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版《西遊記》中唐僧當時回頭看女兒國國王,到底在想什麼?

火木華馨


唐僧師徒四人在去往西天大雷音寺求取真經的路上,途徑西涼女兒國,女兒國的國王對唐三藏可謂是一見鍾情。有意讓唐三藏留於女兒國,奈何唐三藏身處佛門之中,早已放下兒女情長,一心只為求取真經解救大唐百姓走出苦難。




唐三藏在女兒國簽署完通關文碟踏上西去的路途時,回頭看女兒國國王那一幕,到底在想什麼?

唐三藏的到來,徹底打開了女兒國國王塵封已久的兒女情長之心。她貴為女王飽享榮華富貴,可從未體驗過人間普通男女之間的兒女情長,有著英俊外表的唐三藏讓她知道了什麼是一見鍾情,也讓她對男女之情產生了無限嚮往,無奈唐三藏身為出家之人,早已一心向佛,四大皆空捨棄了塵念,哪怕是女王用國王的寶座來讓他留下,唐三藏都未曾有一點的動搖之心。

眼含淚花送別唐三藏離去時,從她那不捨的眼神中就可以看到,女王對唐三的是動了真情,只是她的御弟哥哥身負使命,卻無法與她長相廝守。


雖然唐三藏塵念已絕,無緣消受人間富貴,註定無法與女王雙宿雙飛,但他有一顆慈善的心,他也明白是他的到來讓西涼女王飽受情感的困擾,還有悟空假意同意他和女王的婚事來騙取女王為通關文碟蓋上寶印,這都會讓他愧對於女王。

離別總是充滿了傷感,女王陛下那柔情似水的目光,多多少少會讓唐三藏有些不捨,當臨走時女王的一聲“御弟哥哥”又燃起了唐三藏的留戀之情,但又不能辜負了唐王的囑託,為了大唐無數百姓,只能捨棄心中塵念。

所以他只是回頭看了看女王,可能是出於愧疚,也可能是出於不捨。但為了自己使命,他只能選擇離開。


雪花影薦


在86版《西遊記》中,唐僧師徒經過女兒國,八戒因喝了子母河的水,不得不留宿女兒國,女兒國國王一眼相中唐僧願已國相托婚,相信大家都看過不少次,劇情我就不做詳細贅述了。在這一集中,師徒四人不除妖不捉怪,卻是最難過的一關。

九九八十一難,有八十難都是孫悟空的,只有這一難才是給唐僧的,他可以騙過任何人,唯獨騙不了自己,其他關有各路大神相助,只要唐僧一心向佛就能度過,也就是這一關只能看唐僧自己了。他是那樣猶疑,那雙眼中轉瞬即逝的深情款款……而他又決然策馬,一去不回。八十一難裡最兇險的此難,只在一念之間。

這一集電視劇和原著是有差別的,原著中唐僧下的馬來打手一恭,在當時的社會這一切都是俗家禮儀,當初拜別唐王御哥時也不過如此,打手一恭之禮表明此刻唐僧己把自已當一凡夫俗子才行凡人之禮,正所謂金錢漸欲迷人眼,酒氣財色動人心,當跳上馬雙手合十的那一刻才是令世人敬佩的開始。

其實唐僧並不是心甘情願的去西天取經,原著裡是佛祖要傳經,託給觀音,觀音套路唐帝,大臣們沒人吭聲,唐王剛剛贈了唐僧袈裟禪杖,沒辦法,這才說“臣願效犬馬之勞,為陛下取回真經因此唐帝選中了唐僧去取經。還有四聖試禪心的時候唐僧也不想去了,並不像電視劇裡說的那樣堅定,黎山老母假扮的老母親問他時,他只是不作答,後來又問幾個徒弟的意思!

唐僧在女兒國動了真情,但是幕後人不能讓他留下。唐僧是膽小怕事,怕人怪罪的一個人,雖然對女兒國王心動了,但是害怕上面怪罪,所以只能忍痛走。原著中唐僧從女兒國離開時有個細節。唐僧要走,向國王行禮,行的是拱手禮,拱手是俗家禮儀,僧人應該是雙手合十。這拱手二字,明明白白地寫清了唐玄奘的心思。

而電視劇為什麼要用回頭一望這個橋段呢?楊潔導演解釋過,之前副導演讓唐僧騎馬要注意安全,注意馬頭方向,這一回眸就是要讓唐僧的方向要和馬頭方向一致,表現出他不是一個人,是有人有馬,馬和人都要有七情六慾,但是又不能太過,所以就有了唐僧這個鏡頭,情就在那一瞬間因為馬頭由起到滅。

這一動作襯托出唐僧也是凡胎,也是有七情六慾的,只是他選擇了不同的境界。這樣才能戲劇化 才能讓觀眾從情感上得到慰藉與共鳴,假如劇情是唐僧騎著馬頭也不回絕塵而去那觀眾心裡我想也是惋惜的。

在這點上電視劇比小說更好,小說是明清時期寫的,那時候程朱理學盛行,所謂滅人慾,存天命,小說很大程度上為了迎合封建說教思想,很多地方表現得中規中矩,藝術性大打折扣。這一回頭又是一個新的開始,堅持信仰,不負人生。


al鄉村阿亮


這兩天反反覆覆在聽86版《西遊記》中的一首插曲《女兒情》。

也把唐僧在女兒國經歷的這一幕再次看了一遍。

發現這首歌就是記述了唐僧在女兒國的全部經歷。

“悄悄問聖僧,女兒美不美?”

現在來看,真的是依依不捨啊!

這部反反覆覆出現在我童年暑假時期的《西遊記》。

現在回想起來情感也是一層一層的遞進。

1.權勢的表達太過於現實。

童年時期,小學時期剛看唐僧在女兒國的這一段經歷沒什麼特別的感情。

就覺得玉兔精很可憐,為什麼玉兔精不能跟唐僧在一起。

反而是要女兒國的國王才能夠跟唐僧在一起呢?

其實玉兔精對待唐僧也是真心的啊!也不會傷害唐僧的呢。

就只是因為玉兔精沒有權沒有勢力,只有國王才能夠擁有唐僧嗎?

這個問題在現在來看特別現實。

只因為男人在女兒國是一件稀缺物資,最好的當然是國王能夠擁有!

所以這樣唐僧就必須是國王的。

可是想想,女兒國的國王在早期也是擁有過一個男人的。

那麼,這次又遇上一個男人,那麼不應該共享給其他大臣嗎?

不,再老的女人還是國王,就必須擁有物資的最高享用權。

那麼現在想起來,我倒是有一個疑問。

女兒國的國王是以什麼方式承襲爵位的?

是以世襲制還是選舉什麼別的方式,或者是比美?誰最美誰就能夠成為國王?

暫時這個問題還不清楚的,所以這一點就很疑惑。

如果是選美選出來的女兒國國王,那麼國王能夠擁有唐僧就似乎更能夠讓人信服。

畢竟佳人配才子。

如果是以世襲制的,只是因為國王是首領,是統領者,所以就能夠擁有最優先的交配權。

那麼,真是太現實了……

唐僧也是很現實,他的眼睛裡根本就沒看中任何其他的女宮娥女臣子。

難道別的女人都入不了唐僧的法眼嗎?

唐僧的雙眼似乎只能夠看得到國王,這不是現實,不是崇尚權利是什麼?

第一次覺得一心向佛的唐僧,一點都不佛系。

2.希望唐僧能夠留下來跟女兒國國王長長久久。

到了初中再看唐僧與女兒國國王的這段感情,忽然有點迷惑。

不知道唐僧究竟是喜歡女色,還是喜歡女兒國國王的美貌。

因為玉兔精假扮的女兒國國王和真實的國王唐僧都區分不了。

如果是真心相愛的戀人(偶像劇通用橋段),不是應該一對視就能夠分辨是不是自己心中愛的那個人了嗎?

但是不管怎麼說,到了初中,開始對於愛情有一種懵懂的時候。

到了暑假,夏天燥熱的季節,再看女兒國這段。

就希望有意外產生,讓唐僧趕緊留下來吧!

或者說,讓唐僧在女兒國住上個一年兩年的,或者一兩個月也行。

跟女兒國國王好上一段時間也好啊!

初中時期還看不懂為什麼唐僧要離開女兒國國王。

可能是不夠愛?

當然,初中時期看著覺得很玄幻。

那個時候並不覺得唐僧長得美貌,長得有多麼帥氣。

(現在來看,確實是生得唇紅齒白的……)

所以那個時候看,並不能夠理解為什麼女兒國國王能夠看得上唐僧。

以為只是一種病急亂投醫,恰好碰上了一個男性而已。

看看女兒國的那些也對於唐僧的幾個男性徒弟頗有好感,也不難理解了。

也覺得唐僧真的沒有動心,畢竟路上那麼多的女施主,他也一直說“阿彌陀佛”。

現在回過頭來再看,只覺得,唐僧對每一位女施主其實都動了心。

他喜歡每一個長得好看的女妖精,包括白骨精……

細說唐僧在初到女兒國,由國王領著遊園的那一段。

那一段看出了唐僧的“情竇初開”。

雖然嘴上說著阿彌陀佛,可是女兒國國王每走一步,唐僧就跟一步。

亦步亦趨,跟得可緊了。

女兒國國王指著水中的鴛鴦,問唐僧為什麼動物總是成雙成對的。

唐僧說自己並沒有注意。

其實早在國王還沒有問這句話的時候,他的小眼睛就忍不住看了池中的鴛鴦。

所以其實在電視劇中,唐僧早就默默在心底裡愛上了女王。

這在九九八十一難中算是一個情劫了。

個人以為,這算是對於唐僧來說,最困難的一難。

如果在這一難沒渡過去,那麼也就是功虧一簣,《西遊記》也就到此結束了。

劇中的這一段還是經過了改編的,並沒有完全貼合原著。

在原著中,唐僧是假情假意,但是國王是真心的。

唐僧的假情假意只是為了騙取通關文牒。

但是電視劇中,唐僧原本是想要出賣一些色相騙取通關文牒。

可是逐漸深入,從剛開始的拒絕到最後慢慢情感湧動。

最後不是渡過了一劫,馬上的那一回頭,那是騙自己一生啊!

從個人角度來看,劇版《西遊記》這一段改得非常好。

七情六慾,情劫本來就是很多人飛昇成仙中逃不過的重要一劫。

甚至很多人都敗在了這一劫中。

而唐僧,雖然是渡過了這一劫,可是心中卻是滋味百轉千回。

像是重生了一般,這才是渡劫真正的意義——觀世間百態,嚐盡世間百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