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不會拒絕別人的天性,要是你們,會怎麼克服這個缺點?

小小天使田思悅


理智拒絕別人才會贏的尊重,一味的答應只會讓人覺得沒有底線,廉價,當然你如果心裡願意去做除外。

其實幫助他人是個善舉,但也要分清是什麼事,無原則底線的去被動接受他人的幫忙,這隻會讓別人把你當做他的員工,有事就扔給你了。

選擇性的去幫助,對於一些交情不好,卻又很過分的事就直接硬懟回去,對不起,我沒有空。不用怕得罪他,反正你幫不幫他,在他那裡,都是不值一提的,他也不會在別人面前講你一點好話,只會覺得理所當然,對於這些,你要形成不交心的朋友我寧願沒有的心態就好了。

加油,陌生人,謝謝



養樂多超級好喝


這是個文化遺傳問題,中國人是農耕文化的後裔,集體文明的傳人,骨子裡滲透著"善,"以助人為樂而因以為榮,血液裡流淌著"仁",講究仁德待人,仁德修身,仁德治國,以予人玫瑰,手留餘香,為"人"之情懷,故爾,″人性","道心",隨著人類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也漸漸完善。從老子的"善不積,不足以揚名,惡不積,不足以毀身"到釋氏佛祖的割膚施鷹,再到,孔聖人的"己所不與,勿施與人",以及儒家思想發揚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先天下憂而憂,後天下樂而樂",無不教人處處為他人著想,捨己助人,至此,淵源流長的東方文化,培育了一代代華夏子孫。使他們的公眾理念,報恩意識,國家情懷,人文品質紮根中華民族每個人的心田。

然而,正是這種民族情節給了哪些社會蛀蟲機會,他們利人們的同情危害善良,用道德邦架滿足私慾,致使那些純厚誠信的樸實人"不好意思"拒絕惡意求助,不忍心偽裝的悲悽。給自已造成損失,也帶來了不可名狀的委屈。

前幾年農村,城市,到處都有刻意偽裝的"殘疾"人要飯,要錢,其實,他們早己是萬貫家產,他們在強姦善良!

到此,回答題主,察亮眼睛,提高識別能力,武裝自已,學會說"不",不給寄生蟲生養的機會!


昂首高歌散淡人


我覺得人的性格問題很難改變,別人給的建議也只是別人的想法!而一個人的性格又不是那麼容易改變的,不會拒絕別人正明你是一個好人。咱不坊就乾脆來一個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