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某明事件迅速發酵的原因是什麼?

鮑毓明案一出來就引起了大家的極大關注,有其必然性。

很多媒體已經報道了此事,具體內容大家可以自行了解。媒體報道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雖然有些媒體背後的價值觀讓人不舒服,但具體內容依然有部分參考價值。對於關心此事的人而言,還是要多點耐心,等聯合調查組的結論,一般從上往下查起來更客觀,不會被利益掣肘。

現在我們來看看這件事為什麼能迅速發酵,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是此案屬於敏感話題,並且不是第一次發生。類似事件,法理和天理難容,近年來爆出來很多,但有的處理好了,有的處理沒了,有的處理的總差點意思,這和群眾對此類事件的重視不匹配,因此容易激起民怨。長此以往的這種積累,只會讓大家對這類事件更缺乏耐心,更容易期待“暴力”解決。所以這種敏感話題一出現,特別容易激起大家的反感情緒。

二是此案初始疑點重重,很多環節不夠透明。權力按理說應運行在陽光下,而面對小姑娘的報案,警方的處置是不夠的,總有些語焉不詳的感覺。這種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背後有鬼、不作為等等,因為能透明解決的事為什麼遮遮掩掩說不清楚?如果一開始這個案子能得到公正合理的處置,也不會一出來就成了輿論點,這是應該反思的,出現很多次的教訓。

三是此案當事人對比懸殊,話語權明顯不對等。個人認為,法律更是為了保護弱者。不是說法律要照顧弱者,而是法律的公平是弱者需要的。萬一有法律沒公平,強者可以利用資源和手段擺平弱者,那法律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因為和叢林法則一個結果,弱者只有被吃的份。所以在這個事件中,大家更關注弱者的聲音是很有必要的。財新的問題就是站在了強者角度,背後的價值觀存在問題,看著客觀實則帶有傾向性。

類似事件輿論的發酵,往往都有一個或幾個上述特點。

隨著事件的發展,還有一個更深層次讓大家反感的原因,就是物化女性。雖然時代的發展,人類的進步使女性的地位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物化女性的環境和市場一直存在。看看財新小編和網上評價鮑某明案的部分網友就知道,韓國“N號房”事件可能離我們並不遙遠。

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人性能夠壓倒獸性,人得用人性來思考。強者總有傾軋弱者顯示優越地位的衝動,但真正的強者不僅能治人,更能治己,內守方圓,不欺暗室。

雖然不可能都成君子,但也不應成為下三濫。這個案子即使是一個蘿莉養成,也不符合主流價值觀。

法律應是弱者最後的盾牌,是底線思維,是讓弱者在谷底仰望的燈塔。強者應該對法律有所忌憚,一時放肆的代價應導致他們一生的沉淪。這應是法律最好的作用,這樣的法律才是有溫度的法律。鮑毓明的法律儲備讓他能夠遊刃有餘應對司法檢查,這種博弈是明顯不利於小姑娘的,聯合調查組在客觀調查的同時,也應該蒐集更有說服力的證據。

希望此類事能夠得到合理處置,最好的結果是能威懾這類人不敢以身試法,而不是成為網上的一個熱點,一陣風就吹滅了。類似侵害事件一直存在,確實該引起大家的重視了。請給受害者一個公道。


鮑某明事件迅速發酵的原因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