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綜“棄”團

團綜正在拋棄“團”感。

《德雲鬥笑社》化身小《極挑》,嚴敏團隊x德雲男團,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吸引了10361人在豆瓣打出7.9分;《非日常派對》對標《快本》,邀請何炅、郭敬明、金星等嘉賓錄製主題式棚內綜藝,豆瓣8.7分,評分人數達到18013。

綜藝選秀造就偶像元年。2018年以來,隨著偶像市場的更迭,團綜賽道也迎來前所未有的擁擠與熱鬧。


團綜“棄”團

“偶青系”畢業的NINEPERCENT、UNINE、THE9、樂華七子NEXT、TANGRAM遍佈各條跑道,《創》系團火箭少女、R1SE的重磅體量引人矚目,韓系“純血”威神V、養成系“新招牌”時代少年團,和近年來愈發大勢的“德雲男團”也強勢出鏡。


一路上漲的評分人數,見證著本土偶像團綜的升級,告別展現團隊生活的點點滴滴、打打鬧鬧的初級階段,打破團綜“圈地自萌”的偏見,當下的團綜不再只聚焦“團”,而是拋棄“團感”,接入更多元、更大眾的元素。


團綜“棄”團


製作團隊的固定化與專業化,體量上的規範化、商業模式的多元化,助推著團綜的“去團綜化”。而團綜正在拋棄“團”感這件事,喜憂參半。

大眾向“大團綜”

小圈層“小團綜”

與劇集精品化“縮水”相對應的,是綜藝市場向上下分集播出、三小時時長的大邁進。劇集越來越短,而綜藝越來越長。

順應大潮,團綜也從早期的30~40分鐘升級為動輒一個小時的規格。

《十一少年的秋天》一期內容長達80分鐘左右,讓R1SE團員們每期走進一個當代新銳青年的生活空間,完成不同的任務並體驗生活,進行新歌創作;而《德雲鬥笑社》每期時長約為160分鐘,成員通過種種挑戰角逐“德雲新一哥”;《非日常派對》《橫衝直撞20歲2》則固定在一小時左右。《非日常派對》按照每期派對主題邀請不同的嘉賓參與,完成室內遊戲,《橫衝直撞20歲2》則迴歸家庭主題,分別介紹每位成員的成長經歷。


團綜“棄”團


設置嘉賓、拓寬主題後,團綜失去了“團感”。但體量的升級,綜藝化的敘事框架,讓大型團綜在觀感上更靠近大眾向的傳統綜藝節目。

而時長偏短的,諸如《Super R1SE·蓄能季》《Super R1SE·週年季》《火箭少女101研究所》均為陪伴型“小團綜”,時長控制在30分鐘左右,以紀錄為主。

所謂“小團綜”,即採用早期團綜模式進行拍攝製作,記錄組合日常的非正規節目,通常無劇本、無目的、較為隨意。2018年以前,TFBoys的《小黑屋》系列、ONER的《BC221》都是組合小日常構成的團綜。


團綜“棄”團


低成本、記錄日常的小團綜,主打粉絲圈層,便於粉絲瞭解偶像私底下真實的一面,也可以作為大型團綜的補充,讓偶像組合加快“營業”頻率穩固粉絲群體,加深陪伴感與粉絲粘性。火箭少女兩年內播出3檔團綜、R1SE的3檔團綜間隔不超過6個月(並且是在疫情影響下),都採用了大小團綜穿插的形式。而《青春有你2》出道組合UNINE除了在愛奇藝播出的《UNINE蹦吧》《UNINE蹦吧夏日季》,也不時在微博通過Vlog放送日常。


團綜“棄”團


至於時代少年團的《BOOM!TV》《我們的新家》,考慮到以微博、B站為播出平臺,且時代峰峻延續TFBoys養成系的運營理念、製作模式,30分鐘左右的時長也較為適宜。畢竟,時代少年團的相關紀錄片《光環下的少年》每月定期播出。大小團綜穿插播放,滿足粉絲的基本訴求。


專業團隊

抹平“團感”

火箭少女的“大團綜”《橫衝直撞20歲》,是專業的綜藝製作團隊首度進入團綜市場的標誌。

曾憑藉爆款綜藝《爸爸去哪兒》系列收穫市場好評的謝滌葵團隊,為火箭少女打造了一檔旅行類綜藝:在無水、無電、無信號的條件下徒步穿越撒哈拉沙漠。與《火箭少女101研究所》相比,《橫衝直撞20歲》在題材、內容、體量上都更接近傳統的綜藝節目,且接入了旅行類綜藝的黃金團隊,有意突破小圈層,製作大眾向節目。


團綜“棄”團


從豆瓣評分來看,8.2分的《橫衝直撞20歲》確實比僅有5.7分的《火箭少女101研究所》更受歡迎,評分人數也突破一萬,創造了2020年前團綜評分總人數的新紀錄。

而《火箭少女101研究所》背後的青藤映畫、朱家驊團隊,後續又成為了時代少年團《颱風少年行》《少年夢遊記》的製作班底,因此兩檔團綜的時長、體量也幾乎相同。


團綜“棄”團

值得關注的是,愛奇藝出品的團綜幾乎均交由負責愛奇藝“偶青系”選秀節目製作的魚子醬文化、小怪獸工作室。騰訊視頻方面,售後團綜則先後接觸不同的導演團隊,嘗試新風格。


有經驗的製作團隊,在操盤不同團體團綜的過程中形成了較為固定的風格,製作班底的固定化保證了專業水準,但也容易造成“團感”辨識度的流失。同一班底製作下,觀眾感受到的火箭少女的“團魂”與時代少年團的兄弟情,大概率成分相似。

而與此同時,傳統綜藝團隊也在重塑著團綜文化。


團綜“棄”團


《橫衝直撞20歲》第二季,彭聆團隊取代了謝滌葵團隊,以呈現十一位成員的不同成長故事為主線,繼續探索團綜與大眾向綜藝的交集。2020年,《極限挑戰》幕後的嚴敏團隊製作了《德雲鬥笑社》。團綜概念、相聲文化、戶外挑戰真人秀交融,組合成一檔濃濃“雞條”味的喜劇類綜藝。從謝滌葵到嚴敏,新導演的入駐,一定程度上抹平了團綜中的“團感”。

去團綜化

迎來商業起步

在粉絲經濟日益壯大的當下,團綜並不是一個新鮮產物。

但以大眾對於團綜的基礎認知為前提,兩年來,團綜的商業化仍在原地踏步。

《少年可期》由韓束紅膠囊水獨家冠名,聯合康師傅冰糖雪梨、趣多多等品牌。但組合成員之一的範丞丞早在2019年就已經解鎖了FentyBeauty大中華區品牌代言人、頂級珠寶品牌FRED代言人、資生堂活力代言人及長隆旅遊度假區代言人。


團綜“棄”團


2019年播出的《橫衝直撞20歲》由蘑菇街獨家冠名播出,還有享物說、德芙、高潔絲等品牌贊助;時隔一年,《橫衝直撞20歲2》的合作品牌僅有斯凱奇一家。團綜的商業化階段遠不及選秀節目,或者偶像組合成員單獨參與的綜藝節目。


2020年播出的7檔團綜中,只有《德雲鬥笑社》獲得穀粒多冠名;《非日常派對》由小紅書獨家冠名,得到OPPO、每日黑巧、耐克的品牌贊助。而硬糖少女303、SKY天空少年的團綜,以及“浪姐”的旅行團綜,都還在籌備之中。


團綜“棄”團


時代峰峻旗下時代少年團在2020年的“618”活動中為Olay品牌帶貨,直播成交總額達到712萬,登上618品牌淘寶直播間x明星直播數據排行榜第六位,但時代峰峻的4檔團綜卻沒有任何品牌贊助或合作。

商業化程度較高的團綜,幾乎都是邀請了嘉賓,走大眾化路線。可見團綜“棄”團,也是粉絲經濟壯大後商業化探索的必然階段,大眾向的團綜便於進行更深度的商業探索。

為期兩年的實驗下,團綜的標準化流程正在提速,但仍未達到完全成熟的狀態。粉絲圈層有餘,而大眾向破圈不足。豆瓣評分人數過萬的團綜,也僅有《橫衝直撞20歲》《十一少年的秋天》《德雲鬥笑社》《非日常派對》四部。


團綜“棄”團


大小團綜的並行、團綜拋棄“團感”,一定程度上讓粉絲黏著度、大眾認可度趨於平衡狀態。在當前階段,團綜亟需解決的問題是如何盤活整個粉絲經濟體系,融合綜藝的花式植入,進一步探索團綜的商業化、規範化。

而聯想到明星直播遭哄搶的情況,偶像們在帶貨直播間為品牌背書,搭檔專業主播或藝人作為副播,實際上與綜藝節目的形式十分相似。假設以“帶貨”為節目主題,由成員輪流介紹自己的必備生活好物、日常生活方式,加入娛樂屬性的遊戲、挑戰,“種草”的同時滿足粉絲的窺私慾與好奇心,也極可能吸引品牌的目光。

放眼2021年,《青春有你3》《創造營2021》提前預定了新一年度選秀綜藝的“腥風血雨”,而作為售後標配的團綜,還在商業化道路上艱難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