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瑞幸咖啡成為今年的面試題。。。

中概股最近屢屢受挫,愛奇藝和好未來相繼遭到做空,這一串多米諾骨牌的第一塊,就是“瑞幸咖啡”。


在去年瑞幸剛剛閃電上市的時候,幾乎所有金融圈、投資券、餐飲圈的人都在討論這家公司。一個橫空出世的公司,僅僅在18月後就在納斯達克上市,而且第一天竟然沒有破發。這樣的事情,在任何一個資本市場上都算得上奇談。

如果瑞幸咖啡成為今年的面試題。。。

2019年6月,瑞幸咖啡在美國納斯達克正式掛牌

圖片來源:Google


有段時間,似乎人人都在談論瑞幸。甚至很多在去年秋季去面試的同學,都會碰上一些趕時髦的面試官,在面試中被問如何給瑞幸估值,如何計算咖啡市場的規模,如何向別人推薦瑞幸的股票…沒能想到,驟變在一年之內就發生了。


在VOYAGE的討論群中,我們很早就對瑞幸產生了質疑。即便不去看財務數據,這樣一個完全資本激素加持出來的產物,失敗似乎是早已經成為定局。

如果瑞幸咖啡成為今年的面試題。。。

VOYAGE團隊在一年前的聊天記錄


讓我們先暫且拋開紛繁複雜的數字,重新思考幾個常識問題——其實,瑞幸真正的問題,是很容易解釋的。相信這樣一個熱點,在今年也必定會在無數的地方被提及,甚至再一次成為面試的題目。而我們要做的,則是迴歸嘗試去重新思考。


反常識之一

昂貴而毫無忠誠可言的用戶


任何生意都有一條基本的常識——獲客成本越低越好,用戶粘性越高越好。那麼讓我們來看一下瑞幸。


為了獲得一個顧客,瑞幸究竟花了多少錢在營銷上?

如果瑞幸咖啡成為今年的面試題。。。

以免費咖啡吸引新用戶

圖片來源:Google


從各種網站上的彈窗,到鋪天蓋地的軟文,再到電梯裡的張震和湯唯,你時時刻刻都能感受到營銷經費在燃燒。作為一個歷史積澱為零的品牌,要讓更多的人知道瑞幸,必然要付出不菲的代價。


通過計算可以知道,每賣出一杯咖啡,瑞幸需要花掉將近5元在營銷上。以在2019年Q3為例,瑞幸咖啡一共銷售現磨咖啡1.41億杯,而對應的市場營銷費用是5.58億元。

如果瑞幸咖啡成為今年的面試題。。。

瑞幸咖啡2019年Q3運營支出5.58億元

圖片來源:瑞幸官網


廣告當然只是一方面,毫無節制的折扣甚至免費贈送則是另一個巨大投入。據已經離職的員工透露,有的店面6成訂單都是“免費”的。各種優惠券、贈送活動推廣、第一杯免費等促銷,雖然提高了出單量,但實際上並沒有帶來真正的營收。這也是為什麼在瑞幸造假案爆出後,用戶討論的熱點反而是“如何薅羊毛”的問題。


更要命的是,瑞幸咖啡依然保持低廉的售價,讓獲客成本在營收中所佔的比例更高。星巴克的獲客成本或許不低,但至少能夠在正常的價格中得到比例上的稀釋。所以,瑞幸始終沒辦法令人信服的給出一個真實的“獲客成本比例”。

如果瑞幸咖啡成為今年的面試題。。。

瑞幸咖啡為獲取新用戶投入巨大

圖片來源:瑞幸官網


而這樣用重金砸出來的消費者有多忠誠呢?我們在VOYAGE辦公室做了一個小調查,幾乎所有人都喝過瑞幸,而且可能不止一次,但幾乎都是隻在大力度折扣時才去消費的“羊毛黨”。幾乎沒有任何一個人喝過正價的瑞幸咖啡!


所以,沒有任何證據表明瑞幸目前的客戶有多忠誠,只要折扣不中斷,我們就不知道他們對於瑞幸,甚至對於咖啡是不是真愛。而顯然,這樣的鉅額折扣總有“斷糧”的一天。


在瑞幸上市的那天,CEO錢治亞稱瑞幸咖啡有96%都是回頭客。也許這個數據不假,如果鉅額燒錢換來的三折優惠券能讓大家回頭一次,價格一旦恢復正常,又如何讓顧客回頭第二次、第三次呢?



反常識之二

張震和湯唯也教育不了的消費者


第二條常識,對於快消品更為重要!對於一個同質性和可替代性極高的品類,教育消費者尤為重要。


從為人熟知,到收穫好感,到轉化顧客,再到形成復購,對於任何一個品牌,每一步都需要極強的消費者教育的能力。很多人對於瑞幸模式的爭論,最後停留在瑞幸的咖啡究竟好不好喝這個問題上,這樣的討論本身其實就是走錯了方向。


星巴克和瑞幸的咖啡誰好喝,本身並不是一個重要的論題。在上海這樣的城市早已經鋪滿各色精品咖啡、手衝咖啡,星巴克能提供的更多的是一種“可預期的標準”,本身也不是“好喝”的標杆。而餐飲這樣主觀感受程度很高的行業,更談不上有一個客觀的“好喝”標準。


所以,問題的關鍵,不在於瑞幸是不是在客觀的意義上好喝,而在於能都讓消費者有意願埋單,這就需要品牌去教育消費者。


但從瑞幸早期的宣傳來看,他們似乎有一個勃勃野心,那就是向中國的消費者證明它們的咖啡比星巴克更好,此外還要向很多不喝咖啡的消費者證明,喝咖啡比喝茶更好。他們試圖讓消費者(以及投資人)相信,瑞幸的咖啡是一場革命式的“平權運動”,是性價比之王。他們也不遺餘力地在自己的宣傳中,強調咖啡豆獲獎的情況。

如果瑞幸咖啡成為今年的面試題。。。

瑞幸早期宣傳6大要點

圖片來源:瑞幸官網


在快速消費品領域,消費者的心智比產品的功能性本身更重要,這就是品牌本身的力量。所以,在一個品牌沒有立起來之前,希望拿一些國際獎項去“教育”消費者就變得異常困難。咖啡的品牌需要高級感,而一個品牌的高級感,當然不是靠不斷洗腦就能達到的。


很多人對於瑞幸的第一印象,可能是電梯裡張震和湯唯代言的廣告。這兩位確實是有一定“高級感”的明星,讓他們來代言咖啡也確實是令人信服的。但遺憾的是,消費者心智並不是一個那麼容易動搖的東西。以瑞幸CMO為代表的營銷團隊,本身也沒有這種“高品質營銷”的基因。

如果瑞幸咖啡成為今年的面試題。。。

官方代言人為湯唯、張震

圖片來源:Google


更何況,為什麼要教育中國的消費者去接受一個舶來品呢?中國有多少人喝咖啡?又有多少人把喝咖啡當作一個日常不可替代的習慣?所謂的“咖啡平權”本身就是一個偽問題,一個本身就不是必需品,又有無數替代品的品類,為什麼要平權?給誰平權?



反常識之三

永遠都在“下一盤大棋”


任何反常識的商業現象一旦出現,總有人去鼓吹資本的泡沫,也就一定有人會說,其實你不懂,這是在下一盤大棋。關於瑞幸,也有種種對於“一盤大棋”的想象。


關於瑞幸的商業模式,說法層出不窮:一下子說減少店面面積降低成本,一下子推出茶飲來擴展產品線,一下子又說要做無人零售……在很多投資人眼裡,瑞幸總是在下大棋,哪怕每一步棋都難以理解,也會有很多投資者買單,因為這畢竟是普通人看不懂的大棋嘛。據說瑞幸前兩個月開了一個無人零售的發佈會,股價馬上又開始大漲。沒有人去問一句,那麼多企業都嘗試過沒有成功,憑什麼瑞幸能做成“無人零售”?

如果瑞幸咖啡成為今年的面試題。。。

瑞幸正在主推的無人零售戰略

圖片來源:瑞幸官網


為什麼那麼多快消、餐飲、零售花了那麼久都沒有做起來的事情,一個僅僅開張兩年的品牌就能做到?吹噓概念是從來不用考慮成本的,但經營一個生意卻需要。如果稍微計算一下經營一個無人咖啡機的成本,就會發現一連串的問題。


這個號稱使用咖啡豆和牛奶的機器,一臺的成本就要15萬元人民幣,而使用原豆和牛奶意味著原料的保險成了大問題。且不說本身這些原料的成本有多高,機器內原料的更換和維護會遠遠比普通的售貨機複雜和昂貴,且浪費率會更高。而消費者願意花多少錢為一個自動機器打出的咖啡埋單呢?如果不去真正的咖啡廳,自己公司的咖啡機不香嗎?這筆賬,真的沒有人算過嗎?


於是,一個故事接著一個故事講下去,一個品牌變成了“故事大王”,消費者和羊毛黨似乎暫時獲得了“折扣產品紅利”,但財務的黑洞則越來越大。

如果瑞幸咖啡成為今年的面試題。。。

瑞幸也學科技公司搞發佈會

圖片來源:Google


說到底,瑞幸本身還是沒有一個紮實的讓消費者信服的產品。


相比於喜茶的芝士奶蓋、星巴克的星冰樂、奈雪的霸氣水果系列,瑞幸咖啡似乎並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爆款產品。甚至在它的App和小程序裡,悄悄建了一個折扣商城。

如果瑞幸咖啡成為今年的面試題。。。

內置在小程序裡的瑞幸商城

圖片來源:瑞幸咖啡小程序


除了零食、堅果、馬克杯這些咖啡周邊產品,你還可以買到蘋果耳機、機械鍵盤、電動牙刷、便當盒,甚至帆布包和洗手液。但瑞幸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有什麼產品能夠撐起它的估值呢?他們說,沒有,但是這是一盤你看不懂的大棋。


瑞幸的事件又一次證明,不論是商業還是其他,迴歸常識的思考有多重要;而一切反常識的東西,都值得警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