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曾兩次被提名為諾貝爾獎的候選人,為何均未成功獲獎?

弗洛伊德曾兩次被提名為諾貝爾獎的候選人,為何均未成功獲獎?

在所有的學科中,有一門學科最為神秘莫測,最為深奧難解,它就是心理學。像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的理論可以在實驗室通過實驗加以證明,可同樣的實驗手段對於心理學來說就不適用。弗洛伊德,曾寫《夢的解析》的男人,他創下精神分析理論,開創了潛意識研究的新領域,解開了夢與精神疾病之謎。他對心理學發展的貢獻,得到世人的認可但也存在爭議,曾兩次被提名為諾貝爾獎的候選人,但均未獲獎。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弗洛伊德青少年時期,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毅然選擇自然科學

弗洛伊德曾兩次被提名為諾貝爾獎的候選人,為何均未成功獲獎?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各人生階段的留影

弗洛伊德,全名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出生在捷克斯洛伐克摩拉維的一個只有五千人的小鎮弗賴堡。他的父親是猶太人,經營羊毛生意,家境殷實。他四歲隨父母到維也納,他的童年基本上是在那裡度過的。弗洛伊德是老大,母親特別寵愛他。他母親活到九十五歲,弗洛伊德回憶說:“作為母親的掌上明珠,那個孩子從小就養成一種征服者的氣質,相信自己會成功,結果真的成功了。”

弗洛伊德曾兩次被提名為諾貝爾獎的候選人,為何均未成功獲獎?

奧地利“西格蒙德·弗洛伊德”金幣

弗洛伊德在青少年時期受過嚴格的文化基礎訓練,拉丁文和希臘文使他對古典文學和考古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此外,他還熟練地掌握了法語、英語、西班牙語和意大利語。在學校,他的成績總是名列前茅。學校曾獎給他一本名叫《動物的生命史》的書,這本書誘發了他對自然科學的興趣和對達爾文進化論的敬慕。他感到,“達爾文的理論給人類帶來了希望,使我們能出乎尋常地加深對世界的認識。”1872年9月,弗洛伊德正準備報考大學。他先選了法律專業,認為它能開啟通往政界的大門。但不久又改變初衷,轉向自然科學,決定報考醫學院,這是他人生道路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1873年秋,弗洛伊德考入維也納大學醫學系。1881年春畢業,獲得醫學博士學位。為了攢錢結婚,弗洛伊德放棄了留校工作的機會,來到醫院當臨床醫師。業餘時間堅持研究神經學和腦解剖學。

弗洛伊德的中年時期,兩次諾貝爾獎擦肩而過,評獎不成卻被世人認可

弗洛伊德曾兩次被提名為諾貝爾獎的候選人,為何均未成功獲獎?

弗洛伊德與瑪莎·伯奈斯訂婚合影(攝於1883年)

弗洛伊德人生道路上的另一個轉折點是1884年獲得獎學金,來到巴黎沙比特里爾這個歐洲最著名的神經病理學研究中心,投師精神病專家沙考醫生。兩年後,弗洛伊德回到維也納,開了一傢俬人診所。接著與一名叫瑪莎·伯奈斯的德國籍猶太少女結婚。在沙考醫生的悉心指導下,又經過親自試驗,弗洛伊德逐步發現,對歇斯底里的認識,是開啟人類思維之謎的鑰匙。起初,他使用催眠術誘導病人說出在清醒時不能回憶出的往事或內心深處的秘密。不久,他產生了一種新的臆測:可能存在一種比催眠術更加有效的方法,可以使病人在清醒時道出遺忘已久的事情,減緩精神病患者的病痛。

於是,這時期弗洛伊德就把重點放在潛意識和本能上。他的初步的研究結果表明:人的心理大部分由潛意識構成,在潛意識流中存在著各種本能和慾念,一般情況他們都被壓抑在潛意識流裡。精神分析方法就是通過“自由聯想”,引發人的潛意識,疏導人的本能衝突,以探訪思維深處,使病情得到緩解。

在弗洛伊德之前,潛意識還是一塊未被發現的新大陸,一塊未被人開墾的處女地,一個被科學暫時遺忘的角落。儘管不少人視弗洛伊德為偏執狂,但是他卻以頑強的精神在這一領域追求探索。經過長期的觀察、實驗和治療實踐,弗洛伊德終於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創立了精神分析理論。

弗洛伊德曾兩次被提名為諾貝爾獎的候選人,為何均未成功獲獎?

《夢的解析》

在精神世界裡和在物質世界裡一樣,每件東西都有某種原因,只要耐心地、敏銳地去尋找,就一定可以發現。——《夢的解析》

弗洛伊德關於精神分析理論新的觀點、新的概念、新理論散見在他發表的大量專著和論文,以及1895年他與約瑟夫·布勞爾合著的《歇斯底里的研究》裡。但較為集中反映他學說的是1900年出版的《夢的解析》。

在《夢的解析》一書中,弗洛伊德通過分析自己的一個夢,提出以下的看法:每個夢代表一個希望的完成;當人們入睡時,潛意識排出障礙,浮現成夢;在夢境裡,潛意識佔支配地位,意識活動降為從屬地位;瞭解潛意識活動,才能探訪到人的內心世界;“潛意識理論”不僅適用於神經功能症患者,而且也適用於健康的人。他指出,精神分析理論與精神病學有聯繫,同時又有區別。精神分析理論是精神病學的一個分支,通常只是以治療精神錯亂的疑難病症為研究對象。

弗洛伊德曾兩次被提名為諾貝爾獎的候選人,為何均未成功獲獎?

心理活動的三個層次

弗洛伊德在《夢的解析》裡把人的心理活動分為三個層次:本能、自我、超自我。

第一層次特別強調性本能,這種本能近於原始動物狀態,是潛意識的,遺傳性的,是人在出生時就具有的一種本能意識;同時也帶有盲目性、殘忍性,為了達到目的,追求歡樂,一個人可以不擇手段,不顧後果;第二層次的自我受到現實原則的制約,要求人們清醒地認識周圍世界;第三層次是超自我,這種超自我的境界強調道德理想和行為準則,以達到人類思維和意識的最高階段。弗洛伊德認為:假如上述三個層次處於和諧狀態,一個人便覺得合群、愉快,否則他就會感到孤獨、憂鬱。

弗洛伊德還提出“信欲論”與這三個層次,特別是本能層次密切相連,他認為,“性慾論”是精神分析理論的實質所在,人類一切成就如文化、藝術、法律、宗教等都蓋出於此。當然弗洛伊德所指的“性慾”是泛指幼兒含拇指、哺乳、排洩、成人婚姻以及對文化、藝術和音樂的追求和創造等。弗洛伊德認為,本能慾望能解釋神經症患者和正常人的心理行為。因此,弗洛伊德的理論也被視為研究本能的心理學。

到了後期,弗洛伊德的認識有所變化,從強調本能轉向為注重自我,開創自我心理學的源頭。開始擺脫用性慾說明一切心理行為的狹隘觀點,承認社會、環境、現實、人際關係和文化發展對人格的影響。突出人的社會性。這一實質性的變化分別反映在弗洛伊德的三篇後期著作中,即《超越唯我原則》、《集體心理學和自我的分析》和《自我與本我》。

弗洛伊德曾兩次被提名為諾貝爾獎的候選人,為何均未成功獲獎?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博物館的催眠視錯覺藝術(維也納夏勒姆,2015年)

半個世紀以來,圍繞精神分析理論出現贊成派和反對派的激烈爭論,弗洛伊德和他的研究成果一度無人問津和遭人非議,有人把他的理論成果與瑜伽術、基督教義一視同仁。在1912年出版的一本教科書將弗洛伊德的心理療法歸入“招魂術和通靈術”之列,蒙上一層神秘色彩;還有人認為精神分析與手相術、骨相術一樣,是一種偽科學;甚至他的好友和合作作者約瑟夫·布勞爾後來也轉而反對他的觀點,與其分道揚鑣。弗洛伊德曾十分羨慕愛因斯坦,他說:“任何一個不懂物理學的人都不敢妄加評論相對論,但是所有男女老少都敢於評判他的理論,不管他們是否懂得心理學。

不管承認與否,現在所有的精神病醫院心理醫療中心都運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論,……他不僅啟迪了醫學界,而且推動著所有社會科學學科的發展。——著名科學家亞歷山大·雷德·馬丁

弗洛伊德多次去意大利和美國講學,努力在實踐中完善自己的理論,慢慢地世界開始重新認識弗洛伊德和他的理論,接受了他的精神分析理論。1914年和1917年弗洛伊德曾被提名為諾貝爾獎的候選人,在羅曼·羅蘭等藝術大師為其多次努力爭取下,依然均未成功,最終落選。弗洛伊德在得知自己落選後,曾自嘲地說:

“我已經兩次看見諾貝爾獎從我面前閃過,但我知道,這種官式的承認根本不適合我的生活方式。”

弗洛伊德的晚年時期,身患癌症命途多舛,風燭殘年仍舊醉心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的晚年正值德國納粹黨發難之時。1933年5月,五千多名佩戴納粹標誌的暴徒在柏林歌劇院門前焚燒了包括愛因斯坦和弗洛伊德的代表作在內的書籍。數月後,他的五個姐妹中有四個慘死在納粹集中營。加上年近八十的弗洛伊德患上口腔癌,可謂命途多舛,十分不幸。1938年,納粹德國吞併奧地利,弗洛伊德危在旦夕,在美國總統羅斯福的干預下,在親朋好友的幫助下,德國政府迫於壓力,終於允許弗洛伊德攜家人離開德國前往英國。

弗洛伊德曾兩次被提名為諾貝爾獎的候選人,為何均未成功獲獎?

1938年,弗洛伊德(右二)從納粹佔領下的維也納逃亡英國途中到達巴黎

弗洛伊德全家來到英國後,受到英國和其他國家的熱情歡迎和照顧。慰問信和電報每天雪花般的飛到倫敦,只要信封的封皮上寫著“倫敦 弗洛伊”幾個字,沒有地址也能準確無誤的送到弗洛伊德的住所。

1939年初,弗洛伊德的病情惡化,癌細胞已嚴重擴散。但他依然以頑強的毅力維持著微弱的生命火花,直到臨終前幾個星期,還堅持為病人看病,做精神分析,同年9月23日,弗洛伊德與世長辭。

弗洛伊德曾兩次被提名為諾貝爾獎的候選人,為何均未成功獲獎?

晚年的弗洛伊德仍醉心於精神分析

倫敦為弗洛伊德舉行了隆重的悼念儀式,著名科學家A·G·斯坦利在為英國皇家學會撰寫的訃告裡這樣評價弗洛伊德:“只要我們想起,弗洛伊德是在探索一個前人從未觸及過的領域——人類思維領域,並且他的理論由於這個領域長期視為森嚴壁壘的禁區而被人忽視,我們可以認識到,弗洛伊德的理論具有多麼偉大的變革意義。”

結語

弗洛伊德曾兩次被提名為諾貝爾獎的候選人,為何均未成功獲獎?

弗洛伊德登上美國《時代》雜誌封面

直至今天,無論關於弗洛伊德創立的理論爭論結果如何,弗洛伊德對現代思想的影響是無與倫比的。在探索人類思維的領域裡,他提出的理論已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實際上文學、藝術、宗教、歷史、教育、法律、犯罪學、人類學以及自然科學等每個領域,都離不開他的學說。他的畢生都致力於精神醫學的研究,發現了人類思維的規律;提出存在於潛意識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動力,是影響個人命運、決定社會發展的永恆力量;最終解開了夢與精神疾病之謎。可以說弗洛伊德是現代精神病理學的奠基人。

參考資料: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夢的解析[M]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16年7月.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感謝圖片製作者的辛勤付出,若有侵權,請聯繫長歌君刪除

弗洛伊德曾兩次被提名為諾貝爾獎的候選人,為何均未成功獲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