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樂:年輕人的新消費行為造就新消費品牌 | 2019寶潔校友年會

2019年11月30日,由寶潔(中國)校友會主辦的2019寶潔校友年度盛會在上海成功舉辦。本屆年會以“

聚力·新生”為主題,集結了超過四百位寶潔校友,共話新消費、新場景、新組織、新生態。我們很榮幸邀請到了前網易嚴選品牌總監亢樂先生出席年會並發表演講,以下是亢樂的現場分享實錄。

亢樂:年輕人的新消費行為造就新消費品牌 | 2019寶潔校友年會

很榮幸來到年會現場,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中國國民品牌創立的時代機會。我曾經在網易和抖音任職,接下來有一些創業的想法。我會堅定地和年輕人站在一起,堅定地做一個消費品品牌。

年輕人的信息平權造就國民消費品牌

有人問我為什麼要跟年輕人站在一起,為什麼要做年輕人的消費品。首先,當年輕人接管這個世界的時候,中國一定會出現很多個國民品牌。

亢樂:年輕人的新消費行為造就新消費品牌 | 2019寶潔校友年會

對於互聯網的數據理解以及對世界的認知,我個人經歷了三個時期的變化。第一階段,我從一個用戶的角度,以個人的審美和興趣愛好去理解這個世界。第二階段,我從定量的角度,追求轉化率。而第三個階段,在我經歷了幾次失敗的項目之後,我發現定量數據的全面掌控還不夠,需要昇華到定性的層面。比如有次,我們電商消費品的文案轉化率下降了5%,最終通過定性調研才發現,不是我們下降了5%,而是別人提升了5%。從此之後,我一直保持著每2周跟5個核心用戶做溝通的習慣。

現在這個時代,年輕人的信息平權造就國民消費品牌。從1995年開始,中國移動互聯網向社會開放,隨後網易、新浪、騰訊、阿里、百度成立;2000年開始,移動互聯網出現,2010年左右迎來了鼎盛時期。1995年出生的人,他們屬於互聯網原住民,只要擁有一臺手機,只要能連上網,無論他在北京、上海還是拉薩,他們獲取的信息是一樣的。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節點,它對消費品會有一個非常大的影響。與消費者的高效溝通,是成功品牌的重要能力。

好品牌是通過廣播、電視、創始人本人的言行等各式媒介與消費者進行溝通,打造自己的人設、用戶心智以及一整套辨識系統,所以媒介在一定程度上左右著品牌的傳遞效率。當地域信息差抹平之後,媒介會建立三個優勢:效率的極大提升、慢慢趨同的審美以及出現國民品牌的可能性。

亢樂:年輕人的新消費行為造就新消費品牌 | 2019寶潔校友年會

因為比較重視定性調研,我想舉一個有趣的例子。在2015年,我們從網易嚴選的80後用戶中選了80人做了一個調研。有2個有趣的問題是,你坐在馬桶上的時候看什麼和列舉無印良品商品的描述反饋。結果顯示,北京用戶在馬桶上的時候會看手機,而銀川用戶看讀者文摘;北京用戶描述無印良品的詞語是“高級感、好看、性冷淡的”,而銀川用戶的用詞是“枯燥、難看、無生活氣息”。

在2018年,我們在抖音選取了320個90後樣本再次做了調研,其中2個問題是:你消磨時間的主要工具是什麼以及列舉AJ商品的描述反饋,這次結果很有意思,北京和拉薩的用戶都用手機來消磨時間,對AJ的描述都是潮酷。接下來的時代,不同地域之間的認知和接受程度會越來越高,我們品牌傳播的效率也會隨之越來越高。

1960年,信息平權造就了美國的國民品牌。那時,美國約有88%的家庭擁有了至少一臺電視機,美國電視行業達到第一次巔峰,僅三大廣播公司下屬的電視臺就達到了593臺。電視普及消除了美國東西海岸的信息差,促使沃爾瑪、Bose、萬寶路等,在這個時間成為了國民品牌。

年輕人的新消費行為造就新消費品牌

品牌商業模式最大的脆弱點在0到1的起點,平臺商業模式最大的脆弱點在10到100的天花板,年輕人的新消費行為造就新消費品牌。

首先來說一組有趣的數據,根據“簡單心理”平臺的2014至2018年的數據顯示,我們發現90後做在線心理諮詢的比例非常高,由31%上升至49.9%,00後的比例也由2.3%上升至4.3%。我瞭解到,有些90後甚至已經經歷了人生的三四次變故,大學畢業、離職一次、結婚一次、離婚一次。心理諮詢數據表明,

90後00後想擁有更完整的自我人格,對自我的探索也更深。

亢樂:年輕人的新消費行為造就新消費品牌 | 2019寶潔校友年會

一個典型的爆品對比可以說明這一點。90後的抖音爆品是一款無用到爆的貓爪杯,而80後的抖音爆品是有用到爆的25合1的清潔神手套,這就是圈層消費的巨大區別。他們會覺得有同一雙球鞋的人是朋友,也會在明星演唱會把前後左右的人都加上微信成為好友。在90後的心理,一些消費品起到了社交貨幣的功能

,這也是最本質的需求——80後更多的注重金字塔的底部兩層,生理需求與安全需求,而90後更加追求社交、尊重以及自我實現需求,所有的消費全部圍繞獨立的人格與個人價值的實現

我們在海外,也有一個對標的案例,日本就是一個很有趣的研究對象。日本的結構性變化,對品牌的建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980年之前,日本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人們追求物質和奢靡,喜歡國外品牌和絢麗的顏色。因為貧富差距大,這個時候的日本有很多山寨,也有很多便宜貨。1980年之後,日本經濟泡沫破滅,加上物質的過度豐盛人們反而開始佛系,追求精神上的簡約和剋制,開始理性的購物,喜歡性價比高的商品,日本本土品牌開始發展,我們耳熟能詳的MUJI、優衣庫等品牌就是這時期出現的。1990年,日本人口達到頂峰,人口分佈達到最優,大量中產出現,理智的中產更喜歡性價比高的日本貨,消費品市場有了一個更大的進步。2000年後,日本人口倒掛嚴重,出生率持續降低,日本步入老年人社會。老年人有錢有時間,卻找不到合適的場景和合適的商品消費。

95後國民品牌有一個空間,加上95後全新的消費行為,再加上95後獨立的消費理念,我們認為這是中國國民消費品牌的建立機會,週期超過40年。做消費品創業,一定要有準確的定位,一致的人設。即使是在資本寒冬,也還有十幾億的中國市場等著我們去開拓,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


亢樂:年輕人的新消費行為造就新消費品牌 | 2019寶潔校友年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