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在南海首次發現鯨落,鯨落是什麼?具有怎樣的價值?

sunyoson


向所有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中的遇難同胞致哀。


正文:

提到南海,您想到的是什麼?清澈見底的海水?五彩斑斕的珊瑚?成群結隊的魚類?其實大多數地方並不是這樣,中國的南海平均深度有1200米呢,而且從構造上看,它是一個巨大的盆地。

圖:南海的海底地形示意圖。

這個“大坑”有多深?平均4000米,最深處有4570米呢。

想明白鯨落的價值,得先看看苦逼的海洋底棲者。

為什麼要先說水深?因為幾乎一切生命的能量源——太陽光,只能照到水下200多米的深度,再往下,只有無盡的寒冷和黑暗。深度上千米的海底沒有藻類,浮游生物也很稀少,基本上全是“生命的荒漠”。只有海星、海參、各種蠕蟲和另外一些極其扛餓的生物生活在這裡。

圖:蛟龍號拍攝的深海底棲生物。

這些地方最大的營養物來源就是“海雪”,也就是上層海域生物的糞便、殘片,飢餓是這裡居民們的生活常態。一頭死鯨的出現對這裡的底棲生物而言絕對相當於一場“百年難遇”的奢華盛宴,是這片荒漠中的生命綠舟。

鯨落是什麼?

鯨落就是鯨類的屍體。因為體積巨大,鯨的屍體無法在短時間內被上層生物消耗殆盡,所以大部分得以沉入海底,給底層居民們提供一頓持續好幾年的大餐。

圖:南海鯨落。

一頭巨鯨死亡後,腐敗的內臟會產生大量氣體,讓鯨的屍體膨脹,浮在水面上。等鯊魚咬開屍體皮膚(或者自己爆炸),氣體排走後,鯨的屍體才會開始下沉。

下沉的過程是緩慢的,最長可能持續一年以上才會到達海底。不同深度海水密度的變化會讓鯨屍長時間懸浮於某一深度。這個過程中,鯊魚、鰻魚之類動物一直不斷地消耗著鯨屍體上的軟組織(也有沉得很快的)。

終於,鯨的屍體到達了4000多米深的海底。嗅覺靈敏的機會主義者們馬上就會到來。怪異的六鰓鯊、外星生物般的盲鰻、張牙舞爪的螃蟹、遲緩的海星和蠕蟲……都會趕過來參加這場宴會。一兩年後,鯨屍體上一切能用牙咬動的東西都會被吃光,只剩一具巨大的骨架。

最後上場的生物是厭氧菌。鯨骨內部還有大量的脂肪等營養呢,它們鑽到鯨骨內部,靠分解這些脂肪生存。與此同時,這些細菌也為其它一些小型甲殼類生物提供了食物,鯨骨周圍漸漸形成了一個小生態系統。靠著鯨骨內殘餘的能量,這個小生態系統能夠維持上百年的時間(如果鯨夠大的話)。

這個過程有點兒類似電影《飢餓站臺》,鯨落就是那個載滿食物的大平臺,供養著各層的食客。不同的是,鯨落會給底層生物保留足夠足夠……的份額。

鯨落的價值。

鯨落可不只是為苦逼的底棲生物提供食物這麼簡單。

它更像是一條通道,溝通了海洋的各個層級,完成了巨量營養物質向下層運輸的過程。單靠上面飄落的“海雪”殘渣和細菌的“化能自養”是很難支撐起洋底生態系統的,鯨落提供的能量是維持海底荒漠小綠州的關鍵。

此外,南海盆地底部是一望無際的淤泥平原,缺少供生物棲息的掩蔽所。平原上“高聳”的鯨落可以給眾多生物提供一個優良的居所,即便它已經沒有半點兒營養物質了,還是一座山。

如有謬誤,煩請指正。歡迎喜歡科學的朋友們關注:純野生科學家。專業化繁為簡,每天分享通俗易懂的科學小知識。


純野生科學家


當鯨魚在海洋中死去,它的屍體會最終沉入海底。生物學家賦予這個過程一個名字——鯨落(Whale Fall)。鯨魚的屍體可以供養著整套生命系統。

鯨落的步驟

移動清道夫階段(mobile-scavenger stage)

在鯨屍下沉至海底過程中,盲鰻、鯊魚、一些甲殼類生物等以鯨屍中的柔軟組織為食。這一過程可以持續4至至少24個月(取決於鯨的個體大小)。期間90%的鯨屍將被分解。

機會主義者階段(enrichment opportunist stage)

機會主義者(機會種)能夠在短期內適應相應環境而快速繁殖。這裡所說的環境,就是鯨屍、鯨骨。在這個階段,一些無脊椎動物特別是多毛類和甲殼類動物,能夠以殘餘鯨屍作為棲居環境,一邊生活在此,又一邊啃食殘餘鯨屍,不斷改變它們自己的所在環境。

化能自養階段(sulphophilic stage)

大量厭氧細菌進入鯨骨和其它組織,分解其中的脂類,使用溶解在海水中的硫酸鹽作為氧化劑,產生硫化氫。化能自養細菌例如硫化菌,則將這些硫化氫作為能量的來源,利用水中溶解氧將其氧化,獲得能量。而與化能自養細菌共生的生物也因此有了能量補充。

礁岩階段

當殘餘鯨落當中的有機物質被消耗殆盡後,鯨骨的礦物遺骸就會作為礁岩成為生物們的聚居地。

鯨落對海洋的貢獻和意義

鯨魚的屍體 在深海中,仍將滋養其他動物十五年。 從它的死亡中誕生的不僅是一套繁盛的 生態系統,而且是半個深海生物群的跳 板和綠洲。”

從鯨落的整體過程我們可以看出,鯨落的意義在海洋生態系統中有一定的重要地位。

首先,最直觀的,它為許多海洋生物提供了食物。這些海洋生物除了無脊椎動物和魚類,還有許多微生物。與這些微生物相比,鯨的個體大小差別巨大,因此一頭鯨的死亡能夠養活的海洋生物個體數量是相當可觀的。

其次,鯨落為許許多多的底棲生物提供了複雜的生境。一望無際的海底平原因為鯨落的出現而產生了小規模的生境變化,這樣的生境變化尤其受一些鑽孔生物、附著生物的歡迎。殘餘鯨落的出現為一些底棲動物提供了庇護場所,也為它們提供了有機質來源。

另外,鯨落促進了海洋上層有機物向海洋中下層的運輸。深海的生產力僅依靠化能自養細菌供給是不夠的,海洋生物進食和死亡產生的碎屑,例如海雪和鯨落,促進了營養物質向下運輸,以供給深海的生物,也促進了化能自養細菌產生更多的能量。

最後,鯨落這一獨特的生態系統促進了一些新生物種的產生。稱其為新生物種,主要是因為這類物種只出現於鯨落這一特定環境,目前科學家們還未在其它海洋生境當中發現。例如Osedaxfrankpressi和Osedaxrubiplumus都是僅發現於鯨骨當中的小動物(形態描述發表於2004年)。鯨落裡的秘密還有許多等著我們去發現。

鯨落的形成和消失對許多生物來說是漫長的。現存的鯨類數量比過往少之又少,有些特定種群,例如灰鯨的西太種群僅可憐的兩位數,現狀令人擔憂。倘若人類捕食鯨類、食用鯨肉而不加以節制,恐怕其影響的生物數也數不清。但是,深海里的生物也不全靠鯨落生存,其各有各的生存之道。鯨落的消逝對未來海洋生態系統的影響,還在人們的探索目標中。


豆包nice


最近科學家首次在南海發現了鯨落,當一頭鯨躍出海面,發出最後一聲嗚鳴,這是這頭鯨最後一次擁抱海洋。之後,它將沉入海底,沉入深海的海底,在那裡,有一整個食物鏈的深海生物在等待著鯨。

這就叫鯨落,有句話說的好,“一鯨落萬物生”,說的好極了。

深海一般指200米深度以上的海底,有些甚至可以達到幾公里深度。

在深海,由於壓強、鹽度、亮度等原因,生活在這個區域的生物進食頻率非常的低。

一頭鯨的重量可以達到數十噸重,當鯨的屍體墜入海底之後,一場饕鬄盛宴便開始了。

先是食肉型的深海魚類造訪鯨的屍體,這些魚類有時候一年多都得不到食物,這時候肯定是要放開了肚子好好吃一頓的。

等它們吃完打著飽嗝走了之後,馬上登場的便是深海螃蟹這一類食腐類的深海生物。

等它們飽餐之後,鯨已經只剩下一副骨架了,但是盛宴還沒有結束。

一種食骨蠕蟲登場,它們靠分泌強酸來分解鯨的骨骼,一頭鯨的骨骼全部分解完需要好幾年的時間。

在這個過程中,許多的深海生物都得到了食物的補充,開始繁衍和生長,所以說,一鯨落萬物生。

鯨落的意義是什麼?鯨落的意義就是生命的循環輪迴。

鯨的生命逝去給了深海許多生物一次生命的機會,這就是生命的循環,生命的輪迴。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