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決扛起保護生態環境政治責任 為維護國家安全作出青海貢獻-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總體國家安全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國家安全理論的重大創新,為我們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有效應對重大風險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行動指南。生態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青海地處地球第三極的青藏高原,是“三江之源”“中華水塔”,是世界高海拔地區生物、物種、基因、遺傳多樣性最集中的地區,是北半球氣候的敏感區和啟動區,是全球生態系統的調節器和穩定器,在我國乃至世界生態安全中具有獨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6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青海時強調,今天的青海,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佔有重要地位,對國家生態安全的重要性尤其突出。我們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託,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重要論述,把保護生態環境放在維護國家安全的全局來思考、來謀劃、來推動,紮紮實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為維護國家安全作出青海貢獻。

一、堅持樹立綠色理念,肩負國家生態安全政治責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定要樹立大局觀、長遠觀、整體觀,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青海平均海拔4058米,高寒缺氧,乾旱少雨,生態環境脆弱是省情的基本特徵。我們認為,生態是青海最重要、最可持續的品牌,也是青海在全國能立得住、打得響的品牌,青海能為全國發展作出的最大貢獻,就是保護好這片高天淨土。面對特殊省情,我們堅決扛起生態保護責任,實施生態報國戰略,處理好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綠水青山與民生福祉、頂層設計與地方探索、政府主導與市場機制、突出重點與整體推進、以人為本與尊重自然、制度建設與行動自覺、立足當下與著眼長遠的關係,生態文明理念在全省深入人心。我們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牢牢把握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科學自然觀,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守護好“三江之源”、保護好“中華水塔”;牢牢把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做好轉變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文章,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中貫徹落實好“四個紮紮實實”重大要求;牢牢把握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的宗旨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生態生產生活的良性循環中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牢牢把握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系統思想,堅持統籌兼顧、整體施策、多措並舉,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牢牢把握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的法治思維,推動形成生態文明建設的長效機制,為實現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提供堅強制度保障;牢牢把握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共贏觀,站在地球第三極的高度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為建設美麗中國、維護全球生態安全作出青海貢獻。

二、堅持築牢綠色本底,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來抓。我們深感,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保護好綠水青山就是青海最大的價值、最大的責任、最大的潛力。我們聚力紮紮實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重大要求,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但囿於嚴酷自然條件制約,生態系統自我維護和修復能力差,生態環境保護難度大。近年來,我們以打造美麗中國亮麗名片為己任,先行先試三江源、祁連山雙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成功舉辦首屆國家公園論壇,習近平總書記發來賀信,論壇形成《西寧共識》重要成果,今年三江源國家公園將正式設園。在試點基礎上,我們與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共同啟動了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示範省建設,正在以國家公園示範省建設三年行動為主抓手,努力完成“五個區、一個體系、一個典範”和“爭當第一、走在前端、打造高端”的目標任務。目前,三江源地區藏羚羊由上世紀90年代的不足3萬隻穩定在7萬多隻,可可西里成功申遺,三江源生態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綜合治理工程正在申報“地球衛士獎”,青海的生態本底更安全。我們認真貫徹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精神,聚焦“藍天、碧水、淨土”目標,堅決打響汙染防治八項標誌性戰役,全省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95%,規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9%,青海藍、江河清、山川美成為大美青海的亮麗名片,青海的生態環境更安全。我們紮實推進自然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加快實施三江源二期、祁連山、青海湖等重點生態工程,圓滿完成國土綠化提速三年行動計劃,三江源草地整體退化趨勢有效遏制,水源涵養量年均增幅達6%以上,長江、瀾滄江干流水質穩定在Ⅰ類,黃河干流水質穩定在Ⅱ類以上,湟水河出省斷面Ⅳ類水質達標率100%,三年累計完成營造林1242萬畝,青海的生態基礎更堅實。

三、堅持推動綠色發展,奠定安全穩定的物質基石。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青海地處西部高原,發展底子薄、任務重,發展不足仍然是主要矛盾,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比較突出。青海近90%的面積為限制開發區和禁止開發區,環境承載能力越來越成為經濟規模和發展空間的主要制約因素,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尤為突出。綠色發展是新時代的主題,堅守綠色發展、走綠色發展之路、創造綠色生產生活,是善待自然、善待我們自身的最好方式。近年來,我們積極推動國家清潔能源示範省建設,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產業,在光伏光熱、水光互補、風光互補上取得了技術突破,加快建設海南、海西兩大“千萬千瓦級”清潔能源生產基地,清潔能源裝機容量達2776萬千瓦,發電量佔比達86.5%,集中式光伏裝機居全國首位,“綠電15日”再創全清潔能源供電世界紀錄,“青電入豫”工程省內段貫通,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用上了“青海綠電”,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作出了積極貢獻。我們積極推動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範省建設,實施農業品牌提升行動,開展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大力發展高品質特色農畜產品,牛羊肉、青稞、枸杞、冷水魚等高原特色優勢品牌培育取得實質性進展,全省通過有機畜牧業認證的縣12個,創建國家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4個,認證草原面積6916萬畝,認證犛牛120萬頭、藏羊325萬隻,114萬畝農作物化肥、農藥用量分別減少24.4%、21.3%,全省農畜產品質量安全保持較高水平。我們積極推動高原美麗城鎮示範省建設,突出以人定城、以水定城、以地定城,推進產城融合、園城融合、鄉城融合、文城融合,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公共服務、基層社會治理,強化人口、土地、環境、產業、服務等要素支撐,在500個村開展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完成農村“廁所革命”戶廁改造7.5萬座,特色小鎮和美麗城鎮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新徵程全面開啟。

四、堅持實現綠色惠民,夯實黨在民族地區的執政根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青海來講,不論是生態環境保護,還是民族地區發展,都離不開保障和改善民生這項基礎性工作。工作中我們也體會到,青海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全國人民是一致的,但我們統籌生態保護和民生改善的思路還不夠寬、辦法還不夠多、路子還不夠廣,民生福祉的水平和質量還不高。綠色不僅要養顏,更要養人。只有不斷增強群眾保護生態環境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持續夯實黨在民族地區的執政根基。我們著力推進生態扶貧,通過管護就業、生態補償、產業帶動、務工增收、定點幫扶等方式,努力讓貧困人口在保護生態環境中實現了脫貧與致富的千年夢想。在全省建檔立卡貧困戶中,設置了4.99萬個林業草原生態管護公益崗位,年度發放勞務報酬10億元,人均年收入超2萬元,牧民群眾吃上了“生態飯”。我們著力發展林草經濟,扶持枸杞、沙棘、藏茶、大果櫻桃等特色品種生產基地建設,發展苗木花卉、特種野生動物繁育、林下經濟等綠色富民產業,有針對性地培育森林康養等林草產業新業態,全省經濟林面積達到379.59萬畝。現在,綠水青山成為了群眾的金山銀山,有效緩解了保護與發展的矛盾,農牧民群眾增收致富有了更可靠、更可持續的保障,吃上了“草木飯”。我們著力打造生態旅遊,以創建國家級生態旅遊示範省為目標引領,大力探索開展生態體驗、生態認知、生態教育等旅遊方式,遙遠的青海已經成為了旅遊的網紅地。2019年,全省實現旅遊總收入561.33億元,增長20.4%,越來越多的群眾背靠山水美景忙起來、有事幹,吃上了“旅遊飯”。通過統籌做好“增綠”與“增收”的雙贏文章,各族群眾的生活越來越幸福,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積極性也越來越高。近年來,我到基層調研,群眾對我說的最多的話就是“感謝黨中央,感謝習近平總書記,感謝黨的好政策”。

五、堅持強化綠色治理,推動生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長期以來,青海在生態保護和建設實踐中建立了比較完整的生態治理體系,但仍然存在一些體制障礙、政策缺位等問題,這些都是美麗青海建設的最大制約。守護好“三江之源”,呵護好“中華水塔”,建設好國家公園,管理很必要,治理更重要,管的是一時,治的是長遠,關鍵要從“管得住”向“治得好”加快轉變,實現更可靠、更穩定、更可持續的發展。我們加強對生態治理的集中統一領導,建立由省委書記、省長任“雙組長”的三江源、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領導小組,成立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建立青海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示範省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組建省州縣鄉村五級國家公園管理的“大部門制”實體,有力強化了綠色治理的領導體制。我們統籌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設,頒佈試行三江源國家公園條例,編制三江源國家公園總體規劃,明確管理規範和技術標準,對三江源地區取消地區生產總值指標考核,成立三江源生態法庭,從法治體系、規劃體系、管理體系、考核體系等方面保障綠色治理行穩致遠。我們提升綠色治理的能力水平,與中國科學院成立三江源國家公園研究院、設立院士工作站,在省內大學開設了國家公園管理方向的專業學科,依靠科技和人才的力量提質量、增後勁。通過積極實踐,三江源、祁連山兩個國家公園已經形成完備的制度體系,我們還將在此基礎上,繼續探索設立崑崙山、青海湖國家公園,為我國國家公園建設不斷積累可借鑑可複製的青海經驗,也為世界國家公園建設提供青海方案。

行走在青海大地,從城市到鄉村,從農區到牧區,從草原到林田,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國家的生態安全屏障更堅固,我們有付出、也有收穫。面向未來,青海將進一步肩負起維護生態安全的光榮使命,為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青海力量。

(作者為中共青海省委書記王建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