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更廣闊的胸懷

擁有更廣闊的胸懷

有人曾說,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在人與人的交往中,難免會產生一些人際衝突。你是新生憤恨,還是一笑而過?一個人是否具有寬廣的胸懷,是判斷這個人的人品的重要標誌之一。如果這個人心胸狹窄、小肚雞腸,那麼這個人很難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胸懷是做人的肚量,也是一種境界。宰相肚裡能撐船的故事就說明了這一人生哲理:

三國時期的蜀國,有一段時間,也就是諸葛亮去世後,是由蔣琬主持朝政的,他很受朝廷和百姓的愛戴。

擁有更廣闊的胸懷


  • 曾經,他的下屬有一個叫楊戲的人,性格內向,不善言談。即使是上司蔣琬與他談話,他一般也只是點頭不語。對此,很多人看不慣,甚至在蔣琬面前嚼舌根子:“楊戲這人對您如此怠慢,太不像話了!”蔣琬坦然一笑,“人嘛,各有秉性,他不喜歡在我面前讚揚我,也不喜歡在我面前讓我下不來臺,所以沉默應該是最好的選擇吧。其實,這不正是他的可貴之處嗎?”蔣琬的這種氣度被後贊為“宰相肚裡能撐船”。
  • 蔣琬的話是正確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秉性,真誠地表達自己,才是為人的可貴之處。世界上的任何人和事,也都沒有絕對的是非善惡。寬容別人,就是尊重別人。即使別人犯了什麼錯,也不要一棍子將人打死,誰沒有犯錯的時候?
  • 有句話說:“謹慎使你免於災害,寬容使你免於糾紛。”寬容是一種高尚的善意,它能使人換位思考,處理好人際關係。若無寬恕,生命將永遠被永無休止的仇恨和報復所控制。只有善於團結,才會得到友善的回報!歷代聖賢都把寬恕容人作為理想人格的重要標準而大加倡導。《周易》中提出“君子以厚德載物”,荀子主張“君子賢而能容罷,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淺,粹而能容雜”。學會了寬容,同樣也是學會了處。人是社會的人,世間並無絕對的好壞,而且往往正邪善惡交錯。所以,我們立身處世,有時也要有清濁並容的雅量。
  • 佛家有云:“精明者,不使人無所容。”我們常說的“得饒人處且饒人”也是這個道理。事實上,寬容並不代表無能,卻恰恰是一個人卓識,心胸和人格力量的體現,即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擁有更廣闊的胸懷


很多時候,我們都需要寬容,寬容不僅是給別人機會,更是為自己創造機會。只有忘記仇恨,寬宏大量,才能與人和睦相處,才會贏得他人的友誼和信任,才會贏得他人的支持和幫助。念念不忘別人的“壞處”,實際上最受其害的就是自己的心靈。

一隻腳踩扁了紫羅蘭,它卻把香味留在那腳跟上。這就是一種胸懷,這是一種修養、一種坦蕩、一種豁達。荷蘭的斯賓諾沙說過:“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愛和寬容大度征服的。”寬容猶如一縷陽光,親切,明亮,使世界呈現出一片美好。

擁有更廣闊的胸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