰總是處於被動防守的狀態,畢竟實力擺在那裡,他只能猥瑣發育。

  1. 高歡有一群腦子不太好的兒子,其中長子高澄就是一個好色之徒。他什麼女人都敢動,連自己的老爸的愛妾他都要動,差點沒被高歡一掌拍死。
  2. 這一次高澄又動了不該動的女人,那就是高慎的老婆小李,高慎一大家子兄弟都在為高歡打天下,你小子居然躲在後面挖人家牆角。
  3. 小李是個貞潔烈女,幾經掙扎逃脫以後,跑到了高慎那裡哭訴。當時高慎恰好被任命為北豫州刺史,也就是我們熟悉的虎牢關司令員。

虎牢關是一個要害地區,高慎哪裡忍受得了辱妻之恨,衝冠一怒為紅顏,撒腿就把虎牢關送給了西魏的宇文泰。

宇文泰差點笑岔氣了,真是人在家中坐,城從天上來,立刻出城迎接高慎。高歡得知這個消息以後,差點把高澄給割了去做太監,他不知道的是,這個好色之徒給他老爹惹的禍,還遠遠不止如此。

王思政大擺空城計,韋孝寬氣死高歡,南北朝的三國要比東漢精彩


02邙山之戰,宇文泰奄奄一息,多虧了王思政的空城計。

  • 宇文泰壓根不是高歡對手。

高歡這脾氣也上來了,你高慎投降也就算了,為什麼要把我的虎牢關也送給宇文泰?於是高歡親自帶領10萬大軍前去收復失地。

宇文泰高興的實在是太早了,這塊到嘴的肉,還真的不好吃。為此他也必須要做好跟東魏決戰的打算,可是他做好了嗎?並沒有。

  1. 高歡的大軍所向披靡,兩軍對壘後,一眨眼功夫,高歡這邊就斬殺了宇文泰3萬多人,又抓了3萬多俘虜,包括猛將數十名。
  2. 宇文泰差點被活捉,要不是高歡手下大將彭樂比較貪財,宇文泰還真的跑不掉。跑回家的宇文泰,集結了自己的精銳兵馬,分為三路向高歡發起進攻,這一回倒是獲得大勝。
  3. 高歡手下的步兵都被宇文泰給抓了,高歡本人的戰馬也被射死,差點沒走脫。這一戰是高歡麻痺大意了,不過不影響大局。

期間宇文泰手下大將賀拔勝,差一點斬殺高歡,這使得高歡回去以後就把賀拔勝留在東魏的全家給殺了,賀拔勝被活活給氣死了。

失去賀拔勝的宇文泰還在傷心之中,高歡已經卷土重來。宇文泰面對東魏大軍,只能大敗而逃。此刻的宇文泰就剩下一口氣了,基本全軍潰散,只要高歡奪了宇文泰的糧草,那麼宇文泰就沒有翻身之日了。

王思政大擺空城計,韋孝寬氣死高歡,南北朝的三國要比東漢精彩


  • 王思政的空城計。

那麼宇文泰當時把糧草放在了哪裡呢?就在弘農城,鎮守弘農糧倉的人正是大名鼎鼎的王思政。王思政過去就是孝武帝的心腹,在東魏也是鼎鼎大名。

  1. 這個時候西魏面臨滅頂之災,宇文泰已經不知所蹤,虎牢關也被搶走了,就算是個呆子,也知道帶著細軟逃跑。可是王思政是怎麼操作的呢?
  2. 他不慌不忙地跑到城樓上睡大覺,還讓手下人把城門打開,給東魏大軍造成一種錯覺。一城的糧食丟了,西魏基本也就完蛋了,王思政當然知道這其中的嚴重性。
  3. 這一空城計果然還是奏效了,過了幾天東魏的大軍殺到了弘農城下,看到這局面他們都傻了眼了,沒見過城池大開等著敵人進去的。

為此一個個都不敢前進,再加上他們看到王思政在城樓上睡大覺,就更加疑慮。王思政這傢伙思慮周詳,在東魏是出了名的大謀士。那就是孝武帝身邊的諸葛亮。

高仲密以北豫州來附,周文親接援之,乃驛召思政,將鎮成皋。未至而班師,覆命思政鎮弘農。思政入弘農,令開城門,解衣而臥,慰勉將士,示不足畏。數日後,東魏將劉豐生率數千騎至城下,憚之,不敢進,乃引軍還。於是修城郭,起樓櫓,營田農,積芻秣,凡可以守禦者皆具焉。弘農之有備,自思政始也。---《北史,王思政傳》

所以東魏集團斷定了城中有伏兵,也就不敢輕舉妄動了。是不是覺得情節很熟悉?沒有錯,這就是諸葛亮空城計的由來。

王思政利用空城計,幫助宇文泰保住了一城的糧食,也使得宇文泰有了捲土重來的資本,可見他在南北朝三國之中的重要地位。

王思政大擺空城計,韋孝寬氣死高歡,南北朝的三國要比東漢精彩


03韋孝寬智勇雙全,活活拖垮了東魏集團軍。

因為王思政的原因,高歡錯過了一次滅亡宇文泰的絕佳機會,這使得宇文泰有了喘息之機,不過也只能固守發育,沒有實力反攻。

高歡這邊是兵強馬壯,自然是急切地想要攻佔西魏,為此在公元546年,50出頭的高歡帶領10萬大軍,再次親征西魏重鎮玉璧。

玉璧地理位置雖然重要,但是宇文泰這個腦抽,居然就在這裡安排了幾千人。高歡手裡有10萬大軍,攻打幾千人駐守的玉璧,那簡直就是用榔頭敲螞蟻。

不過玉璧的守將卻不是普通人,他叫做韋孝寬,誰也想不到,這個人後來居然成了徹底扭轉東西魏實力的重要人物。

韋孝寬手裡的人不多,但是守城的意志力卻十分堅強。面對潮水一般的10萬大軍,韋孝寬指揮若定,絲毫不敢鬆懈。雙方鬥法在此展開。

  •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當時玉璧城內主要靠汾河水作為主要飲用水,是從城外引入的。高歡發現這一點以後,立刻派人將汾河水改道,不讓城裡人喝水了。

此外高歡在城南邊堆砌起一座高高的土山,他想讓大部隊從高高的土山上衝入城中。只要土山比城牆高,完全是可以辦到的。

韋孝寬這邊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他立刻讓人在城樓上的兩個高亭之間捆綁上木頭,使得木頭始終比土山要高。此外,不斷投石擲火,以防高歡的兵馬靠近玉璧城池。

這麼一來東魏可就沒辦法了,不管你怎麼建,都沒辦法靠近城池,那建這個土山還有什麼意義呢?

王思政大擺空城計,韋孝寬氣死高歡,南北朝的三國要比東漢精彩


  • 高歡無意中透露自己的計劃。

所謂氣急敗壞可能指的就是當時的高歡了,他發現自己的軍隊始終無法靠近玉璧以後,大發雷霆,派人對著韋孝寬臭罵。

臭罵也就算了,他居然把自己的軍事計劃給說了出來。他臭罵韋孝寬:你搭的樓就算跟天一樣高,我高歡也會從地下穿過城去滅了你。

齊神武使謂城中曰:“縱爾縛樓至天,我會穿城取爾。”遂於城南鑿地道,又於城北起土山,攻具,晝夜不息。孝寬復掘長塹,要其地道,仍簡戰士屯塹。城外每穿至塹,戰土即擒殺之。又於塹外積柴貯火,敵人有在地道內者,便下柴火,以皮排吹之。火氣一衝,鹹即灼爛。---《北史,韋孝寬傳》

世上還有這等好事?軍事機密就這麼在大庭廣眾之下被宣傳了出來。不知道東魏的將士們聽到了這些話,會不會捂著嘴巴笑自己的領袖。

高歡果斷屁顛屁顛地派人在地底下挖地道,希望能夠從地道打入城中。早就得知消息的韋孝寬,派人圍著城牆挖了一條大溝。

高歡的人馬挖進來以後,基本就跌進了這個大溝,當場被擒殺。有些剛剛挖出來的地道入口,韋孝寬就派人堆滿了柴火,然後再放一把火,把這些東魏的士兵全都燒死、燻死在了地道之中。

  • 強行攻城,還是被韋孝寬各種破解。

地道戰失敗以後,高歡並不死心,他命人用攻城車強行攻城,結果不僅攻不下城門,反而死傷慘重。

  1. 高歡立刻改變戰術,將浸滿火油的松薪麻骨綁在了長竿之上,希望通過大火來燒垮城門。萬萬沒想到韋孝寬也用長竿,只是長竿上幫著的是短刀。他們用短刀直接砍斷了對方的長竿。
  2. 高歡再次想起了之間的地道,立刻派人在城牆四周打通了20條地道,用木頭做樑柱先頂著。
    隨後用大火焚燒,火燒掉樑柱的同時,也使得多處城牆坍塌,總算是看到點希望了。
  3. 結果韋孝寬還真是有辦法,但凡城牆坍塌的地方,韋孝寬都用大木柵擋住,在大木柵後面則是一排排的弓弩手,防止東魏人馬靠近。

不管高歡採取什麼辦法,韋孝寬都有手段來對付。這簡直要把高歡給活活氣死了。無奈之下,高歡只能選擇勸降韋孝寬。

城外又縛松於竿,灌油加火,規以燒布,並欲焚樓。孝寬復長作鐵鉤,利其鋒刃,火竿一來,以鉤遙豁之,松麻俱落。外又於城四面穿地,作二十一道,分為四路,於其中各施樑柱。作訖,以油灌柱,放火燒之,柱折,城並崩壞。孝寬又隨崩處,豎木柵以捍之,敵不得入。---《北史,韋孝寬傳》

人家幾千人已經堅守這座城池這麼久了,怎麼可能投降你呢?策反不了韋孝寬,高歡只能策反韋孝寬身邊的人,他派人將勸降信射入城中,表示如果有人宰了韋孝寬,就封他做太尉,賞賜千金。

韋孝寬蒐集了這些信件,為了環保節能,他索性就在這些信件的背面寫上了斬殺高歡也能獲得這些賞賜,並且將這些信件給射了回去。

王思政大擺空城計,韋孝寬氣死高歡,南北朝的三國要比東漢精彩


玉璧之戰,成為東西魏實力的轉折點。

高歡帶領10萬人馬,在玉璧城下攻打了50多天,不光城池沒拿下來,還被韋孝寬給搞死了7萬多人,要知道,當時玉璧城內只有幾千人馬。

馳騁江湖多年的高歡,居然在玉璧這座小城面前顏面掃地。他終於憂鬱成疾,得了重病,恰好有流星從天而降,落在了高歡營中。

這個時候韋孝寬又來作妖了,他立刻派人去傳謠言,說韋孝寬射殺了高歡。這麼一來高歡大軍軍心大顫。

高歡為了穩定軍心,只能強撐著身體,一邊咒罵韋孝寬不得好死,一邊笑呵呵地宴請大家吃飯喝酒。還讓斛律金歌唱那首著名的敕勒歌:敕勒川,天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唱著唱著這幫五大三粗的老爺們一個個都哭得跟個孩子似的。

班師回朝的高歡,從此一病不起,他這輩子都忘不了韋孝寬這個傢伙。僅僅隔了幾個月功夫,高歡就病死了。

玉璧之戰,徹底扭轉了東西魏實力不對等的局面,不僅給東魏大軍予以沉痛的打擊,也把高歡給活活氣死了,韋孝寬可謂是功不可沒。

總結:上天給了宇文泰兩次扳回一局的機會。

西魏政權最初一點都不強大,可以說還比較弱小。高歡壓根就不把宇文泰放在眼裡,在當時的人看來,高歡就是曹操,而宇文泰頂多就是個韓遂或者馬超。

你們想啊,曹操能被馬超給大敗嗎?想都不要想,實力就不在一個生產線上。可高歡卻在這兩次重要的戰役中,接二連三給了宇文泰扳回一局的機會。

王思政擺了一出空城計,成功救下了弘農城的糧草,韋孝寬幾千人馬就敢和高歡10萬大軍鬥智鬥勇,最終把高歡給活活氣死了。

從此以後,西魏王朝逐漸崛起,這為後來北周狂虐北齊埋下了伏筆,也為後來隋王朝一統江山奠定了基礎。

參考資料:

《北齊書,卷二十一》

《北史,王思政傳》

《北史,韋孝寬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