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長三角樓市表現出較高的抗風險能力,長三角購房者該何時上車,有何置業建議?

用戶4474646264


長三角樓市表現出來的“高抗風險”能力,相對複雜,單獨聊聊長三角城市群剛需置業建議——


購房作為不少民眾一生之中最大資產投入,不應該以「疫情後,xx城抗跌」為依據。這種短期節點的漲跌,也許是表象,那麼我們看什麼?



一、評定城市


城市未來空間如何,抗跌嗎?能漲嗎?可以用三個指標衡量:


1、人口淨流入大;

2、GDP增速快;

3、土地和房屋供應不足。


同時也糾正購房者們固有的老舊觀點:將城市粗暴地劃分成一、二、三、四線,認為一二線城市房子是值錢的,而三四線城市的房子就不太值錢。


這個想法並不正確哦,具體分析,我們就套用一下上述的三指標:


什麼樣的三四線城市更有機會呢?(刨除剛需購房),顯然是一線周邊的三四線機會更大——


1、人口淨流入大:一線周邊的三四線城市,藉助一線核心城市的戰略優勢,基礎設施受益,尤其交通更發達更便利,加速了城市間的人口聯動,兩方城市均可受益。



2、GDP增速快:尤其是那些城市GDP增速接近核心城市的,機會更大。這裡,不僅要看人均收入水平是否向一線城市追進,更關鍵的是看GDP增速度是不是更快。


舉個例子,環滬城市圈的人均GDP增速快於上海,而環京城市圈則相反。價值孰高孰低,立見分曉。


3、核心城市土地房屋供應的鬆緊:比如深圳,土地供應緊縮,那麼對應的粵港澳大灣區周邊城市機會將更多。




二、考量地段


大家都知道房子這種鋼筋鐵骨,質量差異已經不大了。一牆之隔兩街道,為什麼價格差距那麼大?


因為地段的資源優勢不一樣,土地稀缺啊。


地段我們看什麼?也有三點:


1、看交通:好理解,要麼市中心,要麼地鐵近。

2、看配套:教育,醫療,公園,交通等配套豐富、基建利好的地段;

3、看產業佈局:有優勢產業的地區,比如北京的中關村。


需要強調的是,地段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交通-教育-新興產業佈局,好地段的定義並非一成不變,不止有交通一條。


再往下,還會有一些更細的標準:比如好的社區物業等等。




三、一些切實好用的指標


判斷城市是否值得下手的重要指標:城市二手房佔比。

什麼意思呢?不論大家現在剛需買入的是新房還是二手房,將來都需要在二手房市場上變現。可以簡單理解為,你要賣出的時候價格才體現。

如果一個城市的二手房市場發展程度高,意味著三點:


第一,相關金融比較發達,可以給出相對準確的評估價。而沒有二手房市場的城市大概率評估價低,導致首府需求高、槓桿空間小,影響賣房競爭力;


第二,中介行業比較發達,相應地服務標準化程度也會更高,吃差價、一房多賣的幾率小很多;


第三,二手房競爭力較強。大部分剛需偏好新房,而當一座城市的新房選擇少,二手房的競爭力就會凸顯出來,也就是說未來你的房子才有可能更好賣。

城市二手房佔比怎麼算?可以在網上搜索新房交易量/二手房交易量得出。


以上,一些微觀的方法,不止是長三角周邊,所有城市圈都可以拿來參考。


樓市風雲錄


一方面,長三角樓市的抗風險能力,來自於過往“環滬經濟發展圈”和去年“長三角一體化”兩個政策利好的疊加,加之“環滬”更大的價格剪刀差優勢,導致在過去的三四年年,嘉興、南通、杭州灣都賣得盆滿缽滿;

另一方面,長三角部分人口輸出大省,因為過去兩三年的返鄉置業行情所導致的回家買房,這固然是因為對標上海乃至南京和杭州,省會和直轄市價格擠壓所導致的外溢,但不得不承認,這些年長三角整體發展雛形已經完善,相關城市的基礎配套設施因為房地產而拉動,“在自己家鄉買房(相對上海南京和杭州)更便宜,配套也跟上來了”,加之故土情節;

另外,高鐵的鋪設和通達仍然在高速進行著,所以長三角之間兩小時“回家經濟”已經完成,所以更多購房者在對大城市望而卻步之後,選擇更具有性價比的環都市圈置業。

最後,對於長三角購房者而言,“如果是自住,即可入手,因為2020的疫情會讓開發商率先給出優惠和折扣來衝成交量”,但如果是投資,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需要找到那些之前尚未炒作起來的窪地城市,且“只會有一波投資價值炒作”的機會,所以投資要慎重。


黃欣偉


根據財力優先選擇都市圈中的核心城市、省會城市,考慮學區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