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賠報告中看出的小門道

在理賠報告中看出的小門道

最近這兩年,很多保險公司喜歡用微信發佈自家的年度理賠報告,這些理賠大數據,平時保險公司都遮遮掩掩的,借這個機會我們才能看出一點門道.

保險公司在很多人眼中,總是揹著"這也不賠、那也不賠"的惡名,但從大數據上來說,至少在人身健康領域,保險公司們都挺靠譜的。我們來看一組2018年理賠率的數據:

中國人壽理賠率——99.94%

新華人壽理賠率——97.96%

華夏人壽理賠率——97.31%

天安人壽理賠率——98.69%

恆安標準人壽理賠率——99.75%……

各家公司的理賠總額也明顯增加了。像中國人壽,比去年多了100億,平安人壽比去年多了50多億,增幅都在30%左右。所謂的小公司漲的就多了,高達72%,這起碼說明,在過去幾年,大家買保險的意識有了很大提高。

但另一個尷尬的數字,就是大家的保障額度實在是低。像太平洋人壽,人均重疾賠付才4.39萬……

產品性價比高一些的公司,人均保額會提高不少,例如百年人壽的人均賠付額有11萬,弘康人壽重疾人均賠付金額有25萬元。可能很多朋友會覺得即便25萬,對一個患癌家庭也不頂啥用啊……

如果再看具體的理賠項目,會更讓我們惶恐,因為絕大部分理賠是小額的醫療費用報銷,從這份報告來看:

在理賠報告中看出的小門道

高達90%的理賠來自於醫療費報銷,而這部分錢只能佔到這家公司總賠付金額的24%,太平洋人壽的醫療險件均賠付金額是3810元……

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這完全沒有發揮商業保險應有的保障作用,中國每年平均新發癌症患者估計高達400萬人,這還不包括其他腦梗、尿毒症等。

在理賠報告中看出的小門道

不是說我們不要買小額醫療險,而是說—我們買保險的最優先目標一定是要對抗大額疾病風險,並且要根據醫療環境的變化,定期考慮要不要補充保額。

如果說要從今年的理賠報告與往年相比有什麼大變化。但最突出的就是,保險理賠的互聯網化正在加速,儘管服務體驗還有待提升,大方向是不會變的。對普通人來說,保險互聯網理賠的完善與普及,肯定會讓大家降低購買保險的顧慮,這才是保險領域未來幾年最值得期待的進步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