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匯古城牆曾使用上海城牆的城磚來修築城牆。


南匯古城牆曾使用上海城牆的城磚來修築城牆。


南匯古城,曾經是極為少見的方城。該城築於1386年(明洪武十九年),當時為防禦倭寇入侵,明政府命信國公湯和在三團地區(今惠南鎮)築城,設南匯嘴中後千戶守禦所。當時距海僅3裡,為“守禦南匯嘴中後千戶所”駐地,城呈方形,寬長各1公里,城前設烽火墩11處,城牆高7.3米,底寬8米,設4城門。

南匯古城不僅在抗倭寇中發揮作用,而且一直是全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城內有學宮、書院;有東嶽廟、關帝廟、福泉寺、天主堂;有育嬰堂、養濟院、老人堂;有名店、旅館、戲院、圖書館,在歷史上對南匯的發展起了重大作用。

南匯方城築成後,歷經變亂,時受毀損。從建城至清朝末’先後11 次修葺,或將城牆加高,或將護城河拓寬挖深。

後來,南匯古城經歷辛亥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仍基本完好。1959 年7 月,在大鍊鋼鐵的年代,古城牆開始被拆除,磚頭被用於建造大鍊鋼鐵的“小高爐”。 現僅存南匯縣中學東首一段殘垣,長約50餘米,高7-8米,南北走向。近年來雖加以修葺,於外側用花崗石砌築護坡加以保護,可惜已經完全不是古城牆的原貌了。因為古城牆外側以前都是用城磚砌成的,現在只收集到少量的古城磚放在那裡作展示。

五年前,我在拆遷地區收到了幾塊城磚,上面刻有"上海縣城磚"幾個字,然而,據這些城磚的持有人介紹,這些城磚是1958年從南匯城墻上拆來的,那麼為什麼南匯城牆會使用上海城牆城磚呢?

據資料記載,上海城牆建於公元1553年,相比建南匯城牆晚了169年,當時南匯縣還末設立,南匯地區還屬於上海縣治下,是否在建上海城牆時,南匯城牆巳破損,故在修上海城牆時多燒製了一些上海城牆磚頭,用於修繕破損的南匯城牆?這些還需專家考證。

然而,據資料記載,清朝小刀會起義期間,上海城牆新北門處被洋人火炮轟開,小刀會起義失敗後缺口被堵上。修補城牆、堵上缺口的時期恰巧是清朝咸豐五年,當時滬上一名商人捐款20萬兩白銀修城牆,因此城牆磚上有“咸豐五年”、“上海城磚”的字樣。上海城牆在公元1912年拆除時,被拆下來的上萬塊磚頭裡,大部分是明朝嘉靖年間的上海古城牆磚,距今已有460多年曆史。雖然明清城牆磚的大小沒有很大區別,但明朝的燒製工藝精良,因此磚塊稍重一些,顏色有些發青,相比之下,清朝的城牆磚顏色則發黑,較為疏鬆。

“明清城牆磚還有一個很明顯的區別,就是清朝城牆磚刻有‘咸豐五年’、‘上海城磚’字樣,但明朝城牆磚沒刻任何字。從數量上看來,這批被拆下的城牆磚中,清朝的城牆磚數量較少,大約每100塊城牆磚中,僅有五六塊清朝城牆磚。有專家稱,從古董買賣的角度來看,明朝的城牆磚由於上面沒有刻字,因此賣不了幾個錢。刻有“咸豐五年”字樣的清代城牆磚,品相較為完好的可以賣到1000元一塊。由於城牆磚質地優良,不少買家除了收藏外,還會將其製成硯臺,磨墨效果絕佳。

目前惠南鎮的紅光.明光.勤豐等農村正在拆遷,這些老房子底下有不少南匯城磚,將被作為建築垃圾處理或填埋。我建議政府來一次南匯城磚有償徵集活動,來一場“顆粒歸倉”行動,把徵集來的城磚用到南匯古城牆遺蹟修繕中保存起來。據我所知,在不少農村民居中還有城磚,是否作一下登記造冊,以備日後在拆遷時收集。

南匯古城牆曾使用上海城牆的城磚來修築城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