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和孩子談“錢”,是父母的失職

前幾天,我在抖音短視頻分享了關於父母如何幫孩子建立正確的理財觀念的問題,今天我想再深入的談一談這個話題。

孩子“大手大腳”的背後,是父母的失職

這兩年,網絡直播盛行,我們經常會在新聞上看到未成年的孩子沉迷於直播平臺,用父母的手機給主播打賞,動輒幾百上千,甚至還有幾萬上百萬的事情。


不和孩子談“錢”,是父母的失職

很多人會站在孩子的角度說這是因為孩子小,調皮不懂事,對錢沒有概念。

其實在奶爸看來,這充分暴露了父母的教育不到位,讓孩子根本無法懂得他隨手打賞出去的這些數字對於這個家庭意味著什麼。父母不和孩子談錢,就會讓孩子無法懂得錢來之不易。

在暢銷書《窮爸爸富爸爸》裡面有一句話:

“如果你不教孩子金錢的知識,將來有其他人取代你。其他人是誰?也許是債主,也許是奸商,也許是警察,也許是騙子。”


不和孩子談“錢”,是父母的失職

江蘇一名在校的大學生,因為嫌父母給的零花錢少不夠用,將市值550萬的房子以320萬的價格賣掉,竟然還覺得自己賺了20萬,因為父母買這套房子的時候才用了300萬。

廣東一名11歲的女孩,花200萬元用於打賞主播···

一名9歲的男孩看快手直播時,趁父母不注意,一次性打賞主播3000元

杭州12歲男孩,沉迷於遊戲直播,三天時間花5萬元打賞·····

這些一個個真實的案例都在提醒我們:與孩子談錢,是父母繞不開的教育話題。聰明的父母,不僅僅是在教孩子學會認識錢,更是教孩子如何去在當下這個社會中學會立足,學會通過勞動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不和孩子談“錢”,是父母的失職

中國人一直以來有一個教育誤區,就是孩子最主要的事情是學習。

至於錢和社會交際這些庸俗甚至有些銅臭的東西,越晚讓孩子懂得越好,這種所謂的保護,往往起到的是相反的作用。

3——12歲,如何一步步培養孩子的財商

3歲:教孩子數字的同時,讓他學會辨認錢幣,認識幣值、紙幣和硬幣

4歲:家長在場的情況下讓孩子學會用錢買簡單的用品,如畫筆、泡泡糖、小玩具、小食品。

5歲:弄明白錢是勞動得到的報酬,並正確進行錢貨交換活動。

6歲:能數較大數目的錢,開始學習攢錢,培養“自己的錢”意識。

7歲:能觀看商品價格標籤,並和自己的錢比較,確認自己有無購買能力。

8歲:懂得在銀行開戶存錢,並想辦法自己掙零花錢,如賣報、給領導買小物件獲得報酬。

9歲:可制定自己的用錢計劃,能和商店討價還價,學會買賣交易。

10歲:懂得節約零錢,在必要時可購買較貴的商品,如溜冰鞋、滑板車等。

11歲:學習評價商業廣告,從中發現價廉物美的商品,並有打折、優惠的概念。

12歲:懂得珍惜錢,知道來之不易,有節約觀念。12歲以後,則完全可以參與成人社會的商業活動和交易等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