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劉邦的性格如此矛盾?你怎麼看?

陳永恩


劉邦作為歷史上倆大平民皇帝之一,另一位是朱元璋。短短七年就推翻秦朝建立漢朝,從一介平民到開國皇帝,經歷太過傳奇,留下了太多的故事,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我們現在流行說性格決定命運,劉邦的性格又是怎樣的呢?

1.柔情與絕情。劉邦對一起打天下的兄弟很到位,對呂雉,曹氏,戚夫人都很好很是柔情。但彭城大戰失敗逃命時為了減輕馬車的重量,三次把自己的兒子和女兒推下去,堪稱冷血絕情。但試想一下,如果不是生死攸關,誰會置親生骨肉的生死於不顧呢!虎毒還不食子呢。

2.流氣與豪氣。劉邦四十五歲之前一直在鄉里做一個亭長,就是一個農村基層幹部,沒編制還要下地幹活。他不喜歡幹活,喜歡與兄弟們喝酒玩樂,與流氓地痞一般。但大風歌卻是千古絕唱,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充滿著豪氣干雲。

3任人不疑與屠殺功臣。這都是打天下與坐天下的必要手段。作為一個普通人,在秦末風雲激盪的時代,想要有一番作為,沒有幾個有力的幫手怎麼行 ,蕭何曹參是起義初期的左膀右臂,後來的軍師張良,陳平,一代軍事奇才韓信都被劉邦發掘重用,才由弱變強,一步步擊敗項羽,成就輝煌霸業。不拘一格用人才,不求全責備,只要你有能力就為我所用,求賢若渴。這一點和曹操很像。反觀項羽,剛愎自用,手下的一個範曾也離開了他,只有坐等失敗。漢朝建立後,劉邦已經五十多歲了,怎樣穩定的傳下去就擺在他的面前 ,只有消滅異性王一條路了,韓信,黥布,盧綰就必須消滅。

每個人都是複雜的,何況劉邦這樣的風雲人物。





奔跑的紅塵光


劉邦由於青年時期是個街頭流氓,其優秀的人格魅力被掩飾。他的光芒漸漸的綻放致使他最後得天下。對於漢王劉邦,我個人認為他的性格特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政治大師,劉邦天生就是管理人的材料,我感覺他是世界歷史上政治能力組織能力最高的人

二、老謀深算,表面上裝的無所謂,但其內心一直打量著別人,外表大大咧咧,暗地裡想謀取天下

三、堅韌不拔,與項羽打仗可以說劉邦是屢敗屢戰,越是失敗越是要堅定自己的信念,而反之項羽不及劉邦臉皮厚,人家是英雄,自尊心強,失敗一次便烏江自刎,我認為劉邦天生是勝者,皇帝氣質,項羽做他的先鋒馬前卒大將軍正合適

四、心冷絕情,可以殺死自己的孩子,可見老天爺貌似都沒法阻攔他的夢





少有人走的路99


馬克思的辯證關係,無論是人還是物,都是矛盾且統一的,劉邦就是一個複雜且矛盾的人,他有許許多多的性格特點,這些特點統一為劉邦這一個人!我簡要說說劉邦的性格特點!

一、喜歡別人的讚美

自幼劉邦就被父母給予厚望,雖然出身不高貴,但父母對他的期望很高。父親對劉邦可是寄予厚望,還特地送他去學堂上課,希望學有所成,做出一番事業來。誰知道劉邦卻根本就不適合學習,就算上了學堂,也沒能完成學業,在課上無所事事,就知道起鬨,尋找樂子。長大之後也沒有改變他自幼喜歡玩鬧的習慣。根本就是個不折不扣的地痞流氓,在村裡橫行霸道。父親得知劉邦如此,真是心痛不已,說他整天就會遊手好閒,沒有正形。鄰里四方都知道劉家有這麼個兒子,不務正業,不幹正事。可是偏偏劉邦喜歡虛榮,知道自己不如別人,但是偏偏喜歡被人稱讚,這讓他感覺高別人一等。但凡聽到別人誇讚他的好話,他都興奮不已,像是打了雞血,渾身上下,滿滿的能量,幹勁十足。渴望得到別人的誇讚,成為他追求成功,事業奮進的一個源動力。在劉邦的心中,能夠獲得別人的稱讚是件非常榮耀的事情,他也希望對方是發自內心的。劉邦在為了引人注目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打心底裡劉邦是希望被人重視,來證明自己活著的價值。

二、情商高有一套

劉邦的想法跟做法是普通人所做的,所想的,這給他很大優勢。因此很多人對劉邦沒有什麼牴觸,一見面就給人的感覺覺得他很普通,與自己一樣。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磁場相同的人,會更加聚集在一起。劉邦認識的朋友越來越多,交際面越來越廣。身邊聚集的人越來越多,各種不同性格的人都有,交往時間長了,劉邦這個人為人處世也就越來越圓滑。劉邦這個人十分有眼力,知道什麼場合說什麼話最讓人滿意。由於這樣的性格,所以不管是哪個階級的人,都很受歡迎。他玩的朋友不分階層,不分年齡段,只要能搭上話,他都可以很快的和人家稱兄道弟。能夠跟劉邦交上朋友非常簡單,他也會主動交往其他人,好友中什麼樣的人都有,混江湖的,混日子的,混朝廷的等等。朋友多了,劉邦的出路自然多了,畢竟人家的朋友圈的人數可是不少的人呢,這位劉邦將來能夠招募眾多的志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善於識人用人

作為一個開國之君,劉邦的文化程度不高,沒正經讀過幾天書。但是這不妨礙他本身有個大優點,看人很準,用人很精。歷史也證明,劉邦文不成武不就,看似沒有逐鹿天下的本領,但是他能讓有才之人為他所用。劉邦能夠知人善用,這使得他有著不小的加成,項羽是個天才,但是單槍匹馬,架不住劉邦的眾多人才。劉邦主要工作就是呆在大本營進行辦公了,專門的事情有專門的人做,自己負責安排到位。劉邦還有特別擅長的一個地方,就是他對於自己精挑細選的人百分之百的信任。一旦劉邦認定一個人,就會十分真誠的接納他們的看法,不管什麼時候,都不會防範他們。而他的死對頭項羽,文化程度,出身條件都比劉邦高出了一大截。無論是軍事教導,還是文學薰陶,都是草根長大的劉邦拍馬難及的。君子講究格局,表面看來,項羽的格局遠遠超過了劉邦,但是在小編看來,情況並非如此。可事實上恰恰相反,項羽談不上什麼格局。項羽的身邊人不多,謀士方面只有范增。唯一的謀士,項羽無法做到以誠相待,很多事情上不能完全信任范增。

四、拉攏人心

項羽其實輸給劉邦的,還在於人心的掌握上面。劉邦的每一次勝仗,都會論功行賞,表現好的人會加重獎賞,主要出力,多少能拿到一點好處,反觀項羽,個人能力太強,從不會獎勵部下。對於戰爭來說,士兵們最應該在乎的就應該是自己的實際利益,為自己拼一個好前程。勝利之後,項羽沒有任何獎賞,這讓他手下的士兵很失望,在戰鬥中就會不積極。這也是兩個人之間的差距,也是因為劉邦結交朋友比較多,所以知道大家的想法,知道收買人心。劉邦分賞手下的手段非常高明,比起建功立業,部下更願意為自己賣命。對於底層民眾的需求,劉邦再清楚不過,因為他本身就來自於普通的民眾。每成功拿下一片土地,劉邦不搶不盜,下令採取政策減少農民負擔,這讓他有了群眾們的支持。自古以來,民為本,沒有一個皇帝是孤軍奮戰。人心齊,泰山移。劉邦帶領一個眾望所歸的農民起義,自然是走向成功,走向歷史的巔峰。這些就是劉邦之所以能夠成為皇帝的原因,大家如果有關於劉邦的其他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互相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