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第一季優秀學長說(第六集)

2020高考:第一季優秀學長說(第六集)

生物競賽全國一等獎,數學、物理、化學競賽省級一等獎;

江蘇省優秀學生幹部,姜堰中學學生會主席;

全國最美中學生,泰州市美德少年;

高中三年80%考試都是年級第一,最差一次排年級第四;……

你能想到嗎,這些耀眼的光環通通籠罩在一個人身上,他,就是2017年江蘇省理科狀元,潘慰慈。

現在的他,已經是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的一名學生。

下面我們就揭秘一下學霸學習的良方。

學霸處方一:做精做好,效率取勝

具體操作:拒絕題海戰術與熬夜學習,一道題就做成精品

周恩來總理在《我的修養要則》中,第一條就寫到:“加緊學習,抓住中心,寧精勿雜,寧專勿多。”

“精”是寧缺毋濫,注重質量,“專”是深入思考,吸收所學。

潘學霸的學習方法正深諳其道。

“雖然高考出現很多新題,但裡面的思路和方法是相通的。”

這是潘慰慈自己的感悟。不得不感嘆學霸看問題眼光,能從表面看透本質。他的想法,與許多資深一線老師都不謀而合。

潘慰慈講,自己不會“死”做題目。他對待習題的態度,首先是一定認真做,在做的過程中鞏固知識。但對題目不是做一遍就過,而是徹底弄懂,把一道題做成精品題。

在大部分同學熬夜苦戰題海時,潘慰慈也毫不戀戰,下晚自習回家,就早些洗漱休息了。

2020高考:第一季優秀學長說(第六集)

用他的話說,熬夜是“看似延長了學習時間,實則得不償失,影響第二天的學習精力。”

學習可不是光在腦子裡想一下就夠,學霸秘訣的重點,不在於回家不學,而在於在學校裡,就把當天學的知識消化完了。

把題做精,就要勤於動腦,在做題的過程中總結經驗,形成解題方法,下次遇到同類型題目或者類似體型,就可以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不會手忙腳亂覺得陌生。而學習效率提高,消減了題海對身體和心理的壓力,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休息和調整狀態,更好地面對下一步的學習。

學霸處方二:及時覆盤,總結收穫

具體操作:每日小結,每週總結,今日事今日畢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大家都知道這首朗朗上口的《明日歌》,也知道拖沓的壞處。道理大家都懂,可是在學習和生活中總是避免不了把要做的事一拖再拖,成為眾多“拖延症患者”之一。

行動是治癒恐懼的良藥”。對付“拖延症”,千千萬萬種辦法歸根到底都是一條路徑,那就是:

去做,馬上去做,給自己設定deadline。

作為一個學霸,潘慰慈就是即刻行動派,他的方法,用他自己的話講,就是每日“清掉”當天任務單。

2020高考:第一季優秀學長說(第六集)

在老師的啟迪下,潘慰慈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初中晚自習的經歷讓他學會“今日事今日畢”,每天晚上都是當天的deadline,每天的學習任務在當天就解決,絕不“拖到明天”。

這種方法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學習效率。當天的學習內容當天消化,及時轉變成內化知識,也確保下一步的學習不會因為前面的遺留問題而滯後。

除了每日完成學習任務,潘慰慈還善於及時總結。他給自己規定每週都要對這一週內的學習情況和學習內容進行總結,比如分析、總結各類題目和解題思路,“吃透”各類題型。既夯實了平日的學習積累,也鞏固了習題訓練中獲得的經驗。

總結是一次反思和提升的過程,卻是我們平時學習中容易忽視的地方。例如一次考試後,有些同學也許會因為成績不夠理想,不想再回看卷子,這就錯失了一次提升學習的機會。面對一份試卷,可以認真找出失分點,多注意自己做錯的題目,分析自己丟分的原因,可能是知識點有漏洞,也可能是解題方法和思路有誤區,還有可能是粗心大意,由此總結經驗,以備更好學習。

學霸處方三:勞逸結合,穩定心態

具體操作:找到自己可以放鬆的渠道,學會適當鬆弛

“良好的心態,能戰勝生活中一切不利因素。”潘慰慈這樣說。

他是一個興趣廣泛的人,書籍、音樂、運動、電影,都能讓他從中獲得樂趣。這種樂趣可以緩解連軸轉的學習生活所帶來的緊張和壓力。

學習累了,潘慰慈有時會到操場跑幾圈,用運動的活力驅趕大腦的疲憊;有時會用一首歌的時間,給身心放假幾分鐘;如果有更多的時間,他還會看一部英文電影,欣賞電影情節的同時學習英語。這些都是調節情緒和心態的有效辦法。

“不管什麼時候,人都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勝不驕、敗不餒,而一個良好的心態要靠自己培養,靠多種興趣孕育。”

找到自己可以放鬆的渠道,學會排遣壓力,尤其在情緒狀態較低落時,是平復心態行之有效的辦法。可以是一段音樂,可以是一個故事,也可以是一次外出散步,短短几分鐘卸下包袱,放鬆緊繃的神經,絕不是浪費時間,而是更好學習。

2020高考:第一季優秀學長說(第六集)

這種勞逸結合的方法也被潘慰慈帶到了大學裡,而且還能從和夥伴的遊戲中得到新體驗,從“玩”裡學到知識。

有時他會和室友們在做完作業後,玩兩局鬥地主遊戲,其他有個同學用博弈論所學知識計算鬥地主的納什均衡,保證自己勝率在50%以上!

真讓人不禁感嘆這就是學霸的思維呀,鬥地主都能玩出花來。

學霸處方四:目標激勵,保持興趣

具體操作:先給自己定一個“大”目標,再多劃分成小目標

清華一直是潘慰慈夢想中的學校,自從9歲時同父母一同參觀過清華大學,這座夢想中的殿堂就刻在了他的腦海中。

高中時,他參加了清華的夏令營。在那裡他更近距離地瞭解了這座學校,是清華的歷史和精神深深觸動了他。兒時的夢想從未離去,潘慰慈也渴望自己可以像無數前輩一樣,成為一名清華人,在清華做出自己的成績和貢獻。

高考前潘慰慈通過清華的人才選拔,獲得至少30分的加分。但他仍刻苦學習,積極備戰。果然,最後錄取通知書說明,他成功了。

目標對人具有強烈的激勵作用,是我們產生行為的目的和動力。

因為有目標,在不斷向自己清華奮進的過程,潘慰慈一直心懷期望,所以他會說;“學習對於我來說,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我一直樂在其中。”這就是典型的目標激勵作用。

首先給自己設定一個“大”目標,這個目標要有一定難度,但又要考慮自身能力,在力所能及的範圍之內,同時目標要具體明確。一所自己心嚮往之的院校,就可以是一個好選擇。

2020高考:第一季優秀學長說(第六集)

“大”目標一般都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和較大的精力去實現,因此在確定了要長期為之努力的目標後,接下來的一步就是將其拆分成多個短期小目標。因為短期目標的可能比長期目標更能有效發揮實際激勵作用,在短期內看到效果的可能性更大。

這樣的“小”目標,可以具體到生活和學習中的很多情境中,比如在一週內複習完一個章節,在一次考試時分數上升5-10分等等。小目標的設定與達成其實是一種反饋,能夠量化我們的進步,讓我們瞭解自己朝著心中的理想有前進了多少。在小目標達成後可以給自己一些小小的獎勵,然後在此基礎上繼續設定進一步的目標。

有了目標,就必須全力以赴,努力去達成目標。就像潘慰慈一樣,因為心中有理想,所以從不會覺得學習是枯燥無聊的。“我對每門學科都感興趣。”正是心中的興趣和嚮往,讓他每一堂課都專心聽講,從不走神,直到走入清華的課堂。

願大家都能找到良方,實現自己的理想。

2020高考:第一季優秀學長說(第六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