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抗疫鄉醫:作為女兒我“失職”,可我不能丟下村民們

連日來,宋蜀琴一直奔走在鄉間小道上,這些路她走過無數次,卻沒有哪一次像如今這樣腳步沉重。宋蜀琴是江陽區方山鎮白塔村衛生室的一名村醫,23年來,她一直守護著白塔村村民們的健康。

接到疫情防控通知的那天,宋蜀琴正在瀘州城區某醫院照料病重的老父親。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和家人交代了事情緣由後,她踏上了回鄉的路。

泸州抗疫乡医:作为女儿我“失职”,可我不能丢下村民们
泸州抗疫乡医:作为女儿我“失职”,可我不能丢下村民们

疫情來襲

她選擇衝在前頭

宋蜀琴先天左手畸形,再加上兩次縱隔腫瘤手術後,破壞了血管神經,使她的左手完全喪失了功能,但她並未因此自暴自棄,而是走上了行醫的道路。當上村醫後,只要病人有需要,不論颳風下雨,還是半夜三更或是路途遙遠,她都會上門為病人看診。這次疫情來襲,她依舊選擇了衝在前頭。

經過摸排,白塔村有從湖北返鄉的務工人員,入戶為村民監測體溫成了她和村社幹部每天的固定工作。每次上門,宋蜀琴總會叮囑村民不要串門,做好自我防護。

通往村民家中的路大多都是泥濘小道,只要下點小雨,雙腳都會黏上厚厚的一層黃泥巴。宋蜀琴裹著嚴嚴實實的防護服,戴著口罩和護目鏡,一家家瞭解村民的情況。

泸州抗疫乡医:作为女儿我“失职”,可我不能丢下村民们

寬大的防護服使得走在鄉間小道上的她顯得略微笨重,加上總愛踩滑的泥巴路,宋蜀琴的腳步更加緩慢了。防護服不透風,穿起來悶得慌,可宋蜀琴卻說說,“我每天在外面跑,不僅要保護好自己,更好保護好別人。”她甚至笑言:“我怕冷,穿著這個衣服還合適。”

忙於防疫

她許久沒有看望臥病在床的父親

宋蜀琴工作的地點不止是在村衛生室和村民家中,只要有村民的地方,就是她的辦公地點。每逢在路上遇見村民,她總會走上前去告訴對方,特殊時期要少串門,甚至不出門。

宣傳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不理解的村民,他們會抱怨不出門幹活哪來飯吃,宋蜀琴便會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不厭其煩地為村民解釋,正因如此,大家漸漸增強了防護意識。現如今,在路上走的村民少了,在家也會勤洗手的村民多了。

泸州抗疫乡医:作为女儿我“失职”,可我不能丢下村民们

因為忙著防疫,宋蜀琴已經近一個周沒有去醫院看望臥病在床的父親了。每天她只能通過電話、視頻的方式問候父親。她說,作為女兒,她說自己有些“失職”,可白塔村那麼多村民還等著她,她不能扔下他們。

宋蜀琴是無數村醫的縮影,他們靠雙腳走遍村裡的每一戶人家,用最質樸、通俗的語言將防控知識帶到每一個家庭中,為農村基層疫情防控築起一道堅實的防線。

— END —

瀘州日報記者 杜玉青

微信號:“瀘州日報”、“lzrbwx”

微博:@瀘州日報

新聞熱線3101142 服務熱線 310083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